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年轻的巴菲特

通常所谓的传奇,往往会聚焦在那些在生活中经历非凡的人身上。人们似乎对这些人早年的花絮也尤其感兴趣,想知道如果仔细观察,是否能发现他们成功的线索。

沃伦·巴菲特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社会上流传着很多广受欢迎的关于他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很多人你可能都听说过。

6岁时,巴菲特就在路边摆摊卖糖果、口香糖和汽水。他还以25美分的价格从祖父的杂货店批发来每包6瓶装的可口可乐,然后分拆开来,以每瓶5美分的价格转售,回报率为20%。转年,他向圣诞老人许愿得到了一本关于债券的书。接下来的一年,他想要更多的书,所以他开始读父亲藏书中关于股票的著作。11岁时,他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股票投资。17岁时,他和一个朋友合资花25美元买了一台二手弹球机,并把它安装在附近的理发店里,然后他们用赚到手的钱,又添置了两台同样的机器。一年后,他们以1200美元转手了这个生意。

但有一个故事你可能从没听说过,它很有可能是所有故事中最重要的。

1941年,11岁的巴菲特在奥马哈公共图书馆的本森分馆发现了一本与众不同的书,这本书的封面银光闪闪的,它就是达特内尔公司出版的F.C.米纳克的著作,书名是《1000种赚1000美元的方法》,该书的副标题是“利用你的业余时间做生意”。按照当时流行的做法,作者弗朗西丝·玛丽·米纳克用名字首字母的缩写来隐藏自己的性别。

回想一下20世纪40年代,一个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小男孩,没有电视,没有电子游戏,没有个人电脑,没有智能手机。的确,当时有广播节目,市中心电影院在每个星期六下午还会放映当时很稀罕的电影。但是,对于包括巴菲特在内的大多数人而言,最大的娱乐就是阅读,阅读的对象有报纸、杂志和图书。

现在想象一下,小小年纪的巴菲特从图书馆跑回家,紧紧抓着他新发现的宝贝,冲进房间,扑通一声坐在椅子上,拿起书本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跳进一个赚钱的新世界,一个他还不太明白但向往的世界。

米纳克的这本书很厚(一共408页),内容覆盖了很多方面。除了数百条关于赚钱的具体建议之外,它还提供了关于如何培养良好的销售技巧等方面的课程,涉及广告、营销、客户关系等,清晰明了。书里讲述了很多如何把好主意变成好生意的故事,其中一些还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书中有些名字大家应该耳熟能详。

例如有一个故事讲的是著名的大型连锁服装公司杰西潘尼的创始人J.C.潘尼(James C.Penny)。潘尼的第一份工作每个月仅有微薄的2.27美元的收入。潘尼与另外两个合伙人一起,于1902年4月14日开了第一家杰西潘尼百货店。第一年,这家商店的营业额达到了28891美元,潘尼自己持有股份的相应利润超过了1000美元!这个故事太激动人心了!

巴菲特翻到了书的另一页,读到了23岁的约翰·沃纳梅克(John Wanamaker)的故事,他说服了妹夫内森·布朗,将他们俩微薄的积蓄凑在一起,在家乡费城开了一家绅士服装店,当时他们面临的是一场全国内战,背景是1857年银行业大萧条,这场大萧条导致了大规模失业,几乎毁灭了整个制造业和批发业。

1861年4月27日,他们义无反顾地开门营业。8年之后,沃纳梅克-布朗成为美国最大的男装零售商。

年轻的巴菲特,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沉浸在这样的致富梦想之中。

当翻到第153页的时候,巴菲特一定咧着嘴笑了出来。这一章是关于在路边创业的故事,这个场景他非常熟悉,因为他已经有五年多的路边摊创业经验。第十章是关于服务业的几十个想法,其中一个提到在当地商店和酒吧放置投币台球桌。以今天的眼光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线索,从这个故事一直连接到6年后巴菲特的弹球机生意。

同样在第十章“销售你的服务”这个部分,我们发现了另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对巴菲特的思想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故事是这样的。

1933年,一位名叫哈里·拉森的男子在当地药店购物时,有人(我们不知道具体是谁)问他体重是多少。哈里转过身,发现了一个投币体重秤,他把硬币放进去,得到了答案,然后他去排队买烟。就在他排队等候的几分钟内,另外有7位顾客决定试试投币体重秤。这引起了哈里的注意,他开始了解更多情况。店主解释说,这些机器是租来的,自己能得到25%的收入,每月大约20美元(按照今天的美元价值计算,约合384美元),其余的75%归属拥有投币体重秤的公司。

哈里后来告诉该书作者米纳克,了解到这些情况仅仅是一切的开始。他从自己的存款中拿出175美元,买了3台体重秤放在商店里,这样每个月就能给他带来98美元的利润,按照哈里的说法:“这项投资的回报相当不错。”但是,他接下来做的事引起了巴菲特的兴趣,哈里说:“我一共买了70台体重秤……后面的67台,是用前面3台赚到的钱买的……我赚的钱足以买下这些秤,并且使我过上不错的日子。” 1

每次赚一点点,这就是复利的本质。我们通常认为复利的概念仅适用于利息,但你可能知道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言:“复利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懂的人会得到它,不懂的人会付出代价。”复利的核心概念实际上更为广泛、强大,利用利润获取更多的利润。哈里本能地明白这一点,巴菲特也是这样的天才。

许多年后,巴菲特用“一美分体重秤”来描述他的想法。他说:“体重秤很容易理解,我会买一台体重秤,然后用赚来的钱去买更多的体重秤。很快我就会有20台体重秤,每台秤每天称重50次。我想这就是钱的来源,有什么比这更美妙吗?” 2 正是这种心智架构造就了今天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所以,当我们回到米纳克的这本书,看看它对巴菲特的影响,《1000种赚1000美元的方法》,这本书即便抛开字面含义,也是名实相符的,我统计了一下,书中一共提到了476条新商业建议。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其中的很多想法都已属于马车、马鞭时代的过时想法,但也有些想法颇具先见之明。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提供的基本原则。作者阐述了关于金钱的重要基本概念,特别是,她希望读者了解书中所提的那些人的心智,以及实现财务目标的重要特质。综上所述,这些关于赚钱本质的文字帮助巴菲特形成了金钱心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米纳克写道:“创办自己企业的第一步是了解情况……所以,阅读所有有关你打算进入的行业的出版物,综合他人的经验,在他们的基础上开始你的计划。”她坚信,这意味着你要从问题的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学习:如何成功,以及如何避免失败。作者认为,阅读一家企业就像和一个企业家坐而论道。她写道:“只有那些认为自己知道一切的人,才会认为交流想法是愚蠢的。”她指出,真正的愚蠢是,花费数百美元(相当于今天花费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美元)去发现自己的想法不可行,而其他人已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并将其写在了书上,“它可以告诉你为什么你的主意不是个好主意”。 3

为了让读者有更为深入的研究,米纳克在书的附录中列出了35页的出版物清单,包括书籍、杂志、期刊、小册子,内容有关如何创业、如何运营企业。总的说来,书中有859条不同的引文,有关如何在你所选择的行业中取得成功。

巴菲特没有忘记这些,如今在奥马哈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部,行政楼层里最大的房间不是巴菲特的办公室,而是大厅下面的图书馆,那里排列着一排排的文件柜,里面装的都是企业的故事。这些文件柜里的资料,包含所有重要上市公司过去和现在的年度报告,这些资料巴菲特全都读过。从中,他不仅学到了什么是有用的东西,哪里能找到利润,更重要的是,还学到了什么样的策略会造成失败和亏损。

培养金钱心智的第二步很简单,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却很难做到。它可以概括为采取行动,或者正如米纳克所言“开始赚钱的方法就是开始行动”。 4 她指出,成千上万的人梦想着创业,但他们从来没有开始过,因为行动迟缓,因为他们总是在等待,等待着预期改善、等待着前景变好、等待着合适的时机。米纳克写到,他们迟迟无法开始行动的原因,是“前景不明朗,看不清前方的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完美时刻从来都无法预知,而等待只不过是无所事事妄图逃避的借口而已。

米纳克指出,这种现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变得刻板,因为他们会花太多时间寻求他人的建议。对此,她写道:“如果你征求了足够多人的建议,你肯定会一事无成。” 5 表面上看,这似乎与第一条(学习一切可以学习的)有些矛盾,但事实上,在自我教育和知道何时采取行动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是金钱心智的一个关键要素。

那些研究巴菲特的人都能够毫不费力地得出和米纳克的建议一样的结论。的确,巴菲特会和他的长期商业伙伴查理·芒格讨论一些重要的想法。但是,如果巴菲特相信伯克希尔-哈撒韦可以确定做出一笔好的收购,他就不会整天打电话了,这也是事实。他从来不因为股市的上涨或下跌、经济的增长或衰退、利率的上升或下降而暂停最后的决策。如果这是一笔价格合理的好生意,巴菲特会立刻采取行动。

除了提出的建议,米纳克还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好主意。她写道:“创立的企业就像离开港口的航船,在商业的海洋上,你必须依靠自己的判断和能力。”这也是商业生活中最吸引人的部分。 6

很容易想见,年轻的巴菲特一定意识到了这一点。从6岁卖糖果、汽水开始,巴菲特就自己当起了老板。他坚定、自信、独立。高中毕业时,16岁的他已经成为奥马哈最富有的高中生了,他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白手起家的少年,但那时的他还不曾梦想要成为百万富翁,想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梦想使他继续求学。

* * *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学习。尽管父亲鼓励他接受高等教育,但他并不认同。他认为自己已经干得很好了,去上大学简直是浪费时间。无论如何,他已经读了一百多本关于商业和投资的书,大学能教他什么?

巴菲特是对的,在沃顿待了两年,他感到没有什么收获。很显然,他对会计和商业的了解比他的教授还多。巴菲特花了更多时间在费城的一家证券公司研究股票,在这里所学到的远远多过课本。等到1949年秋季学期开始的时候,巴菲特从沃顿商学院消失了。

他转学回到奥马哈,就读于内布拉斯加大学,并在一年内通过了两个学期的14门功课,获得了学士学位。那一年,甚至在毕业后,巴菲特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图书馆里,疯狂地阅读每一本他能找到的关于商业和投资的书。 7

1950年夏天的某个时刻,巴菲特看到了一本新书——《聪明的投资者》,这是本·格雷厄姆的新作。相比于他读过的数百本书中的任何一本,巴菲特认为格雷厄姆的这本书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促使他开始关注有关商学院的信息,同年夏天的晚些时候,巴菲特发现本·格雷厄姆以及《证券分析》一书的合著者大卫·多德同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巴菲特后来回忆说:“我原本以为他们都是历史上的人物,应该早已不在人世了。” 8 于是,他很快向哥伦比亚大学提交了入学申请,并被接受。1950年9月,他离开了奥马哈,前往纽约,徜徉在距家乡1200英里 之外的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园里。

巴菲特的第一堂课是“投资管理与证券分析”,课程代码是金融111-112,授课人是大卫·多德。 9 在前往纽约之前,巴菲特得到了一本《证券分析》,当达到纽约时,他几乎已经把这本书烂熟于心。他说:“事实上,我翻来覆去地通读了这本七八百页的书。我对于书中提到的每一个案例,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10

1951年春季学期开始的时候,巴菲特激动不已。他的下一堂课由本·格雷厄姆亲自教授。格雷厄姆的课堂结合了《证券分析》中的内容,以及《聪明的投资者》中的经验教训,这些都直接与当时的实际市场相关。

格雷厄姆的教学简单易懂,但在实践中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在《证券分析》一书问世之前,华尔街常用的选股方法是从对一只股票的整体看法,即你是否喜欢该股开始,然后尝试找出其他人可能会对该股票做出怎样的行为——买,还是卖。而财务的事实在很大程度上却被忽略,格雷厄姆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把颠倒的东西纠正回来,他说,既然你能根据大家的说法把钱投到一无所知的股票上,为什么不先搞清楚它的价值所在呢。

起初,格雷厄姆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公司的流动资产(应收账款、现金和证券)相加,然后,减去所有负债,这样就可以得出公司的净值。接下来就是看股票的价格,如果股价低于净资产,这就是一笔物有所值、有可能盈利的买卖;但如果股价高于净资产,就不值得投资。这种方法非常合巴菲特的胃口,因为他对数字很敏感。格雷厄姆带给了巴菲特一样他多年以来一直在寻找的东西——一种投资体系:用50美分买价值1美元的股票。

有人说,对于巴菲特而言,在哥伦比亚的求学经历非常像一个人从居住了一辈子的山洞里走出来,他走出洞外,在阳光下眨眨眼,第一次感知真实的世界。 11 年轻的巴菲特享受着这段经历的每一刻,在不上课的时候,他会泡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里阅读过去20年关于股市的旧报纸。一周七天他从无倦意,从清晨到夜幕,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大多数人甚至想知道他是否有睡觉的时间。到学期结束时,巴菲特获得了A+的优异成绩,这是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22年教学生涯中第一次给出这样的成绩。

毕业之后,巴菲特向格雷厄姆请求在他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这是格雷厄姆在教学期间管理的一家投资合伙企业。但格雷厄姆拒绝了自己这位优秀的学生,巴菲特进一步提出可以免费工作,老师再一次礼貌地拒绝了他。于是,巴菲特回到家乡奥马哈,决心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

那时,巴菲特刚满21岁。

启航

1951年的夏天,巴菲特回到家乡奥马哈,他将全部心思和精力都集中在了投资上,他对兼职赚钱不再感兴趣。对于年轻的巴菲特如此跃跃欲试的表现,先是老师格雷厄姆,后是巴菲特的父亲,他们都提醒他现在恐怕不是入市的好时机。两人都警告说,过热的市场会有调整。但是,巴菲特却听从了米纳克的建议:“开始赚钱的方法就是开始行动。”

巴菲特得到了去银行工作的机会,这家银行的名字叫奥马哈国家银行,但是他拒绝了,他更想去父亲的证券经纪公司——巴菲特-福尔克公司。父亲的一位朋友问:“将来这家公司是不是会更名为巴菲特父与子公司?”巴菲特说:“也许,更名为巴菲特子与父公司更合适。” 12

巴菲特全身心地投入到父亲的公司业务中,还参加了戴尔·卡内基的公共演讲课程,不久之后,他在奥马哈大学开始给大学生们讲授“投资原则”这门课程,其内容就来自导师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他还为《商业与金融纪事报》写了一篇专栏文章,标题是“我最喜欢的股票”。在这篇文章里,他大赞了格雷厄姆最喜欢的股票之一、当时还鲜为人知的保险公司——盖可保险(Government Employee Insurance Co.)。在此期间,巴菲特与老师格雷厄姆保持着密切联系,并时不时会谈到自己对于股票的看法。

1954年的一天,格雷厄姆给这位以前的学生打了一个电话,发出了一份工作邀请。巴菲特二话没说,立刻登上了最近一班飞往纽约的航班。

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度过了两年令人兴奋的时光,但其中也有令人沮丧的日子。巴菲特是公司的6名员工之一,与他同处一个办公室的沃尔特·施洛斯、汤姆·克纳普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投资人。他们日复一日,整天研究标准普尔的股票指南,为公司的投资基金提出建议。

但是他们提出的大部分建议都被格雷厄姆和他的搭档杰瑞·纽曼否决了。1955年,道琼斯指数上涨到420点,格雷厄姆的基金坐拥400万美元现金,无论巴菲特的选股多么吸引人,公司基金的大门始终关闭着,不为所动。巴菲特唯一能施加影响的是他自己的投资组合。次年,也就是1956年,格雷厄姆萌生退意。退休之后,他搬去了加利福尼亚的贝弗利山,在那里继续他的写作和教学。这次,他执教的学校是著名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直到82岁时去世。

1956年,巴菲特再次回到家乡奥马哈,与5年前相比,这个年轻的毕业生已经脱胎换骨。他现在成长了,拥有了更多的经验、更多的投资智慧,当然也更加富有。此次归来,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他再不会为别人工作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准备做自己的船长。

《1000种赚1000美元的方法》的第十章,标题为“销售你的服务”,在这一章里,作者首先要求读者进行个人盘点,她指出,先弄清楚你擅长什么,你有什么比其他人强。然后,找出什么人需要你的服务,以及接触到这些服务对象的最佳途径。

通过在奥马哈大学的教学,以及他广受欢迎的投资专栏,巴菲特已经在家乡奥马哈渐渐建立了自己的声誉,在格雷厄姆公司工作的履历又增加了他的可信度,所以,他一回到奥马哈,家人和朋友便纷至沓来,请他管理他们的钱。他的妹妹多丽丝夫妇、他亲爱的姑姑爱丽丝、他的岳父、前室友查克·彼得森,以及奥马哈当地的律师丹·莫恩都想加入。1956年春,他们一共集合了105000美元交给巴菲特进行投资。就这样,巴菲特投资合伙企业诞生了,巴菲特担任管理合伙人(GP)。

当所有人都聚集在奥马哈当地的一家晚餐俱乐部参加启动会议时,巴菲特定下了企业基调,他把正式的合伙协议交给每个人,向他们保证协议的法律框架没有任何恶意。然后,他开诚布公,坦陈了大家关心的基本规则。 13

首先,是财务条款。各位有限合伙人(LP)每年将获得合伙企业6%的回报,超出部分的利润,他们将获得75%,巴菲特将获得25%。任何年度如果未能达成业绩目标,亏损将递延至下一年度弥补。换言之,如果有限合伙人在任何单一年度中没有获得6%的回报,这将会累计至下一年。在达到业绩考核目标之前,巴菲特不会收取任何业绩报酬。

巴菲特告诉他的合伙人,他不能承诺结果,但他承诺所有投资决策将基于他从本·格雷厄姆那里学来的投资原则。接着,他告诉大家应该如何看待年度损益,忽略每天、每周、每月的股票市场的波动,因为无论如何那是他无法掌控的。他表示,自己甚至不太在意某一年投资的表现好坏。他认为,评价业绩的期限至少是3年,5年更好。

最后,巴菲特告诉他的合伙人,他不会从事预测股市或预测经济周期的工作,这意味着他不会讨论或披露合伙企业买进、卖出或持有股票的信息。

就在那天晚上,到场的每个人都签名加入了投资合伙企业。随着时光流转,更多合伙人加入,每个人都遵守相同的基本规则。为了避免大家忘记,巴菲特每年都会将基本规则和业绩表现结果发给每个合伙人。

除了6%的年度绩效标准外,巴菲特还认为,合伙人将业绩表现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道琼斯指数)的表现进行比较,也有帮助。在最初的5年,结果令人印象深刻。从1957年到1961年,巴菲特投资合伙企业的累计回报率为251%,而同期道琼斯指数为74%。

一传十,十传百,巴菲特渐渐声名远播,吸引着更多的投资者蜂拥而至。到1964年,巴菲特投资合伙企业拥有的资金达到了720万美元,已经超过了老师格雷厄姆的公司在巅峰时期的资产管理规模。到1961年底,合伙企业的资产中归属巴菲特本人的已达100万美元。这一年,巴菲特31岁。

巴菲特将导师格雷厄姆的模式应用在自己的合伙企业中,取得了财务上的成功,他年复一年持续地击败道琼斯指数,十年之后,其投资合伙企业的资产增长到了5300万美元,其中巴菲特持有的部分达到了1000万美元。1968年,巴菲特投资合伙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为59%,当年道琼斯指数上涨8%,这是合伙企业历年中表现最好的一年。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巴菲特在写给投资合伙人的信中说,这个结果“应该被视为一个意外结果,就像桥牌比赛时,你抽到了13张黑桃一样”。 14

尽管合伙企业取得了非常出色的业绩,但困难和挑战也与日俱增。随着市场的热络,巴菲特在股市上很难再找到物有所值的投资对象,对于过去12年来一直与市场赛跑的日子,巴菲特也有些厌倦。于是1969年,他宣布结束合伙企业。在写给合伙人的信中,他承认自己与当下的市场氛围格格不入,“有一点我非常清楚,我发现自己理解的投资逻辑,在当前的市场中难以运用。但我不会抛弃它,即便这么做可能意味着放弃巨额的且明显容易获得的利润,我不会接受自己使用没完全理解的、没有验证过的,且可能导致巨大永久性资本损失的方法。” 15

1957年,巴菲特设定了一个目标,即每年跑赢道琼斯工业指数10个百分点。在1957年到1969年的13年期间,巴菲特投资合伙企业的年化复合回报率为29.5%,扣除业绩报酬之后,合伙人得到的年化净回报率为23.8%,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回报率为7.4%。最终,巴菲特超过道琼斯工业指数不是10个百分点,而是高达22个百分点。合伙企业管理的资产从最初的105000美元,达到了1.04亿美元,其中2500万美元属于巴菲特自己。

在关闭合伙企业时,巴菲特格外小心,以确保所有合伙人清楚地了解接下来的步骤。他详细讲述了三种不同的选择,对于那些希望留在股市的人,巴菲特推荐了自己在哥伦比大学的同学比尔·鲁安,在这样的安排下,有2000万美元从巴菲特投资合伙企业出来之后,转移到了RCS(Ruane,Cunniff & Stires)合伙企业,从而促成了著名的红杉基金的诞生。

合伙人的第二个选择是投资于市政债券。在巴菲特看来,未来10年的股票前景与风险相对较小、免税的市政债券大致相同。作为杰出的教育家,巴菲特向每位合伙人发送了一份100页的说明,阐述了购买免税债券的机制。 16 第三个选择是,合伙人可以将自己的资产投资于合伙企业控股的公司,也就是换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普通股。

巴菲特一如既往的坦诚,他告诉合伙人们,他将把自己在合伙企业里的资产转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中。正如巴菲特投资合伙企业早期忠实拥护者之一道客·安吉尔所言:“这是任何人都可以得到的信息,如果他们有头脑的话。” 17

从投资合伙企业到综合企业集团

在巴菲特投资合伙企业经营的早期,他购买了一家位于新英格兰地区的纺织制造公司的股份,这家公司由伯克希尔棉纺公司和哈撒韦制造公司合并而来。这项投资实际上属于典型的本·格雷厄姆式的投资,当时该公司的股价为7.50美元,公司的运营资本达到了每股10.25美元,账面净资产为每股20.20美元。

巴菲特非常清楚,在与更为廉价的外国进口产品竞争时,美国纺织制造企业面临困境。即便如此,他还是无法抗拒“捡起一根还能吸上一口的雪茄烟蒂” 18 的诱惑。“捡烟蒂”理论是他的老师格雷厄姆提出的,这种理论强调以低廉的价格购买硬资产(hard assets),哪怕这些资产所具备的经济活力已经微乎其微。当时,考虑到伯克希尔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拥有的现金和证券,以及未来有限的利润前景,巴菲特认为公司情况继续恶化的可能性不大,还是有可能获得合理的盈利的。

到1965年,巴菲特投资合伙企业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39%的股本。巴菲特随即陷入了与公司董事会的控制权之争,他试图接管公司,解雇无能的管理层,以更好的资本配置者取而代之。巴菲特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但尘埃落定之后,他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将合伙企业25%的资产放在了一艘正在下沉的船上,而且没有退出战略。他说:“我感觉自己像是被绑架了。” 19

从管理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合伙企业之一,到将自己的净资产放在一家垂死的制造公司,这个过程足以引发一场悲剧,巴菲特到底在想什么?

很明显,巴菲特当时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他没有将一家公司彻底转型的宏伟计划。尽管受教于本·格雷厄姆,尽管老师的教诲言犹在耳,但巴菲特并没有打算将这家公司卖给别人。此时,位于新英格兰地区的伯克希尔就像一个75岁的老人,一家暮气沉沉的19世纪的纺织品制造商,利润微薄、资本密集、严重依赖人工劳力,谁会接手这样一家公司呢?没人愿意接手,但巴菲特不一样,因为他所遵循的是一个更为强大的原则,这一原则实际上是他投资哲学的核心——长期复利。

巴菲特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了有关复利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当他从各种工作中获得收入,并将其投入自己的小生意时,他有了亲身体验。拥有一个弹球机能带来财富,拥有三个则财富增加得更多。儿时的巴菲特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准备好如何使用赚来的钱。

巴菲特儿时做的生意就像一个综合型企业,让他可以将资金从一个生意转到另一个生意,甚至更妙的是,将更多的资金投入最好的生意。20年后,他构建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如出一辙,只不过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很多人仅仅停留在这样的认知层面:巴菲特在一家不景气的纺织企业上下了重注,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大胆的环节,那就是巴菲特拥有的是一家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公司实体,在这个实体之下拥有一家纺织公司。巴菲特认为,他所要做的是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在纺织制造业务中竭尽全力所获得的每一分钱,都重新分配到那些更优秀的企业里。幸运的是,伯克希尔的纺织业务的确产生了足够的现金,让巴菲特用于收购其他企业。接下来的故事,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一个更加光芒四射的故事。不久之后,伯克希尔-哈撒韦完成了华丽蜕变,从一家业务单一的纺织制造商,变成了一家多元化的企业集团。

在2014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年度报告中,巴菲特向股东们简要介绍了拥有一家公司的好处:“如果可以明智地使用企业集团的形式,它将会是一个实现长期资本最大化的理想架构。”他解释说,企业集团的形式可以完美地进行理性资本配置,并且实现成本最小化。此外,拥有不同业务的企业集团本身也处于有利位置,“在将巨额资金从回报有限的地方转移到更有前景的行业时,不会引发税务问题或其他成本”。 20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巴菲特对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决策已经开始渐渐摆脱老师本·格雷厄姆所教授的范畴。长期资本收益最大化并不是本·格雷厄姆所考虑的,他投资股票的方法是,专注于便宜的、拥有硬资产的、价格下跌风险有限的股票。一旦股票价格恢复到公允价值,格雷厄姆就会迅速卖掉,转而进行下一笔投资。在格雷厄姆的投资计算中,并不考虑持仓股票数年会有怎样的复利表现。事实上,复利这个词,无论是在《证券分析》还是在《聪明的投资者》中从来没有出现过。

巴菲特在经营投资合伙企业最初的几年中,曾经在1963年的信中写过一段“复利之乐”的文字,他讲述了伊莎贝拉女王以30000美元资助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远航的故事。在这段文字中,他指出,如果这项投资按照4%的复利计算,那么,500年后这笔资金将达到2万亿美元,这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果。就这样年复一年,巴菲特耐心地教导他的投资合伙人成为复利赢家。他解释说,10万美元的投资按照4%的复利计算,30年后会变成22.4万美元,但如果按照16%计算,会变成848.494万美元。他的建议是:争取活得长久,并让钱以较高的复利增长。

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在合伙企业的那些年,格雷厄姆的思想对巴菲特的成功至关重要。巴菲特通过完美执行本·格雷厄姆的核心投资原则,增加了合伙企业的资产,这样的成功有助于他积累财富,每年的业绩报酬增加了他的财务安全性,这为他奠定了坚实的财务基础。一旦财务的未来得到了保障,下一个问题就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一种选择是继续合作,每年继续买卖股票,同时支付佣金和税款,始终在市场价格高企、礁石林立的资本海洋中航行。另一种选择是更换航船,绘制新航线。

现在,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世界第六大公司。巴菲特在1962年以7.50美元的价格最初购买的伯克希尔A股,现在每股价格达到33.4万美元 。这一成绩的惊人之处在于,伯克希尔实现了这一里程碑式的奇迹,并不是因为什么轰动一时的医药或新技术发明,而是因为它再现了一个古老的奇迹——17世纪的金融复利理念。 lk9JbHAN8qc02BHz9gzBaZYkDQcL+iavwkBPmzEBT2dVwuoAilLueoSyk4GtptO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