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诫: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2011年,网络上流传的哈佛大学凌晨4点的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的两张照片给人的印象颇深。
图片里的文字这样描述道:哈佛是一种象征。为什么人的潜能能够在哈佛发挥?为什么人的理想可以在哈佛实现?在哈佛的学生餐厅里很难听到讲话声,每位学生都端着食物边吃边看书边做笔记。哈佛的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宁静,不管有多少人在候诊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
就像草原上每天都要上演的追逐赛一样——每天当太阳刚刚升起,隔夜的露珠还没有消失时,羚羊、狼群、狮子,还有其他大草原的动物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奔跑。最先跑起来的是羚羊。它们成群结队地跑过山冈,找到水源,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又开始新的奔跑。就在离它们不远的地方,也许就在附近的草丛里,狼群也在奔跑。它们奔跑是为了抓到羚羊。当狼群开始奔跑的时候,狮子也开始了奔跑。它必须赶在狼群之前找到食物,否则,今天可能又是一个忍饥挨饿的日子。
这是每天都发生在大草原上的一幕,每天都在上演的奔跑比赛。没有任何外在的力量来导演这一切。它们奔跑完全是来自内心的驱使——优胜劣汰,要么生存,要么死亡。
在哈佛,学习压力也来自淘汰机制。哈佛学子的每堂课都必须提前做大量的准备,只有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否则就无法融入正常的学习中。
在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哈佛商学院是典型的代表,在轰炸式的案例教学中,学生被要求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无论是商人还是律师,都旨在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两年下来学生平均至少要攻读800个案例,每个案例的学习时间是12~18小时。这种轰炸式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敏锐的反应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所以,在哈佛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退学的学生每年大约有20%,而且对这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在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他们的发言成绩,这些分数占到总成绩的50%左右。
担任哈佛大学校长达20年之久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人的质量。”这一代人既包括了一流的教师,也包括培养出来的一流的学生。正因为教师在育人上坚持高标准,哈佛大学才得以成为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世界一流学府。
哈佛教授告诉学生们,生活是一个永不闭馆的竞技场,每天都在进行着淘汰赛。就像草原上每天都要上演的追逐赛一样,只有让自己跑起来才能生存,也只有跑起来的动物才能获得比同类更好的生存环境。所以,我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哈佛大学的学生们自1960年起进行期末考试前夜打开宿舍窗户尖叫10分钟的活动,从1990年开始每年进行两次的考前裸奔活动。2007年5月16日午夜,在美国哈佛大学校园内,全裸的两百多名男女学生在草坪上奔跑。他们给该活动起名为“原始的尖叫”。这是一直埋头准备期末考试的哈佛大学学生们为消除心理压力而上演的一幕疯狂的裸体活动。学生们和着观众的欢呼声,享受了十多分钟全裸的自由。攻读经济学的皮特·特伦伯达说:“为寻找刚出生时的原始感觉而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