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辑手记

随着数字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数字货币、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要素市场等重要领域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在我国,全面发展数字经济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第2辑共刊发了国内外29位学者的14篇文章,这些文章聚焦数字经济领域的前沿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数字经济治理、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和管理学科建设,以及数据要素市场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和实践分析。

在“数据要素、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栏目中,江小涓从数据交易和数据交互的视角,探讨构建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性,并指出数据要素市场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原始制度创新,探索中的试错和反复难以避免,鼓励创新和容错纠错机制十分重要。要不断研究探索合理可持续的制度模式,让数据要素的价值充分发挥,支撑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健康发展。中国金融学理事会会长易纲论述了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背景和相关理论体系,包括数字人民币的主要职能、基本原则、运营架构和管理模式,以及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文章还简要介绍了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及应用情况。马郓、张颖、梅宏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讨论了大力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介绍了推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技术路径,同时结合北京大学研究团队的实践研究,分享了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若干思考。何治国等人就信息技术对银行业和金融稳定的影响这一近期政策讨论的热点话题,首次对银行的信息技术支出进行了全面研究。他们将银行的信息技术投资区分为软信息与硬信息,将贷款技术区分为关系贷款和交易贷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实证模型,探讨不同类型信贷活动中内嵌的信息性质如何影响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投资;信贷需求冲击和金融科技进入等经营环境冲击如何通过银行的贷款技术调整,进而影响信息技术投资决策。陆志鹏讨论了数据要素化治理过程中对数据资产化的路径的思考和探索。迈克尔·索金和熊伟的文章针对数字经济中的两大趋势——平台以代币方式为其开发和运营筹资,以及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冲突,分析了代币作为一种治理机制如何帮助解决了融资问题,以及引发平台与用户冲突的可信承诺问题。文章围绕需求基本面概念,比较了实用代币与股权代币等不同融资方案在面对不同需求基本面时的优劣,进而提炼出解决平台与用户之间可信承诺问题的最优融资机制设计。

在“数字时代的新特点与经济和管理学科建设”栏目中,叶强提出创新是数字经济时代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源,而管理则是数字经济时代增长和发展的推进剂,并分享了对如何培养顺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些思考。毛基业、马冲和安筱鹏三位作者聚焦影响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供给侧、企业侧和需求侧因素,探讨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崛起的驱动力,并对未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出展望,他们认为,只要需求侧、企业侧和供给侧的发展动能存在,中国电子商务仍具有可见的巨大增长空间。谢康及其团队提出了“大数据合作资产”这一重要概念,并通过大数据合作资产理论及其对现实的解释,给新商科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带来诸多启示,如“活案例”教育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满足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教育教学变革的要求。魏江提出了数字平台产业组织的新理论命题,重构数字经济时代“产业—企业—个体”三层次关系与治理体系逻辑,系统地解析了经济组织甚至社会组织变革的底层规律性问题。徐翔和李帅臻介绍了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状况,归纳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并提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分析范式。蔡跃洲从数字经济实践中存在的“大数据统计测算悖论”出发,提出从物理和价值两种尺度进行测算的设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各类数据的统计测算思路。

在“数据要素市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栏目中,戎珂、刘涛雄、周迪和郝飞从数据要素市场确权现状出发,提出一种解决数据确权问题的新思路,即建立用户和数字平台围绕数字经济的生产活动进行市场化的数据分级授权制度。文章还构建了有关数据要素市场分级授权的经济模型,分级授权及其对数据要素市场和社会福利分配的影响。俞宁、武华君、杨晓光、孙宁分析了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字经济市场中的拍卖和匹配机制设计问题,并结合实例和数字经济市场机制设计的新现象与新问题,探讨拍卖和匹配机制发挥的作用及需要做出的改进。 FISeKtF4g7ElZ3KC0vlCGZn7TMcveD1ZsxR45Lrowej5Dmc6AQ3vsSwbiJa8ZaZ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