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欧文·亚隆,《直视骄阳》

人类进化到有自我意识开始,关于死亡这个话题的思考就没有停止过。当我们的祖先最初意识到人类是一种生命体,同所有生命体一样受制于自然的力量,最终都会结束时,这种对死亡的意识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成为人类行为的根本驱动力。

古代的宗教、神话、祭祀与仪式,都是在创造一种超自然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有神灵,可保佑人类永生不死。当苏格拉底喊出“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之时,人类的理性被唤起,思辨和理性的力量开始在人类面对终极话题时发挥作用。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非理性的,他说:“我在,死亡就不存在;死亡来临时,我就不在”,因而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这种逻辑思辨和理智思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近代的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之一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指出,正是由于有了恐惧的情绪,才让人类有可能成为本真的存在,恐惧没有具体的对象,是人类有限性的表现,它使人类看到自身的终极——死亡。所以,在他看来死亡是一种人类时间的有限性,正是带着对自身时间有限的畏惧感,人类才可能成为本真的自己。至此为止,死亡以及伴随死亡的畏惧都属于宗教和哲学话题。人类在幻想死亡的不存在时,通过创造一个灵魂永生的乐园和神灵的保佑来将死亡逐出我们的世界,建造出宗教和神学的大厦,同时在运用理性和思辨的力量来正视和剖析这种与生俱来的恐惧中创造出许多伟大的哲学思想。

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这包括我们人类自身这个物质身体。科学证据越来越成为人类的信仰,过去那些灵魂不灭的宗教信念越来越被怀疑,而伴随死亡的恐惧与焦虑又一次成为潜在的驱动力,推动人类去发明另一种工具来应对它。这个时候,心理学在此作为一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应运而生。

最初,十分关心死亡这种人类终极话题的心理学分支是从存在主义哲学中演变过来的存在主义心理学。与哲学更关注死亡概念和死亡意义不同,心理学更关注死亡焦虑影响下人类的行为,因而心理学的成果更有可能贴近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尽管是如此宏大的终极话题,但它背后影响到我们每一个小的行为,可能是不通过心理学研究就难以意识到的。如果说哲学的任务是告诉人们死亡的本质和伴随死亡恐惧的本质的话,那么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解答人类在面对死亡恐惧时会有怎样的行为,以及如何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更好地生活。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欧文·亚隆从他的心理治疗临床经验中总结和创造了诸多精妙的方法,体现在他关于应对死亡焦虑的著作《直视骄阳》中,比如通过亲密关系寻求人生的意义,创造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波动影响”。

这些创造性的应对方法建立在大师的临床经验和观察之上,它可能很大程度上适合解决你的问题,但也很有可能让你觉得并不一定合适。正如欧文·亚隆自己所说,在临床工作中要“为每一位来访者创造一种独特的技术”。每一个人面对一种情绪体验的时候,可能需要的解决办法并不一样,这是心理学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所以目前心理学在科学研究的进程上越来越多地强调实证的方法,通过越来越精妙的实验设计和统计方法,力图找到人类心理机制的共同部分。本书便开创了这一先河,运用现代科学的实证方法探索人类几千年来苦苦追求而不得答案的终极话题。死亡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所以需要一个庞大的研究团队和研究项目。过去的30年,作者和他们的团队都在研究对于死亡的恐惧是如何影响人类事务的,直到今天,他们得出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眼前的这本书。

也许,你现在正在遭受死亡焦虑的困扰和侵袭,又或许,你意识中并没有多少关于死亡的担忧和恐惧。但本书并不是教你一招可以立即消除对于死亡的恐惧。任何一种情绪,不论积极还是消极,它都不会消失,只是我们应当考虑,它是否出现在了恰当的情境中,以及我们对此的行为反应是否有益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就比如一条凶狠的大狗向你扑过来,如果你没有出现恐惧和害怕的消极情绪,你可能就很平淡地待在原地,无法做出及时的逃跑等应激反应,从而受到它的伤害。所以,认识死亡焦虑以及它带给我们的潜在影响,不仅是为了消除这种焦虑和恐惧,而是当它在我们内心深处悄悄地产生影响,让我们在无意识中做出糟糕的行为反应时,我们能够认识到——原来是这“生命中死亡的力量”悄悄地把我们推向了悬崖。而当你能够觉察到它的力量时,它会带你获得全新的成长。

曾旻于北京师范大学 st53Z6o7j3Bo03sGGpII14rer4Dz+q7MIfmxQ1AA4WiVsGCCDdNca781bQBC65P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