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手对决,胜者为王。但枪手们自己知道,在多方对战的时候,最关键的并不在于先干倒哪个对手,而是先保全自己。
在多人博弈中,复杂关系的存在常常导致出人意料的结局。一位参与者能否最后胜出,不仅仅取决于其实力,更取决于实力对比关系以及各方博弈的策略。
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小镇上,有三个枪手之间的仇恨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一天,三人在街上不期而遇,每个人的手上都握住了枪把,决战一触即发。
三个枪手对于彼此之间的实力都了如指掌:甲枪法最好,乙次之,丙最差。假如三人同时开枪,谁活下来的几率大一些?
多数人可能猜是枪法最精准的甲,实际上的结果却可能会令你吃惊:最可能活下来的是丙——枪法最差的那个家伙。
假如三个人都彼此痛恨,都不可能达成协议,那么甲必定先对乙开枪。因为对于甲来说,乙丙二人中,乙对他的威胁更大,所以他会先瞄准乙而不是丙,这是他的最佳策略。
同样,乙也会把甲作为第一目标。很明显,一旦把甲干掉,如果还有下一轮,和丙对决,他的胜算较大。相反,如果他先射击丙,即使活到了下一轮,与甲对决,也是凶多吉少。而丙此时便完全具有后发制人的优势。他可以等到甲乙的枪战结束,而结果无外乎两种,两死或一死一伤。如果两死对丙当然是最好的结局,但如果是一死一伤,丙也完全可以利用后发优势置对方于死地。
基于上述推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轮枪战过后,乙能活下来的机会最小,甲次之,而丙存活的概率则是100%。丙在这一轮很有可能就已经成为胜利者。即使甲或乙中有人幸存下来,那么在第二轮中也并非十拿九稳,丙还是有机会成为胜者。
如果现在换一种开枪方法,三人轮流开枪,那么谁的机会更大呢?
在这里,不管怎么排序,丙的机会都好于他的实力。因为他对甲乙两个人构成的威胁是最弱的,所以至少他不会在第一枪就被打死,而且他很可能会有第二轮先开枪的机会。
例如顺序是甲、乙、丙。甲先打死了乙,然后轮到丙开枪。虽然丙的枪法不怎么样,但这仍意味着他有将近一半的机会赢得这次决斗,因为甲也不是百发百中的。如果乙幸运地躲过了甲的枪,那么他一定会回击甲,丙仍旧是占有优势的。
如果三人中首先开枪的是丙,怎么做才是保全自己的最好方法呢?我们之前假设,三个人都是理性地思考自身利益的人。如果丙朝甲开枪,即使他打不中,甲也不会向他开枪,因为他不是甲的主要威胁。而万一他打中了甲,下一个开枪的是乙,那么他就会非常危险了。所以丙最好的策略是不打中任何人,随便开一枪,那么就不会破坏他占有的优势。
这就是枪手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在甲没有被打死之前,乙丙互相不是敌人。人们都会考虑对自己最大的威胁,打倒这个人,两个人的生存机会都会上升。
在多人博弈中,一个人的取胜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实力,还要看清他身处在什么样的复杂关系之中。
作为一种互动的策略性行为,在每一个利益对抗的博弈中,人们都在寻求制胜之策。在枪手博弈中,一个枪手的生死由另外两个枪手的射击方向所决定,如何通过策略选择在“枪手博弈”中更好地生存,是每一个枪手必须面对的问题。事实上,通过上一节的博弈模型我们可以得知,在枪手都是理性人的前提下,实力最强的枪手反而最可能先倒下,所以,策略选择对每一个参与者而言就变得非常必要。
1.找到心照不宣的合作者
在枪手博弈模型中,我们发现,枪手乙和枪手丙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在甲被杀死以前,他们不是敌人,即丙和乙之间达成了一个心照不宣的攻守同盟。
其中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毕竟人总要优先考虑对付最大的威胁,同时这个威胁还为他们找到了共同的利益,联手打倒这个人,他们的生存机会都上升。
这种与竞争方合作从而在多人博弈中取胜的方法,在现代商业竞争中有很多成功的运用实例。
在一般消费者看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饮料市场上两个水火不容的对手,他们的市场竞争可谓你死我活,似乎每家都希望对方忽然发生重大变故,从而将市场份额拱手相让。但是多年来,这种局面让两家都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从来没有因为竞争而使第三者异军突起。
认真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饮料市场的这两位龙头老大,实际上在进行着一种类似于枪手丙和乙之间的攻守同盟,形成了一种有合作的竞争关系。它们真正的目标是消费者以及那些雄心勃勃的后起之秀。只要有企业想进入碳酸饮料市场,它们就会展开一场心照不宣的攻势,让挑战者知难而退,或者一败涂地。这是两大行业巨头彼此制衡并同时消除外来威胁的方式。
在生活中,竞争是与合作并存的。当面对共同的困难时,即使原先存在着竞争关系的双方,这时候为了保护共同利益,也会选择同仇敌忾,共同抵抗外来威胁。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威胁时,要从大局出发,找出与自己心照不宣的合作者,做出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这时候若鼠目寸光,不知进退,往往就会两败俱伤。
2.避开锋芒
在各种交际场合,我们都会遇到双方或多人博弈的局面,也会遇到强大的对手。这个时候,拼命和别人比优势往往会让自己处于非常不利的局势,所以选择避开锋芒是对自己一种很有效的保护。
3.置身事外
枪手博弈中,在枪弹横飞之前甚至过程中,也仍然会出现某种回旋空间。这时候,对于尚未加入战团的一方来说是相当有利的。因为当另外两方相争时,第三者越是保持自己的含糊态度,保持对另外两方的威胁态势,其地位越是重要。当他处于这种可能介入但尚未介入的状态时,更能保证其优势地位。
这就启示我们,人在很多时候都需要一种置身事外的艺术。如果你的两个朋友为了小事发生争执,你已经明显感到其中一个是对的,而另一个是错的,现在他们就在你的对面,要求你判定谁对谁错,你该怎么办?
在这个时候一个聪明的人不会直接说任何一个朋友的不是,因为这种为了小事发生的争执,影响他们做出判断的因素有很多。而不管对错,他们相互之间都是朋友。当面说一个人的不是,不但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让他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甚至很可能因此失去他对你的信任;而得到支持的那个朋友虽然一时会感谢你,但是等明白过来,也会觉得你帮了倒忙,使他失去与朋友和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