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退役动力电池市场发展

1.2.1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与利用

退役电池梯次利用指的是将容量不足80%的电池重新改造,以再次应用于储能领域的技术。具体来说,就是资源再生利用的手段之一,通过对目标电池进行破碎、拆解以及冶炼等改造来达到对镍、钴、锂等资源的再次利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经过考虑汽车报废年限、动力电池寿命等因素综合得出,在2018~2020年,全国累计退役车用电池数量达18万~30万吨,预计到2025年报废量或达100万吨左右 [24] 。针对退役电池庞大的回收规模,在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重点强调了制定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的必要性,同时也敦促各个相关部门建立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的方案。

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65亿元,2022年为280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量将超过320亿元。退役电池回收与利用是在梯次利用储能电池的最后阶段,部分电池容量低,已不具备使用价值,要对其进行单体拆解,回收其中的锂、锰、钴等稀有原材料。由于电池正极材料成本占总体成本的1/3以上,而负极大多采用石墨等碳材料,因此目前退役电池回收主要是对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不当的回收操作极易造成电池内部短路、起火、电解质泄漏等问题。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包括三元锂、钴酸锂、磷酸铁锂等,回收方法有化学法和生物法。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对电池进行处理,包括火法回收和湿法回收。火法回收通过高温燃烧电极中的有机物,然后对未燃烧部分经过筛选,得到高含量的金属粉末,目前主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在1000℃下对废旧锂电池进行焚烧,可有效去除有机黏合剂与电解液,获得锂、钴原材料。火法回收工艺简单,但对设备要求较高,同时材料回收率较低。湿法回收技术利用化学溶剂为转移媒介,浸泡分离电极片中的金属元素,再利用沉淀、吸附等化学反应,富集提取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有用N-甲基吡咯烷酮(NMP)分离电极片中的活性物质,用高温煅烧法去除碳粉,通过微波溶解技术回收金属锂、锰、钴离子,溶解率达到100%;还可以利用新型柑橘类水果回收废旧锂电池的绿色方法,实现锂、钴和锰的回收;另外,还可以采用Fenton试剂辅助浮选法回收钴酸锂电池,钴的回收率达98.99%。湿法回收成本低,设备要求不高,研究较为普遍,是目前国内退役电池回收的主流方法。生物回收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将锂电池中的有用成分选择性地溶解出来,获得含有金属化合物的溶液,最终实现钴、镍等稀有金属的回收。运用酸浸-生物浸出工艺回收废旧锂电池中的铜、钴、镍,经生物浸出后,钴和镍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9.93%和99.46%;采用硫-氧化杆菌和铁-氧化细菌混合体系从LiFePO 4 、LiMn 2 O 4 和LiNi x Co y Mn 1 -x-y O 2 废旧动力电池中提取锂、锰、钴和镍,通过pH优化,4种有价金属的浸出率均达到95%以上 [25] 。生物回收技术尽管存在技术难题,但其成本低,且微生物可重复利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是一个专门处理退役锂离子电池等化学电池的系统,旨在回收和再利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其他设备中使用的动力电池。该体系涉及从收集退役电池到处理、分拣、修复或再制造的整个过程。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通常包括收集、运输和储存、处理和分拣、修复和再制造、回收和回馈5个环节。首先是收集各种来源的废旧动力电池,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工业和商业用电池等。这些退役电池可以通过回收中心、电动汽车厂商或其他特定渠道进行收集。接下来将收集到的退役电池进行运输和储存,确保其安全处理。退役电池需要在运输过程中得到适当的保护,以防止电池失效或发生泄漏。然后对退役电池进行处理和分拣,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状态将其分类。可能会采用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方法来处理电池,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确保安全。再次对一些仍具备较高价值和可再利用性的退役电池,进行修复和再制造。这些电池可以得到清洁、修复或重新组装,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并再次应用于其他用途。最后对不能修复或再制造的退役电池,进行回收处理。通过回收退役电池的金属和化学物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回收后的材料可以被用于生产新的动力电池或其他产品。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并降低电动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它还有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建设对于新能源发展至关重要。它促进了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降低了成本,支持技术创新,增加新能源供应量,推动产业链发展,并支持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通过这种紧密的关系,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6,27]

1.2.2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商业模式

退役动力电池的利用对电力市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可以提供储能资源,增强可再生能源集成,节约能源减排,并在经济上带来收益。进一步促进退役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有助于推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退役动力电池利用与电力市场除了在储能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具有较强联系,也能参与到电力系统辅助服务中。而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发展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密切关联,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及利用,是以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为主要形式。其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受新能源产业商业模式发展趋势影响。从2009年起,国家就开始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初现规模,政策也做出相应调整。对此,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旨在完善法规标准制定以及维护市场秩序。同时该规划也落实了汽车领域开放时间表、路线图,以加快融入国际市场。这个时期的政策已经不再对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做具体的设计引导,而是强调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产品产能布局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未来车企将更多依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技术路线。该规划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纲领性政策,指明了未来十五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和政策支撑,将减少资源消耗率作为发展目标,以更具活力的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目前,国外都在积极探索电池梯次利用的商业发展模式,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已经实现了商业性质项目的落地实施。我国虽然起步稍晚,但是伴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以及各地政府的跟进,使退役动力电池在储能领域梯次利用的商业价值逐步得到重视。我国目前的具体的商业模式如图1—7所示。

图1—7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商业模式

梯次利用产业链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的延伸,涉及的产业链各方面主体非常多,包括新能源汽车用户(个人或商业运营单位)、汽车生产企业、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梯次利用企业、再生利用企业以及梯次利用电池的用户,其中的价值分配是十分复杂的问题,而电池回收是核心环节。其商业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以电池生产商为回收主体 (见图1—8)

以电池生产商为回收主体的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商业模式是指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寿命结束后,由电池生产商负责回收、处理和再利用退役动力电池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将电池生产商放在回收过程的核心位置,以确保对退役电池进行安全、高效的管理,并将其应用于合适的领域。在该商业模式中,电池生产商主要产生以下作用:

1)回收与处理:电池生产商负责建立完善的退役电池回收系统,收集来自市场的退役动力电池。他们会采用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对退役电池进行检测、评估和分类,并执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拆解、回收或再制造。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回收电池材料,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再制造与改进:电池生产商可以对回收的退役电池进行再制造和改进,以延长其寿命并提高性能。这可能涉及替换部分组件、修复损坏的元件,甚至升级电池技术。经过再制造的电池可以重新投入市场,作为经济、可靠的二手电池。

3)二次销售或租赁:在回收并重新制造后,电池生产商可以将退役电池作为再加工产品进行二次销售或租赁。他们可以建立自己的二手电池市场,向用户提供经济实惠、可靠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这种商业模式可以通过销售二手电池或提供电池租赁服务来获取收入。

4)研发与技术创新:作为电池制造领域的专家,电池生产商可以利用退役电池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他们可以使用回收的电池来验证新型电池材料、设计和性能,并推动电池技术的进步。这种商业模式侧重于合作项目、技术许可或销售新产品,以获得收益。此外,以电池生产商作为回收主体将有利于打造资源闭环。这主要表现为:

① 由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控制退役电池流向,有利于生产企业和再生锂、镍、钴、稀土等企业建立合作良好的关系,形成资源的“动力电池生产→动力电池消费→动力电池回收→资源再生→动力电池生产”的闭路循环利用模式,使各种金属实现闭环网络;

② 电池生产商可以借助自己的销售渠道通过逆向物流的形式实现对退役电池的高效回收;

③ 电池生产商对新电池的流向掌握控制权,可以利用“以旧换新”“押金返还”等商业安排来促使销售机构对退役电池进行回收。

图1—8 以电池生产商为回收主体的模式

电池生产商作为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主体,不仅有助于有效管理电池回收和再利用的过程,还可以减少社会和环境对退役电池的负面影响。然而,实施这种商业模式面临着各种挑战,如建立回收网络、处理技术、再制造成本效益等问题。因此,与利益相关方合作,包括电动汽车制造商、储能系统供应商和相关机构,可以促进该商业模式的成功实施 [28]

2.以整车制造商为回收主体 (见图1—9)

图1—9 以整车制造商为回收主体的模式

以整车制造商为回收主体的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商业模式是指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寿命结束后,由整车制造商负责回收、处理和再利用退役动力电池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将整车制造商视为回收过程的核心角色,他们积极参与退役电池的管理和利用,确保回收的退役电池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应用。关于以整车制造商为回收主体的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商业模式的关键组成部分为:

1)回收网络建设:整车制造商可以建立全面的回收网络,以便有效地回收来自市场的退役动力电池。他们可以与经销商、服务中心或其他回收合作伙伴合作,并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回收链条。这有助于提供方便的回收渠道,并确保退役电池被安全地回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评估与分类:整车制造商会对回收的退役电池进行评估和分类。这包括检测退役电池的状态、容量和健康度等参数,以确定其再利用的能力和适用领域。通过系统的评估和分类,可以最大化利用退役电池的价值,并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合适的退役电池。

3)再制造与改进:整车制造商可以对回收的退役电池进行再制造和改进,以延长其寿命并提高性能。他们可以通过更换部分组件、进行修复或升级退役电池技术来提高退役电池的质量和功能。经过再制造的退役电池可以重新投入市场,为用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二手电池产品。

4)内部使用:除了销售或租赁回收电池给外部用户,整车制造商还可以将这些电池用于内部用途。例如,他们可以将退役电池用于内部储能系统、工厂设备的供电等,以降低能源成本、减少碳排放,并改善企业的可持续性。

5)研发与创新:作为整车制造商,他们拥有研发团队和资源,可以利用退役电池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他们可以将退役电池用于验证新型电池技术、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并推动电池技术的进步。

整车制造商的渠道优势最明显,回收电池的成本低、效率高。一方面,整车制造商拥有丰富的汽车销售网络(4S店),可以使用现有的物流渠道使退役电池逆向运达制造商,从而省下不必要的另建渠道费用;另一方面,整车制造商还可以充分利用销售网络的广泛性来提高回收的效率,在目前在工信部公布的近1.5万个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信息中,汽车生产商的服务网点占比在95%以上。然而,在后续再利用环节方面,由于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与再生利用均具备着较高的技术要求,整车制造商往往需要和电池生产企业或第三方企业进行合作才能完成退役电池的二次利用 [29]

以整车制造商为回收主体的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商业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电池的再利用潜力,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然而,实施这种商业模式需要整车制造商在回收、处理、再利用等方面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资源,并与相关利益相关方合作,包括电池生产商、储能系统供应商和相关机构,以促进商业模式的成功实施和推广。

3.以第三方为回收主体 (见图1—10)

以第三方为回收主体的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商业模式是指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寿命结束后,由第三方企业或机构负责回收、处理和再利用退役动力电池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此模式主要是将回收过程外包给专门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他们在处理和利用退役电池方面具有专业知识和资源。

图1—10 以第三方为回收主体的模式

第三方企业技术工艺完备,回收渠道建设是模式难点。第三方模式具体是指由生产商委托专业的第三方(如废品收购公司、资源处理公司)来负责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进而实现“电池回收+后续利用”的一体化与专业化;但该模式要求第三方企业自行建立回收渠道,因此需要第三方公司通过与整车厂商、电池厂商达成深度合作的方式来形成稳定的电池供应源,模式存在着回收费用较高、回收难度较大的问题与难点。

以第三方为回收主体的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商业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和资源,确保电池回收和再利用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此外,确保回收和处理过程符合环境规范和安全要求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商业模式旨在通过有效利用退役动力电池,实现资源的再利用,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并推动可持续能源市场的发展 [30] 。然而,每个商业模式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如状态评估、回收处理、二次利用系统集成和维护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政策因素才能取得成功。

1.2.3 退役动力电池市场发展问题与难点

我国电动汽车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动力锂离子电池退役量逐年增加,2025年预计接近150GW·h。电力储能作为智能电网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大规模消纳退役电池的有效手段。梯次利用技术给电力储能低成本化带来重大机遇,有望最大化发挥电池全寿命周期价值。退役动力电池市场发展难点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1)与新电池相比,退役电池存在性能离散度高、安全隐患激增等特征,导致梯次利用储能系统可用容量下降、安全失效风险加剧。自2008年起,国内外围绕电池性能评估、分选重组、电热安全管理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在退役电芯一致性评测、模块直接重组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但仍面临容量衰退预测难、快速批量分选技术缺失和安全故障演变机理不清晰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梯次利用示范规模逐渐增大及应用场景的多样化,上述问题叠加放大效应越加突显,现有技术储备无法满足规模化工程应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

2)技术方面,要实现退役动力电池的安全可靠、低成本、大规模、多场景梯次利用,必须突破退役电池梯次利用阶段衰退规律、安全状态演变机制两大科学问题,破解退役电池状态特征参量表征和残值评估方法、退役电池差异性与退役电池系统可用容量相适配的分选与重组方法、退役电池安全状态在线辨识与预警技术,梯次利用退役电池系统性能与电网需求优化配置方法等关键技术。

3)规划方面,梯次退役电池若不能进行妥善的回收利用,将会在公共安全、环境污染、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产生严重问题,与国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初衷背道而驰。电动汽车要发展,就必须推动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的发展,建立健全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法律政策及技术标准体系。电动汽车淘汰下来的动力电池,其剩余的能量价值还可以被继续应用于其他领域,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越来越被重视。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成为关键发展方向。一旦电池不能满足汽车需求,仍具有较高能量存储能力的电池可以进一步用于储能系统或其他应用领域,如家庭储能、工业用途等。通过梯次利用,可以最大化退役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价值,降低整体能源存储成本。再制造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延长动力电池生命周期的重要手段。再制造退役电池可以使其以更容易接受的价格再次投入市场。再制造市场预计将迅速增长,提供可靠且经济实惠的二手电池产品 [31]

随着技术的发展,退役动力电池处理和再利用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包括材料回收、高效的退役电池测试和评估方法、再制造工艺等方面都得到了改进。这些技术进步将有助于提高退役电池回收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市场的更快发展。同时,随着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增加,相关规范和政策正在逐渐出台,以鼓励电池回收和再利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建立退役动力电池的管理标准和规范,促使企业和机构采取更负责任的处理措施。此外,伴随着更多人对退役动力电池处理和再利用领域的商业机会认识的提高,许多初创公司涌现并专注于电池回收、再制造及电池二次利用。这些创业公司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推动市场发展,并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

总体而言,退役动力电池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且未来还将继续呈现增长势头。随着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的推动,退役动力电池的再利用率将提高,为可持续能源存储和循环经济做出贡献。未来几年我国将在梯次利用退役动力电池的状态评估、分选重组、关键设备、示范运行等关键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大幅提升我国在电动汽车、电池储能等多个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有助于占领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技术制高点,引导社会清洁可持续发展 [32] 。同时,该技术在未来智能电网升级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2.4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发展趋势及建议

我国电动汽车在近几年使用规模快速扩大,动力电池将面临大批量退役问题。根据目前相关数据,预计未来几年的动力电池将要进入退役高峰期,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市场规模在2020年底达到约800亿元,其中梯次利用市场规模约505亿元,再生利用市场规模295亿元。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量庞大,2020年底累计退役动力电池超过25万吨,2021-2022年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量达到约38万吨/年。并且按照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来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比例达到20%以上,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量也将进一步增长。

退役动力电池仍有很大的使用空间。动力电池主要的材料是锂、钴、镍、锰、铁、铝、碳等。其中,钴、镍、锂等金属在我国的储量相对较小,进口依存度高,回收价值较大。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大规模回收,可以有效弥补我国锂、钴、镍等电池材料的资源短缺现况,若将其采用梯次回收的方式对退役电池进行再利用,可以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继续供电,可节约和高效利用大量的资源。由于退役动力电池中含有大量有害重金属,将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避免了大规模废旧动力电池的随意搁置和废弃,减少废弃电池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我国本土的生态环境;退役动力电池在使用一定周期或发生剧烈碰撞后,锂电芯内部正负极隔膜就会容易发生错位,使得电池内部正负极直接相连,产生短路,进而引起电池自燃。若加强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工作,有利于实现废旧动力电池的规范、安全处置,消除安全隐患。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以梯次利用为主要方向,其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1.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1)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2010年至2020年期间,全球电动汽车存量从17万辆增长到超过1050万辆。这导致未来数年内退役动力电池的供应量将大幅增加,退役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呈显著增长趋势。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退役动力电池市场价值将达到500亿美元。

2)根据市场研究机构Battery Market Watch的报告,截至2020年,全球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市场规模约为30000MW·h,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50000MW·h,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

3)我国是最大的退役动力电池产量国,根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到2020年底,中国每年退役动力电池的规模为25GW·h,其中只有10%左右被再利用,但这一比例预计在未来几年会显著增加 [33,34]

2.应用领域与占比变化

1)储能系统:退役动力电池可用于储能系统,包括工业和住宅储能、微电网和大型能量储存项目。这些系统可以平衡电力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差异,并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

2)分布式能源项目:退役电池可以作为分布式能源项目中的能量储存解决方案,用于太阳能光伏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储存,以确保电力供应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3)能源供应备份:在电力不稳定或断电的情况下,退役动力电池可以被用作能源供应的备份解决方案,确保关键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运行。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退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占比也有所变化。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在2019年,储能系统领域占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市场的79%,其次是分布式能源项目(13%)和能源供应备份(8%)。预计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这些比例将发生一定变化。

3.技术创新与效益提升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发展要依靠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将体现为以下3个主要方向:

1)二次利用技术:研究人员和企业正在开发不同的技术来改进退役电池的二次利用效率。这些技术包括改进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状态评估算法和性能分级方法等。

2)智能化管理系统:结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退役动力电池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优化调度,提高系统效能和电池的利用率。

3)循环经济模式: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退役动力电池作为资源进行回收和再制造,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新原材料的需求,降低环境影响。

发展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商业模式需要多方合作、科学评估和创新技术的支持。这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退役电池的再利用价值,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推动可持续能源存储行业的发展。对此,作者有以下三个建议。首先,在退役电池来源方面应建立完善的追踪系统,通过节点追责来确保退役电池来源可查可追 [35] 。其次,处于联通上下游关键位置的退役电池回收提供商,不仅应保证其负责的退役电池回收、退役电池筛选和再装配3个环节的有序运行,而且应建立相应管理机制,以确保在退役电池筛选的关键环节中退役电池运输保管及评价装配的安全有序进行。在退役电池筛选过程中,可以提供二次利用的用户端来完善回收点的评价和数据管理;其次,我国的退役电池梯次利用体系也可以参考国外所采取的基于电池制造商、销售商以及第三方公司分别负责回收的机制。在完善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全链条体系方面,可以通过退役电池运营商、汽车厂商以及电池企业三方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利用合资等手段将退役电池梯次利用业务以租赁或零售等方式应用在用户终端上,使退役电池梯次利用逐步商业化。如果梯次利用仅有梯次利用企业获利,则新能源汽车用户、汽车生产企业、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及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等企业均缺乏动力去参与和推动梯次利用,将导致在退役电池的回收阶段就无法形成商业渠道。因此,对于梯次利用电池,尤其是退役电池“再造”形成的产品,其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尚未经过市场考验,销售和使用方面需要有更多商业模式的探索,如分期付款、分时租贷等。梯次利用企业作为梯次利用电池生产企业,也需要承担生产者的责任,对报废梯次利用电池进行回收,保障其安全、环保处置。从目前探索的方向来看,梯次利用场景有通信基站、电网储能、电动三轮车、电动摩托车等,也有移动电源、车载冰箱等较为零散的消费领域,这就导致梯次利用退役电池的回收势必会存在更加复杂的情况,回收体系和模式需要多样性,对梯次利用企业的能力势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36]

总的来说,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技术创新和市场调整,预计梯次利用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相关技术和管理系统也将不断提升,促进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梯次利用能够发挥出退役动力电池的最大价值,实现循环经济的利益最大化,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前景是广阔的,但是实践起来不太容易。退役动力电池性能和规格参差不齐,难以实现集中式管理,以及检测配比难度高,实现退役电池的电压均衡较难等因素,增加了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业化的难度。如果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管理和技术水平能够提升起来,那么它的广阔前景就可以得到实现,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来鼓励并支持各个地方企业参与到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机制中来。 gdei/wf0JQtL3c0v/OpBc9tYmQPIJ3xNfbS+mbnFDzFJUhQfbTEscPlD5cEN8dP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