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我的修炼格局之路

人这一辈子,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转眼,我已是“奔七”之人,按常理已经快到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我们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这一代人,命运起伏之大,纵观历史,也可以说是很罕见的。我们经历过改革开放前的困顿与贫瘠,在各种“运动”中飘摇,那种深刻的记忆也造就了这一代人的坚韧。

壮年时,我们也曾意气风发,青春作赋,随着春雷炸响,奋力一搏,奔流激荡的大势为我们这一代人提供了改写命运的无限可能,传奇与落魄同存,英雄与氓流共舞。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大开大阖、大忠大奸,命运的强烈反弹与转折,吃不尽的苦和享不尽的福在我们身上交汇。

到了晚年,风云过眼,穿越幽邃的时空隧道,偶尔还会想起很多早年的峥嵘往事。有幸躬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不断充盈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一路走来,虽称不上大富大贵,却足够丰富精彩,更加弥足珍贵的是,无论经历多少诱惑,我始终不曾抛下知识分子的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

我一直以为,只有没出息的人才会总是回忆和缅怀昨天,有出息的人总会着眼和展望未来。但从昔日小山坳里长大的年轻人,到如今鬓角染霜的老者,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几乎参与了、穿越了整个中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过程,而且不是作为单纯的“吃瓜群众”,很多重大的历史节点,我也有幸或多或少地参与或见证。

在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23岁的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大学四年结束以后,整个中国正好处于激情燃烧的改革岁月,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那时,很多有志之士都在思考:中国向何处去?中国要走向富强和民主,昨天的道路显然是走不通的。明天的道路在哪里?

在这种背景下,我成为新华社记者,几乎采访了当时整个中国在改革开放一线的所有省级政府主要领导,也采访了当时中国企业界的一大批风云人物,当然还有一批当时崭露头角的学者。也听过这些人对于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的命运如何的一些看法。不管后来如何,他们身上有一点让我觉得很了不起,那就是他们都对整个国家充满了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都希望用自己的意志和努力去推动和改变这个国家,这种精神还是很伟大的。

做记者的这10年可以说让我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有了行万里路的经历。得益于此,别人看世界可能是平的,我看世界却可能是圆的、立体的。

30年前,我有感于中国要向深水区前行,真正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深度改革开放,走向全球一体化,所以我从体制内走了出来,探索建立中国智库。用了30年时间,我几乎参与了中国所有的城市和区域(从东部到西部,从沿海到沿江,从发达地区到闭塞地区)的区域化探索和战略制定。与此同时,我也大量参与了各个行业的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推进,以至于后来富豪榜上有名的若干企业家,智纲智库都是他们背后的推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阅万般人,使我眼中的世界变得立体、丰满,也使我有了一些跟别人不太一样的认识。在这一章中,我用闭塞与开放、自尊与自强、苦难与幸福、小账与大账、事业与职业、机会与诱惑这六组关键词,来分享我这些年来的所行、所思、所悟,概括我的格局修炼过程,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sjRsJ++eM2yrLIuStnySS0zkvFNaMnvGHE2W3yttikBnQ/2joxupvNiUuBkxG4I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