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们探讨了奶水被吞咽、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奶水在孩子的肠道里发生了什么?妈妈不必过度关注这个问题,这在宝宝眼中也很神秘。然而,随着消化进程的发展,孩子又开始参与最后阶段(排泄)了。此时,妈妈也得参与进来,如果她知道这个阶段的情况,就能做到最好。
事实上,孩子吃下去的食物并未被完全吸收,即使是最优质的母乳也会留下一些残渣,对肠道产生磨损。总之,食物中消化不了的残渣必须全部排出去。
各种各样的残留物会被慢慢传送到肠道下端,通过被称为“肛门”的部位排泄出去。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长长的肠道中会有一波又一波肌肉收缩,从而将残渣推送下去。顺便说一下,你知道成年人的肠道有多长吗?那是一条长达6米的窄管。即便是幼小的婴儿,肠道也长达3.6米左右。
曾经有位妈妈跟我说:“医生,我的孩子像是个直肠子,食物刚进去又出来了。”在这位妈妈看来,食物刚刚进入宝宝的身体,就从另一端出来了。虽然看起来的确如此,却并不是真的。关键是,孩子的肠道非常敏感,一进食就会引起肠道收缩,当收缩达到肠道下端,就会出现排便。肠道的最远端被称为直肠,通常是空的。如果肠道运送的食物很多,或者宝宝特别兴奋,又或者肠道感染了,肠道收缩的频率就会增加。慢慢地,也只能是慢慢地,婴儿会逐渐开始掌握对排泄的控制力,我也会告诉你这一过程。
首先,我们可以想象,由于大量食物残渣在等待排泄,直肠逐渐开始充盈。对排便运动的实际刺激可能来自对上一次进食的消化过程。或早或晚,直肠都会被充满。食物残渣在肠道上端时,婴儿无法觉察,随着直肠的充盈,他会产生一种明确的感受,让他想要立刻排便。一开始,我们不应该指望婴儿能忍住便意。所有妈妈都清楚,照顾新生儿的时候,频繁地换洗尿布简直令人崩溃。如果要给孩子穿衣服,就必须频繁换洗,不能让大便长时间与皮肤接触,否则会造成皮炎、疼痛。如果出于某种原因,孩子拉肚子了,大便呈水样,就更需要频繁更换尿布了。急切地训练孩子学习排便,并不能解决尿布的问题。如果你能继续做好妈妈的工作,那么,一段时间过后,事情自然会有变化。
你瞧,如果孩子在最后阶段将大便憋在了直肠里,水分会被直肠吸收,大便就会变干,随后以固体形态排出体内,给孩子带来快感。事实上,排便时的兴奋感甚至可能让孩子哭起来。现在,你明白放手让孩子自然发展的好处了吧(当然,在孩子无法自理的情况下,还是得帮助他)?你给宝宝提供了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通过经验发现,让大便在直肠里停留一阵再排出,是一件很舒适的事情,甚至让他觉得结果很有趣。事实上,如果一切顺利,排便可以是一种非常令人满意的体验。让孩子在这些事情上形成健康的态度,是日后接受训练的唯一良好的基础。
也许曾有人告诉你,从最开始,就要在喂完奶后给孩子把屎把尿,趁早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也应该明白,这只是为了方便大人少换些尿布。这里边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事实上,婴儿太小,远远没有到接受训练的时候。如果你不让孩子自然发展,就阻碍了自然进程的开端,也会错过很多好事。比如说,如果你能耐心一点儿,或早或晚会发现,孩子躺在婴儿床上,也会找到方式告诉你,他已经拉便便了。很快,你甚至会产生一种预感,提前知道他什么时候快要排便了。现在,实际上你和宝宝开启了一段新的关系,虽然婴儿不能用正常成年人的方式与你交流,但是,他找到了一种无须语言的沟通方式。他好像在说:“我好像想要拉㞎㞎了,你有兴趣吗?”而你(虽然不是真的说了出来)回答:“有。”你得让他知道你对这件事感兴趣,不是因为你怕他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也不是因为你觉得自己有必要教他保持清洁。你之所以对他的便便感兴趣,只是因为你是一个妈妈,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对他很重要的事情,对你也同样重要。所以,即便你晚到了一步,孩子已经拉出来了,也不用过于在意,因为重点不是保持孩子的清洁,而是回应他的呼唤。
此后,你和宝宝在这方面的关系会变得更丰富。有时,孩子会害怕排便;有时,孩子又会觉得排便很有价值。因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一个简单的事实——你爱自己的孩子,因此,很快你就能分辨出来,什么时候是在帮助孩子处理糟糕的事情,什么时候是在接受孩子赠予的礼物。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实用之处。孩子愉快地排便之后,你可能以为事情已经结束了,于是你把他包起来,接着去做之前的事情。但是,孩子可能出现新的不适,或者很快又把刚换的尿布弄脏了。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刚排空的直肠很快又被填满了。所以,如果你手头没什么急事,大可以等一会儿,因为下一轮肠道收缩很可能会把余便排出来。这种事情可能时常发生。如果你不急着离开,孩子就可以彻底排空直肠,这对于保持直肠的敏感性十分有利。几个小时后,直肠才会再次充满,宝宝又能以自然的方式完成整个排便过程。反过来说,那些匆匆忙忙的妈妈,可能会导致宝宝的直肠总是不能排空,结果是要么让余便弄脏了新换的尿布,要么是余便滞留在直肠里,降低直肠的敏感性,有碍于下一段排泄过程的开启。如果妈妈留下较长的时间,从容不迫地照料孩子,自然能为婴儿的排泄功能奠定秩序感的基础。如果你总是很匆忙,不能让孩子完成整个流程,那么,婴儿在一开始时就会陷入混乱。不混乱的婴儿将在日后跟随妈妈的节奏,并逐渐放弃冲动一出现就立即排便的巨大乐趣。婴儿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你的愿望,尽可能少地制造麻烦,也是出于等待妈妈的意愿。这样一来,他就能满足妈妈照顾孩子的愿望了。很长一段时间过后,婴儿将获得排泄的控制权。当他想要控制你的时候,就会故意制造混乱;当他想要取悦你时,就会暂时憋住,等待方便的时候再排便。
可以说,很多宝宝都没有机会在排便这一重要问题上找到自我。我认识一位妈妈,从未让一个孩子拥有过一次自然排便。她的理论是,滞留在直肠里的大便有毒,会以某种方式对孩子不利。这当然不是真的,对婴幼儿来说,几天不排便不会造成任何伤害。这位妈妈总喜欢干预孩子的排便问题,会用肥皂棒或灌肠剂促进他们排泄,结果简直混乱不堪。当然,她也不可能培养出快乐轻松而热爱妈妈的孩子。
这同样适用于另一种排泄形式,也就是排尿。
孩子喝下去的水被吸收进入血液,多余的水分由肾脏排出,并与溶于其中的废物一起进入膀胱。一开始,孩子意识不到膀胱正在充盈,直到它已经装满,并且产生排尿的冲动。一开始,排尿基本上是自动的,然后孩子会渐渐发现,稍微憋一下尿会获得奖励。所谓奖励,就是稍微憋一下尿再排出来,会产生快感。这一小小的福利丰富了婴儿的生活,让生命更有意义,也让身体更值得探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的这一发现(等待会有回报)能为你所用,因为你可以通过种种迹象判断将可能发生什么,并且通过对此事的兴趣来丰富宝宝的体验。到时候,为了更完整地体验充满爱的母婴关系,只要时间不过长,孩子都会更愿意等待。
现在,你可能明白了,就像孩子需要妈妈的喂养一样,宝宝的排泄问题也需要妈妈帮助。妈妈认为有必要细致入微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才能让孩子自身的兴奋体验成为母婴之间亲密关系的一部分。
当母婴之间产生了亲密关系,并且维系了一段时间之后,所谓的“训练”就不会那么困难了。因为妈妈已经能够提出适宜的要求,不会超出婴儿的能力范围。
上文的例子再次说明,健康的基础恰恰来自平凡的母亲以普通的关爱方式照料婴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