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马蹄

题解 挣脱羁绊,展现自我

人说,飞鸟若被绳网束缚,它便失去翱翔蓝天的自由。虎豹若被枷锁羁绊,它便不再有啸傲山林的雄姿。

古来贤者,多有无法释怀的窘境,为什么?心灵羁绊。内心的束缚,便是沉重的枷锁。

心细若芒,无心之语便引牵无尽离愁;潇潇秋雨便惊醒秋梦望纱泪下;瑟瑟寒风便感伤岁月青春不在:此皆为心灵之羁绊。试想,天地万物,进退无恒,非离群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强自取柱,柔自取束。世间有多少东西你能左右?唯独自己的心灵!

人的心灵能否开悟,能否挣脱各种羁绊,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意识、有步骤的修为。

放下心性,埋葬清高,平易近人,看重尘间,便可走出自己所设之牢,挣脱羁绊,寻得心灵的安逸和真正的幸福。那时才会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释然,亦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坦然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纵然是志在四方,也要留有最自由的心灵。

或许,你的心灵也曾被羁绊,成为物欲的奴隶,可你是否尝试过,努力去挣脱那看似高大却无力量的束缚?人的一生,难免被某些东西所束缚,心灵被奴役,关键在于你是否在不断地挣脱它,从而获得心灵的安逸。对酒当歌,策马奔腾,演绎一番轰轰烈烈的人生。这,都需要释放心灵,坚持正念。如何做到?通过一定形式的修为,让心灵解脱。

愿人们不再受命运的驱使,不再屈服一切威压,摆脱一切束缚和羁绊。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皁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伯乐] 姓孙,名阳,字伯乐,秦穆公时人,相传善于识马、驯马。

马,蹄能够践踏霜雪,毛可以抵御风寒,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扬蹄就能狂奔,这就是马之天性。即使用高台大殿来阻挡,对马来说都全无用处。到伯乐那里却说:“我善于鉴别良马。”灼炙马毛,修剔马鬃,凿削蹄甲,烙制马印,用络头和绊绳来拴锁它们,用马槽和马床来编排它们,这样一来马就死掉十分之二三了。饿了不给吃,渴了不给喝,快速驱驰,让它们急骤奔跑,让它们步伐整齐,让它们行动划一,前有马口横木和马络装饰的牵绊,后有皮鞭和竹条的威逼,这样一来马就已经死过半数了。制陶工匠说:“我善于整治粘土。我用粘土制成的器皿,圆的合乎圆规,方的应于角尺。”木匠说:“我善于整治木材。我用木材制成的器皿,能使弯曲的合于钩弧的要求,笔直的都跟墨线相吻合。”难道说粘土和木材的本性就是要去迎合圆规、角尺、钩弧、墨线吗?可惜世世代代还是有人称赞说:“伯乐善于管理马,而陶匠、木匠善于整治粘土和木材。”这也是治理天下的人的过错啊!

尊重儿童,改造我们的教育

卢梭曾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秩序,我们就造成了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富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还会造就一些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不错!教育是有规律的,一个人在什么阶段可以学习什么样的知识,也完全视其身体发展和智力发展情况而定,不能太过超越。

天性好比种子,在合理的环境中能长成鲜花,在不合理的环境中可以长成毒草。天性虽隐而不露,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改变。即使勉强压抑,也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变得更加猛烈。儿童天性好动、好奇、好问、好玩,许多家长和教师却对其进行无情的压制,天真无邪被视为无知,兴趣广泛被视为问题,正常的好玩好动被视为多动症或精力不集中等等,处心积虑地改造他们,殊不知,这恰恰扼杀了儿童的天性。这种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一厢情愿的做法,最终只能适得其反。

愿我们以科学的心态对待儿童教育,愿我们的早期教育以“学生为本”,尊重儿童的现实生活及兴趣,让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充满童趣,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习中发展潜力,健康快乐地成长。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牺尊] 雕刻精致的酒器。“尊”亦作“樽”。

我认为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就不会这样。身为百姓自有其原本的天性,织布做衣,耕种而食,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能。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浑然一体毫无偏私,被称为任其自然。自古以来天性保持最完美的时代,人们的行为持重自然,目光专一而又无所顾盼。正是在这个年代里,山野里没有路径和隧道,水面上没有船只和桥梁,各种物类共同存在,人类居所通连而没有差别,禽兽成群结队,草木肆意滋长。禽兽可以用绳子牵引着到处游玩,鸟鹊的巢窠可以攀登上去探望。

在那人类天性保持得还算完美的年代里,人类可以跟禽兽一起居住,跟各种物类聚合并存,哪里用得着区分君子与小人呢!人们都同样地蠢笨无智,天性一直相随;人人都愚昧无私,这就是天性中的素朴。能够把持自然的本色,人类的本能和天性就会完整地留传下来。到了圣人出现,勉为其难地去倡导所谓的仁,竭心尽力地去追求所谓的义,于是天下才出现了迷惑与猜疑。放纵无度地追求享乐,繁杂琐碎地制定礼法,于是天下开始分离了。所以说,原本不被砍伐,谁还会刻意雕刻酒器呢!美玉没被毁裂,谁会用它雕刻玉器!人类原始的自然本性不被废弃,哪里还用得着施行仁义!人类固有的天性和真情不被背离,哪里用得着礼乐!五色没有错乱,谁需要调出文采!五声不被错配,谁还需要迎合六律!因此,损坏原木做成各种器皿,这是木工的罪过;废弃人的自然本性而推行所谓的仁义,这是圣人的罪过!

天人合一,厚德载物

我国古代思想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大多主张和谐共处、天人合一。人与植物、花鸟为友,平等相待,和平共处,这种“万物和谐”可谓达到了纯真挚爱的境界。

《周易》中说“厚德载物”,即是要人类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世间万物;庄子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也是说人与天地万物一起生长,万物同样也是世界的主人。孟子和荀子主张“仁民爱物”,以仁慈的心对待世间万物。这些都是提倡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并不是生杀予夺的万物主宰,而应当善待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保护自然的多样性,营造一个生机蓬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人类不应该以自然的征服者和主宰者自居,而应当是自然的一部分,维护整个生态的平衡。这些理念,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含。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

[赫胥氏] 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再说马,生存于陆地吃草饮水,高兴时两颈相交相互触摩,生气时两背相对互相踢撞,马的智识仅此而已。后来把车衡和颈轭累加于它,把月牙形佩饰的辔头戴在它头上,那么马则会侧目怒视,僵着脖子抗拒轭木暴戾不驯,或诡谲地吐出嘴里的勒口,或偷偷地试图脱掉头上的马辔。所以,马想回到本来的状态而与人对抗,这完全是伯乐的罪过。

上古赫胥氏时代,黎民百姓安居而不知道去做些什么,走动而不追究去哪里,口里含着食物嬉戏,鼓着吃饱的肚子游玩。人们就是这样啊!等到圣人出现,用矫造礼乐来匡正天下百姓的行为,标榜仁义来慰藉天下人的心,于是人们便开始千方百计地去寻求智巧,争先恐后地去竞逐名利无休无止了。这是圣人的罪过啊!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谁不希望头顶的天空湛蓝如镜?谁不希望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谁不希望身边的湖水清澈明净?谁不希望眼前的阳光灿烂如金?

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同时,却又追求片面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无所顾忌地掠夺大自然,为满足当下的欲望而消耗有限的自然资源,残害着自然界。在生态环境日益被破坏的今天,我们原本美好的家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威胁,那种让每个人都向往的美丽风景已经快要成为一种梦幻,而许多人仍然执迷不悟地破坏着环境,毫无收敛。

看看动物界,老鼠打洞储粮,蜜蜂筑巢酿蜜,大象互助团结,蚂蚁齐心协力,就连狼也懂得优胜劣汰、不断进化。我们人类,最高级的动物在做些什么?为什么我们人类要用有限的时间与生命,作茧自缚,破坏生态呢?

人类从自然中产生,依靠自然生存,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永远没有资格为自己是“万物之灵”而沾沾自喜。

天人和谐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让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热爱、尊重、合理地利用自然,通过道德与法律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实现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的和谐、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和谐、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等等。我们要把现实利益与理性智慧、科学态度、道德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把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度,避免因滥施人力引发自然界更多负面的反弹。

当我们这个生息繁衍的美好家园一次次被污染,而且污染得越来越严重时,为了原本美丽的世界,为了原本蔚蓝的天空,为了原本清澈的湖水,为了这个我们共同栖息的绿色家园,我们应当负起责任,保护生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gaqqVaMIBPjI849LL/j2HQjaUYBfDgaCMUz+DYctiGFOC5igm9hiTI1wuCLI6dR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