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下半年,太平军在浙东、浙西战场连获大捷,直逼杭州、上海,力图把苏浙变成支撑太平天国的战略基地。面对太平军的凌厉攻势,上海官绅一面倡议向英法等国“借师助剿”,一面派代表到安庆向曾国藩乞师求援。
1861年11月8日,上海方面筹银二十万两,雇佣外国轮船,派遣钱鼎铭等以苏浙乡绅的名义,顺长江到达安庆。钱鼎铭在晋见曾国藩时,说到江南沦陷的伤心处,声泪俱下,大放悲声,而且一个劲地叩头,此后便久住不去,看情形,曾国藩若是不肯出兵的话,他就打算永不还乡了。钱鼎铭的父亲与曾国藩是同年,钱鼎铭的陈情让曾国藩颇为动容,但他却并没有痛快地应允下来。究其原因,一是曾国藩考虑到上海同安徽相距较远,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大本营和上海驻军之间无法形成呼应,二是湘军克复安庆后,正打算倾全力围攻南京,客观上也无兵可分。
钱鼎铭哪肯就此罢休,他打听到李鸿章乃曾国藩的亲信幕僚,深受曾的器重。钱父与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亦是同年,关系密切,借着这个由头,钱鼎铭又专程拜访李鸿章,希望他能够出面劝说曾国藩。
如果说钱鼎铭在曾国藩面前,主要是动之以情的话,他对李鸿章则是“晓之以理,动之有利”:上海财赋丰盈,饷源极其惊人,如果弃之而为太平军所有,那就太可惜了!
钱鼎铭说的倒不是假话,当时清廷实行货物抽厘以供军饷的办法,上海乃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富庶繁华,有“天下膏腴”之称,又是通商口岸,无论厘金收入(即商业税)还是海关税,都非它处可比。湘军历来最缺的就是军饷,即便曾国藩任江督后,其直辖的湘军亦常常拖欠军饷。李鸿章身在湘军核心决策层,对此一清二楚,听了钱鼎铭的话后,眼睛顿时为之一亮,很痛快地便答应了钱鼎铭等人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