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板一眼的说辞或许能够表述自己的意思,但是真正表现出自己情感的,一定离不开肢体的动作,相比较口头来说,肢体语言更能传达一个人真实的想法,也更具有感染他人的力量。
无疑,我们向他人传递思想和感情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没有语言的帮助,我们的日常交往恐怕就无法正常进行。但是,语言并不是传递感情的唯一途径,事实上,大多数人在听对方说话的时候除了听话语之外,还会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因为言语可能会骗人,但是下意识的动作往往更能透露出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一个人不注意一些小动作,不但会被人看穿真实想法,还可能会因为一些没有注意到的小细节而得罪他人。所以,我们与他人进行交谈的时候,在确保言语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姿势和小动作,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语言更有说服力,并且不会让对方因为我们的表情、动作产生不好的印象。
曾有美国专家做过研究,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印象,眼睛的影响高达百分之七十七。中国人也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让语言的表达能力更强,也能给人更直接的观感。大家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一下我们接触到的人,便能发现很多给我们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人往往眼神都很真诚,他们不会眼珠子骨碌碌地乱转,也不会避开对方的目光,他们的眼神中大多散发出一种积极的光芒。正是这种眼神给我们以“可以亲近”的暗示,所以我们即便从未与他说过话,也会立刻对他产生好感。眼睛,不可谓不重要。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眼睛。在与人交谈的时候,眼神不要躲避,更不要低头,不然会给人你为人胆怯、没自信或者有事隐瞒的印象。说话的时候目光不停地四下乱瞟的人,很难让人有被尊重的感觉,所以,在交谈的时候要把目光聚焦在对方的脸上,并随着对方的言语适时地颔首或者微笑,才能让人感受到你是在认真地听他说话。当然,在看对方的时候也不要紧盯着对方的双眼,以免给对方造成压迫感,让人觉得不舒服,最好看向对方鼻子与眼睛之间的位置,不要让目光太过聚焦。当然,如果和你交谈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那么你就应该在谁发言的时候看向谁,如果是你在发言,那么就应该把视线轮流放在每个人身上,停留片刻之后再看向下一个人,避免厚此薄彼。
在谈话过程中除了要注意眼睛,还要注意嘴巴。有些人喜欢时不时地咬嘴唇或者舔嘴唇,这种习惯是很不好的,不但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还可能会引起他人的误会,所以一定要改正。另外,还有些人在笑的时候不自觉地嘴角斜向一边,可能他自己觉得有些调皮,但是在别人看来这种笑可能代表着一种轻蔑、一种不怀好意。所以,如果你不想被人误会,还是对着镜子练习一下脸部的微表情吧。
除了面部表情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姿势和手势。很多没有注意过自己姿势和手势的人都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如说话的时候喜欢把双手背在身后,或者把两只手插进口袋里,这样很难给人留下好印象,而且还白白浪费了上天赐予我们的另一种表达的辅助工具——肢体语言。很多口才高手都喜欢在说话时用手势加强语言的感染力,或者使自己口中所说的某种事物变得更形象具体,往往因此给听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说话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添加一些必要的手势以增强自己语言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当我们指责某人或者为某件事感到气愤的时候,就可以在诉说中加入有力的手势,连同面部的表情都变得凝重起来;当我们说到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时,可以蹙紧眉头,双手紧握并放在自己的胸前,这样可以把心痛的感觉表现得更加具体;当我们说到一个令人欢欣的消息时,可以眉飞色舞,同时加入灵活轻巧的手势,让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手势来描述一些物体的形状或者大小,如说到某地的鸭梨很大,你就可以顺手比画出一个圆形来形容鸭梨究竟有多大。
坐姿和站姿同样也关系到一个人在他人心中的形象,相信大多数人对于一个坐得松松垮垮、跷着二郎腿的人都不会产生什么好感,站的时候不停地抖腿更会让人觉得痞气十足。也许这些小细节可能只是你的无意识行为,但是最好还是改正过来,“站如松,坐如钟”的人更容易给人留下可以信赖的感觉。关于肢体语言的问题当然不只是这些,我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总结,往往能有更大的收获,就像先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