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FOREWORD
推荐序三
超越战略,定义未来

近年来互联网、IoT(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给商业活动带来的影响有目共睹。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消费者、企业和行业之间的连接越来越紧密,改变了传统的价值创造方式。人与人的连接促成了社交网络和社群经济的兴起;人与物的连接释放了智能设备和相关应用的入口价值;物与物的连接又将物联网、工业4.0等概念的想象空间无限放大。纵横交错的连接关系跨越了行业,打通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也改变了价值创造和企业竞争的逻辑。

如果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来比喻工业时代价值逻辑的话,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理解今天正在发生的事实:经典战略分析框架(包括产业分析、价值链分析等)依然经典,只是适用的前提发生了变化。今天产业的边界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就像一位无所不能的魔法师,打开了星际穿越的虫洞,使我们能够在不同的“星球”间穿梭往返,使商业活动中的跨界现象越来越普遍。在这个崭新的“星际穿越”时代,我们需要一套可以用来理解整个商业系统的“相对论”。也就是说,无论是战略管理的实践者还是研究者,都需要建立一套更宏大的语言体系,去理解不断变化的新现象和新方法。在这个体系里,经典的理论框架没有失效,反而能够找到自己在新体系中的恰当位置(正如牛顿经典力学和相对论的关系)。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方面的探索。本书的三位作者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考框架。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从战略空间(企业视角)、商业模式空间(商业生态系统视角)和共生体空间(商业生态簇视角)这三个维度来理解价值创造和竞争方式。其中,战略空间聚焦企业本身、竞争对手和客户,从而寻找最佳的竞争定位、定义竞争优势。这与经典战略理论框架所讨论的核心问题如出一辙。商业模式空间将视角放宽到商业生态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设计。共生体空间则更进一步,对商业生态在本质层面进行抽象,从而改变商业生态簇层面的价值创造逻辑及角色,以及业务活动的构成。

从战略空间到商业模式空间,再到共生体空间,其实是战略思考者在不断调整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我们可以把他们想象为在显微镜下审视企业价值网络的观察者,通过放大或缩小倍率呈现出不同的视野。当放大倍率最高时,可以看到的是具体的竞争对手、客户的痛点、企业的活动等。当倍率变小一些,将企业在更大范围内的利益相关者纳入观察视野时,商业模式(即作者所定义的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设计的问题就得以浮现出来。如果进一步调整倍率,看到的是最为宏观的生态簇群层面的价值创造逻辑。在今天新技术的冲击下,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维度的竞争。这也是经营者要善于在战略空间、商业模式空间和共生体空间之中灵活地切换视角、跨维度思考的根本原因。“既要看见树木,又要看见森林”,这是今天这个时代赋予经营者的重要使命。

本书就这一问题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从机遇洞察、企业设计、路径选择、执行匹配、时间驾驭等各个角度为企业进行多维度的战略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本书收录了丰富的国内外案例,从实践层面对理论框架进行了丰富的诠释演绎,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本书理论框架的要义,做到知行合一。相信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战略实操者,都能够从本书中获得启发,受到教益。

遇见不如预见,战略的精义在于不断发现和实现未来的机会——不仅要聚焦当下的竞争,更要不时地“跳出盒子”来思考未来价值创造的空间,这应该是未来所有伟大企业的一门必修课。

“超越战略,定义未来”,这个目标值得我们为之共勉。

廖建文
长江商学院战略与创新创业实践教授 kUl0dS7R6lA/wqoP7rXD9R9E1hGIL+KFqRfLPs0/PoQqw9bwjDfJigBdbQmuJgI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