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建幕

自随吕贤基回乡办团起,李鸿章经历了近十年的幕府生涯,尤其两入曾国藩幕府,更使他切身感受到了网罗幕府人才的重要性。还在受命招募淮军之初,李鸿章即开始延揽人才,筹建幕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封书信,见上面的字体工整,寓合秀气,当下十分欣赏。旧时用人,要看面相,也要看笔迹,认为从笔迹上可以看出人的性格,李鸿章断定书写者处事慎重而有灵性,一问,才知道信是写信者请朋友代写的,代写的人是一个名叫周馥的秀才,于是当即把周馥招来担任了自己的总文案。

李鸿章没有看错人,周馥不仅办事精细谨慎,而且勤奋好学,他在参加淮军后,即使在随李鸿章同太平军作战期间,也从不放弃读书。李鸿章有一次从将吏营帐间经过,走到周馥住的地方,发现案几上全都是宋儒书籍,这让他大为诧异,感叹周馥将来必定可做大事。

幕僚在无实职在身的情况下,没有资格领取国家发放的俸禄,都必须依赖幕主提供经济条件,才能养家糊口,而在未正式出任江苏巡抚前,李鸿章自己也尚是曾国藩的幕僚,每月所得不多,但他却能够分一半给周馥。周馥亦不负李鸿章的知遇之恩,始终勤勤恳恳,忠心耿耿而无怨言,成为跟随李鸿章最早,时间也最长的骨干幕僚。

赴沪前,李鸿章除招募了周馥等人外,还专程走访湘系重要幕僚、常州人赵烈文,向他请教苏沪的人才情况。到上海后,李鸿章很快便仿照曾国藩的办法,通过奉调、函招、推荐等方式,建立起自己的幕府机构。

建幕后,作为私人宾席的幕僚,其薪水大半由所属局所或军营供给,虽不是完全的官俸,但也不用李鸿章再个人自掏腰包了。这一点与曾国藩幕府并无不同,区别在于,曾国藩的幕友主要是传统读书人,李鸿章幕府固然也有传统读书人,但更多的还是学有专长的各方面特殊人才,后来甚至有留学生以及为数不少的洋人。在这方面,李鸿章很像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即唯才是举,量才而用,他很少聘请道学先生和文学侍从,也不太看重对方的功名和社会地位。

李鸿章把筹建幕府和整顿吏治结合在一起,通过大撤大换,将自己所沿用的部分重要幕僚,陆续安插到吴煦、杨坊一党所空出的职位上去,最终将江苏一省的军、政、经济大权,完全置于了自己的掌控之下。

李鸿章受任之初,正值太平军第二次对上海发动大规模攻势,形势极为严峻,李鸿章虽为大权在握的一省之长,但政令却不能出上海孤岛。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他深感若仅凭原先带来的十三营淮军,要想击退太平军,守住上海,都难以做到,更别说歼灭太平军,克复苏常了,为此,一到上海,便把募勇添兵,扩军备战作为了重中之重。

李鸿章收编两淮团练,除树、铭、鼎、庆四营外,还另编有亲兵营(此为李鸿章自己的亲兵营,也称抚标亲兵营,区别于曾国藩所拨的督标亲兵营)、盛字营、传字营,三营都没有坐船,而是由陆路绕江北抵达上海。

仅仅添上这三营,淮军兵力仍嫌不足,李鸿章于是便采取了湘军扩充营伍的传统方式,命张树声、吴长庆回皖募勇。不料对于淮军返乡募乡一事,社会上非议、嫉忌者颇多,尤其江北清军将领认为淮军不仅是在和他们争抢兵力资源,还动摇了其军心,给江北的兵营管理造成了困难——其间也确实出现了扬州防勇因羡慕淮军饷高,化名应募于淮军的情况。

将领们纷纷上奏朝廷,要求淮军停止返乡招勇,有的甚至直接出手,试图留难,因为这些原因,张、吴回乡仅募得九营,还曾一度被曾国藩临时作为防守无为、庐江之用,无法迅速补充于前线。 2wkEFytPSjxgfx+Qb/7Bct84EhUc1NagJgkzoZCe25q9xzp8l1cdl1PkSaTqXJe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