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再版的动机和第1版一致,既有个人层面的因素,也有专业层面的考虑。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人们比以往更需要掌握 谦逊的问讯 这门优雅的艺术,需要用不预设答案的提问来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难题。
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且广泛的修订,指出谦逊的问讯不仅能指导我们“更好地提问”,而且是一种整体的态度,包括更认真地聆听他人的回答,做出恰当的回应以及更好地展现自我,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积极的关系,从而让我们在与他人的日常互动中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比以往更需要谦逊的问讯,因为我们的文化脚本(cultural script)引我们踏上歧途,让我们在提问时往往预设了答案,让我们对着别人说教,好似自己的答案就是 真理 一般。
随着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文化愈加多元化,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常常会对 事情的真相和原因 一无所知?希望谦逊的问讯这一意义深远、适用范围广泛的方法能帮助你洞察世界,看破他人牵强附会的 说教 , 了解 自己真正关心的东西。
世界瞬息万变,要想跟上节奏并不容易。每个人都倾向于关注自己熟悉的行业或专业领域,因为这样便可以轻松地跟上变化的脚步。然而,试图跟上变化的 内容 (content),实际上可能不如跟上变化的 语境 (context)重要。二者有着天壤之别,前者主要关注“具体的变化”,而后者则主要关注变化背后的原因。
这一区别在如今看来尤其重要,因为自本书2013年第1版问世以来,我们对正确和错误、事实和观点、真相和谎言的认知已然发生了变化——尽管听上去有些难以置信,但事实的确如此。第2版与第1版从同一个故事出发,即有人对埃德(Ed)进行毫无帮助又不切实际的说教,那个人有着强烈的说教欲,本意并不坏。在第1版里,埃德有一丝恼怒,因为说教者所说之话无从考证,却因为“热心肠”而免受指责。第2版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开始频繁质疑真理的定义和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本身 。
我们已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正确和错误、事实和另类事实、客观经验和主观想法(观点)的定义不同于以往。一直以来,人们每每做出决定,就是在区分正确与错误、现实与假象的基础上做出明确表态。然而,现在的环境更直白、更有力地鼓动我们对他人的观点发起挑战,罔顾支撑观点的客观证据。我们是否已经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错觉,认为我们有权以 说教 的姿态来领导他人?
这种剧变的部分原因在于,人们越发沉溺于自己的信仰,尽管它有时毫无科学依据。公共场所里党派林立,人们似乎更在乎 强势 地表达自己,而不是描述 事实 及其科学依据。例如,我们的现实世界当前面临着气候危机和流行病两大严峻考验,但谈及二者对生活产生的实际影响时,各个派别的观点及其背景往往压过或驳倒了科学,似乎现实中的不便和威胁与那些一意孤行、喋喋不休、拉帮结派的争论和表达相比不值一提。对一些人来说,在争论中胜出才是重点,这代表他们及其观点是“对的”,至于自己所捍卫的是不是经得起检验和论证的普遍真理,他们并不在乎。有些人极其不希望人们达成 一致 ,因为只要继续制造争论、加深“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分歧,这些人就能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样的情况似乎越来越常见了。因此,相较于从前,我们更需要学习运用谦逊的问讯,共同探索那些能让我们认同并受益的问讯方式。
本书第1版出版后,全球分裂的步伐加快,其程度不亚于我们以往的经历。更为严重的是,它使我们理所当然地放弃了学习和重新学习(relearn)。如果要给一个阅读本书的理由,那就是:通过谦逊的问讯,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你可以学会 在喧嚣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在这个事实与另类事实和虚构事实混为一谈的世界里,希望本书能帮助你在沟通中发现那些你关心之人真正看重的东西。另外,通过追问和反思,你也会对自身有全新的看法。
谦逊的问讯还能帮助你重新学会 学习 。你可能会发现,比起仅仅知道发生了何事或有何变化,你可以知道更多关于 正在发生的事情 的细节,更清楚该如何付诸行动。重新学习如何询问、倾听、反思与行动,即谦逊的问讯 态度 的全部内容。思想家、未来学家鲍勃·约翰森(Bob Johansen)曾阐明 笃信不疑 和 明辨慎思 之间的差异:前者是相信并维护一种观点,且往往会引起激烈的争论;后者是能够洞察和了解事情的全貌,并且随着认知的深入,形成一种综合全面的观点。 [1] 在此,我们还想补充一点:坚持明辨慎思,摒弃笃信不疑,就是谦逊的问讯能带给我们的好处。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第2版新增了一些故事和案例,以进一步阐明谦逊的问讯的概念,此外还提供了关于学习和实践谦逊的问讯的一些练习和建议。谦逊的问讯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个过程——这是本书第1版中提过的,也是这一版想再次强调的。它不是一套一成不变的程序或规则。虽然这个词不新鲜,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用它来辅助交流沟通和建立关系时,也会出现细微差别和复杂的变化。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更好的谦逊的问讯者。
本书适合所有渴望建立积极有效关系、寻找了解事情全貌的新方法或者想要帮助更多人的读者。总的来说,本书适用于所有人,但对于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来说,本书的意义尤为重大,因为随着权力的增加和地位的提高,对他们的问讯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的文化往往强调领导者要为团队指明方向、阐明价值观,这使得他们更倾向于 教导 而不是 询问 。然而,最需要谦逊的问讯的,恰恰是这些领导者,因为在面对错综复杂、要求高度协作的任务时,他们要在团队中建立积极开放、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更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并实现创新。
与第1版相比,本书第1章、第2章更为详尽地阐释了谦逊的问讯在日常生活中的含义。第3章通过对比谦逊的问讯和辅助者(如教师、顾问)、教练使用的其他问讯方式,更充分地说明了它的特点。我们深入探讨了以下问题:是什么社会、文化和心理力量在影响我们,使我们很难以谦逊的问讯的形式和他人建立关系?要践行谦逊的问讯,我们必须 摒弃 哪些固有的知识, 重新学习 哪些知识?
第4章深入分析了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力量,特别以美国为例,试图说明这种力量如何悄然发挥作用,驱使人们开展说教、压抑谦逊的问讯的欲望。第5章通过分析各种组织的等级制度(尤其是社会层级)所衍生出的“规则”,进一步阐述为何谦逊的问讯“寸步难行”。这些规则与我们自身的心理作用和认知偏见极其微妙地相互作用,使人们难以开诚布公、畅所欲言。
第6章更细致地研究了社交中的对话动态。第7章探讨了从人们观察事物到迅速做出反应的过程中大脑的运作过程。这一切都旨在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在需要应用谦逊的问讯技巧时会遭遇挫折,以及应该如何摒弃旧有的认知并重新学习,从而提高在各类场景中的交流技巧。
第8章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对今后目标的展望。我们还提供了小组讨论指南和练习,以帮助读者学习如何区分提问和说教,提升问讯技能,从而学会正确开启对话并建立良好关系。抛弃旧习和学习新知的过程要通过自我观察、反思、试错、分析、重设目标和继续学习等步骤循序渐进地展开,我们希望这本书能调动你的积极性,激发你的兴趣,并引导你实践这一过程。最后,谦逊的问讯方式因人而异,并非一成不变。好了,我们开始正式学习吧。
彼得·沙因
埃德加·沙因
2020年9月
[1] Johansen,B.(2020) Full Spectrum Thinking:How to Escape Boxes in a Post-categorical Future .Oakland,CA:Berrett-Koeh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