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豁然开朗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上了年纪时内心的感受:最开始是害怕,然后是困惑,之后是抑郁,后来慢慢理出点儿头绪,最终才算情绪稳定地接受了现实。

在1984年5月我六十七岁之前,我的身体一直都非常健康,我从未思考过生病、衰老等问题,甚至忘了社保部门已经把我登记为老年人口的事实。我从未把自己当成老年人,潜意识里对衰老可能还抱有一定的成见,认为衰老就意味着年衰岁暮,意味着人生开始“走下坡路”。当然不会有人羡慕老年人,谁愿意成为——或是被当成——“老人”呢?

退休前,我一直在大学任教,周围全是青春洋溢的年轻人,就连大部分同事都比我年轻。工作之外的朋友也是如此,几乎没有人比我年长——就算偶尔有几位,也个个“老当益壮”,根本看不出实际的年龄。退休前,我身体硬朗、精力充沛,很多项目中都有我活跃的身影,我也会为自己年轻的状态和活力感到骄傲。就连我的心血管医生都说我的心脏状态非常年轻,只有二十多岁,这无疑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总之,我大半辈子都在维持自己“年轻”的形象,极力回避自己年近古稀的事实,其后果就是我从未认真思考过晚年将要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我对普遍的衰老一无所知,对自身的衰老也毫无意识——无形中,我已经成了谄媚年轻、贬低衰老的主流文化的牺牲品。

然而,1984年的春天,一切都变了,我不仅突发严重哮喘,前列腺还出现了问题,甚至到了做手术的程度。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我毫无思想准备:哮喘是无法根除的慢性疾病,前列腺问题则是我上了年纪的有力实证。顷刻间,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衰老,人生一下子陷入了危机。然而,承认衰老的过程并不好过,我需要正视自己的年纪,正视身体的脆弱,这让我情何以堪?

不过,我马上认识到,我必须重新振作起来,我要厘清思路,想清楚该如何把握未来的岁月。我想好了,一定要努力追求之前提到的三个目标,从而让自己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我心意已决,我要健康地老去,尽量保持好身体的状态。于是,我开始坚持游泳,关注饮食,服用营养品,每周做一次全身按摩,还尝试了一个疗程的针灸来减轻哮喘的症状。在精神层面,我养成了冥想的习惯,学会把更多精力用在家人和朋友身上,当然,我也会给自己留出独处和放松的时间。我会尽量回避那些会产生“毒副作用”的社交关系和社交场合,也学着慢慢接受了人终有一死的结局。

就这样,病痛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必须提高警惕,接受衰老、正视死亡,同时还要努力改善生命的质量。

六十七岁的我正式步入了晚年。不过,我越是琢磨就越是不解,自己之前为何会对衰老抱有那么多错误的认识?只可惜,我的潜心思考常常被哮喘打乱节奏;待到症状有所好转,我会忍不住抱怨命运的不公,数落自己身体不够争气,继而陷入深深的绝望。心情压抑的我一心只盼着能够回到从前,回到身体无恙的日子。后来,我病情好转,总算恢复了教学、咨询和心理辅导等工作,再次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我可以相对自由地呼吸,可以继续从事做了几十年的工作,这难道不是老天对我最大的眷顾吗?再后来,病情彻底得到了控制,我又找回了曾经的潇洒,再次开始幻想美好的未来。我想好了,未来的日子我要用富有创意的方式浪漫地变老:我要去冒险,寻找机会培养新技能、培养兴趣爱好,我要结识新朋友,我要维系曾经的情谊。

身心的折磨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病痛无疑会对人的情感、斗志和认知造成巨大的影响。我刚得病时心情压抑,状态消极,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到了第二个阶段,我意识到自己其实可以走出病痛,心态也随之积极起来。到最后阶段,我感觉自己重新燃起了斗志,又可以好好生活了。这次,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衰老,也看到了继续发掘潜能的希望。我开始关注自己对衰老的感受和心态,开始记录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

病痛向我提出了几个重大问题,我相信其他步入晚年的人也会有与我一样的困惑:我将如何走向衰老?我该如何正视死亡?我怎样做才能对人生充满希望,才能更加积极地面对老年生活?

哮喘虽然令我十分痛苦,但并不妨碍我在大学教书。我到了七十岁才从高校退休,之后继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不过,退休确实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余生该如何度过”这一问题,我不想一味地增加心理辅导的接诊时间,希望找到其他的事情让自己充实起来,重燃对生活的热情。朋友建议我写一本关于衰老的书,说这不仅可以帮助我安度晚年,还能惠及更多像我一样的老年人。有了这位朋友的建议,才有了本书。

没错,我的积极心态或许要归功于身体状况的好转,但老实讲,若想实现成长、安度晚年、成就更好的自己,身体健康并非必要条件。至于缺钱、病痛或残疾会不会影响晚年的幸福,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贫穷、病痛或残疾的严重程度,二是个人的意志品质。可以这样说,除非遭遇极端不幸,每个人都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恐惧衰老

在我刚患上哮喘到决定写作本书的那段时间,我内心对衰老充满了恐惧!我担心无法预知的未来,惧怕疾病的痛苦和功能的衰竭,憎恶人们单纯因为年龄而对我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及采取的各种负面做法。

有时候,当我遇到一位三四十年未曾谋面的故人,我会惊诧于对方容颜的变化,打心眼里觉得无法接受。对方竟然成了一个行动起来颤颤巍巍的老人,完全没了之前的伶俐和生机,满脸皱纹、身体虚弱——总之就是老了!有时候,我甚至认不出眼前人,这是多么可悲啊!我在同情对方的同时,也会忍不住暗自琢磨,我给对方留下的是不是同样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还会刻意避免与老年人接触,当万不得已必须与老年人沟通时,我甚至会产生稍许的反感和不安。想想真是可笑,我有什么立场觉得自己为人宽厚、一视同仁呢?

事实上,我的情况并非个例。我跟很多人交流过,他们也都无法接受自己衰老的事实,无法将自己划归“老年群体”。我问过当时已有七十五岁的简什么时候真正接受“自己老了”的事实。她听了我的提问非常生气,回答说:“谁说我老了?我可不觉得自己老了!”没错,对很多像她一样的老年人来说,“老”这个字包含了太多的负面含义,所以他们根本不想“承认”。而对于变老的事实,他们要么拒绝承认,要么漠视不理,仿佛衰老只会发生在他人身上而与自己无关。有些人还会竭尽全力让自己显得年轻——男性会选择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或与年轻的女性为伴,女性常用的手段则是染发或医美。就算我告诉他们承认自己“老了”,然后继续发挥余热会对身心有益,他们也会选择充耳不闻。在我看来,这无异于年龄歧视的又一例证,可以这样说,年龄歧视在老年人中十分普遍,不仅体现在思想上,而且体现在行动中。

老年人对自身所在群体常常抱有严重的羞耻感,这一点已经无须多言。我们的社会一直存在年龄歧视,而且根深蒂固,大家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我们与很多亚文化群体一样,已经接受了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年龄歧视,根本不指望自己还能发挥余热、发挥创意。大家一定要知道,年龄歧视对我们造成的伤害丝毫不亚于真正疾病造成的痛苦。

我们若想接受自己、悦纳自己,首先就得认识到自己内心暗藏的年龄歧视。我们要明白,年龄歧视只会让老年群体越发缺乏安全感,越发羞愧不安,越发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事实上,不管年纪多大,我们都可以活得幸福、充实,而且年纪越大,越该如此。我们只有消除了年龄歧视,才能更加积极地看待自己,才能在年龄歧视有抬头之势时及时将其扼杀。

保有生活的动力

老年人若想战胜晚年遇到的诸多挑战,需要强大的动力来源。有了动力,我们才能在面对年龄歧视、人生无常、疾病痛苦时保持体力和精力,继续追求人生的目标。动力来源是我们行动的助推器——能让我们做到积极主动、心无旁骛。有了动力来源,我们才能不断尝试、不断努力,才能坚持自我,才能克服惰性心理、抵触情绪、疲惫状态、焦虑恐惧。

有些人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总能鼓足干劲;有些人无法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斗志时有时无;还有些人永远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我们若想一直保持斗志,一直精力充沛,就必须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信心,必须能找到其中的意义。

但是话说回来,无论大家的动力水平如何,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强大的生命力、做事情的干劲以及对外界的热情。它们就是我们克服阻力的动力来源,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想办法解决。可惜我们的生命能量像是被封印了一般,需要想办法才能将其释放。当然,解开封印并非易事,别人帮不上忙,只能靠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将其释放出来,唤醒它、安抚它。我们若想晚年过得幸福,就离不开这样的生命活力,所以,我们要熟悉它、滋养它,利用这股源源不断的力量帮我们实现心中的目标和梦想。

要想了解内心动力的本质,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面对某项任务,是什么让你内心激动、跃跃欲试?是什么促使你主动了解自身情感并与他人产生联结?是什么让你勇于承担必须或渴望做的事情的责任,或者让你毫不犹豫地应承下他人的请求?是什么让你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参与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与人相处?是什么促使你发挥创意、坚持自我、保持斗志?简言之,究竟是什么让你感觉自己心中还有一团火?

你会不会在做事之初干劲十足,而到了后面却严重缺乏动力?你的动力来自外界还是内心,抑或兼而有之?你有什么办法提升自己的动力水平?你如何确保它能源源不断地为你提供能量?

你的动力会不会时有时无、时强时弱?你的动力强度与所做的事情、所处的环境以及共事的群体有关吗?你的精力是否有它自己强弱变化的周期,而你根本无力改变,只能顺其自然?

你的动力来源会受到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

·任务或事情本身的性质?

·个人内心的目标?

·当下的身体、情绪和心理状态?

·参与某事带来的好处和回报?

·取悦他人的意愿?

·事情本身的意义?

·无法兑现承诺的自我责罚?

***

我一直觉得八十七岁的乔希教授特别了不起,所以一定要跟儿子罗布讲讲他的故事。乔希教授曾经遭遇过一场严重的车祸,之后却表现出了惊人的驱动力,不仅出版了一本书,还在身体尚未康复的情况下计划了两场签售会,并坚持亲力亲为。教授后来跟我解释说:“我之前也担心,怕自己没有精力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怕自己信心不足。但思前想后,我决定推自己一把。就这样,我做了,而且做得很好!”

他继续说:“我对自己总有很高的期许,常常会跳脱出来与自己对话,我会对自己说,‘我希望你能迈过这道坎儿,能够有所成就’。之前,我虽然也会一直如此告诫自己,但有时也想得过且过。但那次车祸似乎让我变得更加坚强了,我每天都会督促自己起床、洗漱、用餐、做事。我变得像清教徒一样自律,一旦做了某事,我就一定要完成,而且不能拖延。我会鼓励自己,‘拖延只能让你心生怨怼,既然早晚都要做,为什么要拖到最后呢?’”

乔希还反思说,“很多人虽然有冲劲,但会任其自生自灭,最终导致一事无成。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久而久之,你会丧失冲劲和欲望,反正有这些东西也没什么用,因为你知道你不会去做。要知道,冲劲会萎靡、会消失,最后只留下无数无法实现的愿望,成为妨碍你后续发挥冲劲的巨大障碍。习惯一旦被养成,危害就不可想象。所以,我一定要鞭策自己,做到善始善终。”

我问乔希,他一生都干劲十足的动力来源究竟是什么。他回答:“我想是因为我热爱生活吧。我感觉生活给了我太多欣喜,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有其可爱之处。因为热爱生活,所以我会有更多机会与人接触。我爱生活,我爱人类。” fmyEtJSXNnWwUClwdmLM0rUM5b3tXDSqu5bz/aKktVT8UzoF7nrXPaG99Vab06l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