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快自然是件好事,可是漫无目的地忙碌,到头来只能还是一无所获。这就是想与做的事,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缺一不可的。
小李可是个大忙人,他早上一睁开眼就忙开了。什么时候见到他,你都会发现他行色匆匆,忙得焦头烂额。小李办公室的灯也总是最后熄灭。可是这样的忙碌似乎没有给小李带来多少好处,和他一起工作的人总是很清闲,可业绩却比他强。这是为什么呢?
一天下班,小李还在办公室里忙个不停。有人见这么晚了,就进来问他:“你整天都这么忙吗?”小李说:“是啊。”他满以为人家会表扬他几句,不料人家却说:“对工作认真负责是对的,但你这样从早忙到晚,什么时候去思考呢?”
如果只是一味地忙,却没有作为,那是多么可悲的事啊!没有时间思考的人只会碌碌无为。
想想看,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赶路而不知道抬头看路,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很多人都会记得高中的学习生活,特别是临近高考的一年,大家都很紧张。一些同学总是没日没夜地复习功课,他们几乎就没有离开过自习室。虽然这样努力,但每次考试的成绩却总不是很理想。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笨,而是因为在这种压力下,他们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只是一味地拼命蛮干,从来就没有时间去看看脚下的路。
其实真正聪明的同学并不是那么紧张,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不该做什么。高中三年的课程,实际上两年就基本学完了,最后一年主要是用来复习和模拟考试。那么在复习时只要把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一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记得当年自己每天上晚自习前,一定要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来检查当天的功课,然后晚自习时只把认为有问题的地方复习一下就行了,每周总结一次学习进度,找出该学习的地方。这样,有的放矢,自然就不必浪费那么多时间了。
有思考地做事,自然会事半功倍。后来进入大学,和同学们一起聊天,发现没有几个是死读书的,大多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所有学习方法的核心,无不是经常思考、检查,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很少漫无目的地重复劳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在今天看来,这不仅是道德修养课程,也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曾有一位颇有成就的企业人士,应该说他的手头工作是没完没了,但他却每天晚上都过得很自如。用他的话说,他要陪家人一起吃饭聊天,同时自己也要休息一下。再说都忙了一天了,需要静下心来想想这一天的事,安排一下明天的重要事务。
磨刀不误砍柴工,想好了再做也不迟。事情固然得做,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埋头苦干,结果一抬头却发现走错了方向,那岂不是劳而无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