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10年,我每年用在工作上的时间为5300~5600小时,平均每个月大约450小时,每天15小时。
那么,我是怎么度过一天的呢?
其实,在周六日或节假日,有时我也会因私事只能工作6~8小时;在有紧急工作时,我也有起早贪黑,一天工作20小时的日子。
下面是我一般情况下的每天日程安排:
6:00~8:00和客户会面或开会
8:00~8:30回办公室,打扫,处理杂务
8:30~9:30和全公司成员开晨会
9:30~20:00和客户开会或商讨事情;和行业团体开会;制作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客户的业绩报告;经营学习班与盛和塾的讲师工作;学习听课;和员工开会;从事个人业务(对客户或银行的拜访一般为早上一家,上午一家,下午一两家,傍晚或晚上一两家)
20:00~22:00和员工开会,听员工报告自己的业务等
22:00~22:30确认员工业务日报,处理杂务或读书
补充说明一下:
● 我工作日基本不吃早饭和午饭,工作期间几乎不休息。
● 我基本都是自己驾车在当地跑业务,为了遵守“一年听365张讲座CD”的社长承诺,我一边开车一边听对业务有帮助的讲座CD。
● 我一年在国内外有84~98场演讲,出差十分频繁。
● 我向员工承诺过“不参加任何和工作无关的组织或团体”,所以没有加入企业家常加入的俱乐部和法人会。
● 在没有特别事情的时候,我原则上全年的周六日和节假日都在工作。
老师教导过我们一句话——“有意注意”。这句话来自日本哲学界。
不是无意注意,而是有意注意。
“意”指的是意识、目的。“有意注意”指的是带着明确的意识和目的去关注。
比如,我们要设置一块广告牌。那么,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就有了“广告牌”这一意识。一直以来,我都没发现市里有那么多的“广告牌”,但是,因为拥有了“广告牌”这一意识,所以“广告牌”就会接连不断地映入眼帘。就像这样,只要将意识或目的放入自己的潜意识,自我意识就会变得逐渐敏锐起来。
这么一来,我们就能敏感地发现各种现象,逐渐养成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我们的工作、经营乃至人生,都会变得顺利。
其实,我们还能将“有意注意”普遍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只要在自我意识中加上应当注意的内容,就会进入“有意注意”的状态,与该内容相关的信息、感受和机会会纷至沓来,我们想要的东西也会逐渐出现在意识当中。
譬如,假设我们想拥有“和谐温馨的家庭”。于是,我们的意识中便会有“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这一意识,对家人说话的语气、表情和态度都会逐渐发生变化。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会逐渐变得温和关爱,态度也会变得亲切,而家人受到影响,语言和态度也会变得亲切平和起来。这听起来好像天方夜谭,但请耐住性子试一试并坚持下去。
只试一个星期、一个月是不行的,至少要坚持三个月,否则不会看到效果。快的话,几个星期后伴侣的态度就会发生180度转变,家庭会变得十分和谐。有人就曾经向我讲述过这样不可思议的效果。那位先生之前十分烦恼,考虑是不是要跟太太离婚,但通过改变意识,他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结果真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要充分利用“有意注意”。值得注意的是,在注入意识时,不能若有若无,轻描淡写。如果意识不强烈鲜明,态度不够认真,就无法进入潜意识,也不会有效果。
据说自我修养的方法有两个,一是“理入”,一是“行入”。这个说法来自菩提达摩 的《二入四行论》 。“理入”指在学习时从理论、道理着手,而“行入”指从实践、行动着手。
按照我的经验,要想真正理解理论非常困难,因此,还是一心一意地行动,不断重复,慢慢加深理解,这样比较稳妥。就像极少有运动员摇身一变成为一流选手,他们都是经过反复练习和比赛,从三流、二流逐渐成长起来的。
创立“平成”年号的安冈正笃 开创了“知识、见识、胆识”的说法。把获得的知识提升到“非它不可”这一“信念”的高度,就是“见识”。如果有依照“见识”行动的胆量(勇气),就能上升为“胆识”。我们最终必须到达“胆识”的高度,否则修行就不会结束。
我从老师那里学习“知识、见识、胆识”十多年了,起初拼命想把“知识”提高到“见识”的程度,却迟迟无法做到,更不要提“胆识”了,简直是遥不可及。
无奈之下,我想,既然理解不了,那就先做做看吧,于是开始付诸行动,这就是“行入”。
虽然我做的并不高明,但在践行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了所学的知识,终于提升到“见识”的水平。“哦——原来如此”,有了切身体会以后,我才恍然大悟。
因此,我认为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行入”,而不是“理入”,建议大家不要东想西想,先动手做起来。
“行入”是提升自我最务实也是最有保障的方法。
为了考取资格证,制订了学习计划;为了减肥,制订了慢跑计划。但总是半途而废,坚持不下去。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是的,人就是缺乏毅力的动物,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做一件事,却往往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弃,可以说,这是99.9%的人的通病。不信请看看你身边的亲人朋友、学长学弟和邻居同事,他们当中有多少人能够把自己决定的事一直坚持做下去?
早上一直在慢跑,因为感冒休息了两三天,本来打算接着跑,却不巧遇到下雨,于是就这样一日拖一日,最后放弃了;原本打算认真读书,每天至少读一页,坚持了一个星期,却因为有一天喝酒回来太晚而没读,然后就这样将书丢在一边了。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我在读小学时,曾下决心要在暑假每天画一幅画作为日记。坚持了三天,可是当朋友来找我玩,我就放弃了,白白浪费了一个暑假。在初中、高中、大学及走进社会后,我下决心要做的事没有一件能坚持下去,这令我感到很焦躁,觉得自己是个没有毅力的人。
35岁以后,我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中断了,只要不放弃就好。也就是说,即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晒完网的次日仍然可以去打鱼。中断了也没关系,只要把想做的事持续做下去就可以。
“必须坚持”,人人都这么想,却往往做不到。但是改成“不要放弃”,或许就没有那么大压力了,大家反而能坚持下去。
幸亏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把许多事都坚持了下来。我的工作和人生也因此取得了许多进步。
我原本是个性格大大咧咧,怕麻烦,四体不勤且脾气暴躁的人,但由于总是沉着认真地为身边的人埋头苦干,所以旁人常误以为我是个“认真、诚实、勤劳、利他”的人。
演员能够逼真地演绎电视剧或电影中的角色,只不过是因为被分配到了这个角色,并非其性格原本如此。我们不可能了解演员的真实性格,却常常将其在电视剧、电影中的角色形象当作本人。
我虽然不是演员,但若不认真诚实、竭尽全力工作,客户就不会给我业务,员工也不会追随我。回到家里,如果我唠唠叨叨,满腹牢骚,就会被家里人嫌弃。所以,即使回到家中,我也时常保持警觉,克制自己,不发牢骚,每天踏踏实实努力。不仅如此,无论在任何地方我都这么做,慢慢地就养成了习惯。
我的性格并没有变,而是通过改变自身行为,让周围的人以为我是这样的人。因为一直在坚持“演”,这些行为进入了我的潜意识,结果,我真的渐渐变成了这样的人。
老师说过,要坚持行动,直到面相和性格发生变化。人的性格不能轻易改变,但行动却能改变。
总而言之,我们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演员”,朝着心目中的理想形象一直坚持“演”下去。
要想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就要做许多事情。“想获得幸福,却不愿意努力”,这种思想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我也不例外。在38岁之前,我的努力是很随意的,人生起起伏伏,过着十分痛苦的日子。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拼命挣扎,期望摆脱痛苦。在四处求索后,我遇到了老师。从老师的哲学思想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幸福,就必须做许多有益的事。为了将这些事一件件持续践行下去,我制作了行动检查表。
我制作的行动检查表十分简单,是一张32行乘13列的表格:最左侧的一列,从上至下为一个月的天数;最顶部的一行填入要做的事,从左边开始,分别是学习、运动、冥想等项目。每天只需把践行的项目在行动表中打钩就可以了。
这个表虽然很简单,却一目了然,让人一眼就能看清自己是否每天在按规划行动,十分便利。一个人往往很难将决定的事坚持下去,所以,采用行动检查表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有的人认为花时间填写检查表有些不值,但是这么点儿时间,随便从哪里挤一挤就能够找出来。
有了检查表并开始填写后,因为行为的“可视化”,一旦没有填表,人就会感到心里不舒服,就算有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会在心中念叨:“哎呀,今天又没有做。”尽管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只要持续下去,全年断断续续地做下去也是可以的。中断不代表放弃,可以当作中途休息。
凭借行动检查表,意志薄弱的人也能坚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