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表达情绪,而非情绪化表达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被要求在各种场合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很多人还把“情绪稳定”看作拥有幸福和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你是不是也认为,前文提到的“牵起情绪的鼻子”等同于我们要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两者真的不是一回事。

“情绪稳定”这一目标本身是没有问题的。然而我发现,它虽然有一个好的出发点,却让很多人误认为感受或展示负面情绪是一种罪过。我们会因为自己情绪不稳定而羞愧难当。这种自我谴责,我称之为“情绪有罪论”。

但实际上,没有哪种情绪是有罪的,是不应该出现的,更没有哪种情绪需要我们为之感到羞愧。恰恰相反,由冲突激发的情绪非但无罪,还会在关键时刻让我们远离致命的伤害,甚至会救我们一命。

情绪是一种生存本能

很多人因为情绪冲动而陷入困境后,都认为是情绪坏了事:“要是没有这些负面情绪,我一定可以处理得更好。”久而久之,我们要么因负面情绪陷入自责,要么干脆把某种情绪长期隐藏起来。这些被认为是“罪魁祸首”的情绪,我暂且称之为“有罪情绪”,它们几乎都属于负面情绪(见表 1.1)。

表 1.1 人的六大基本情绪

在我们的六大基本情绪中,除了“快乐”是正面的,“惊讶”是中性的,其他四种情绪都是负面的。不论是悲伤、恐惧、厌恶,还是愤怒,都是我们想尽量避免的负面情绪。因为它们会让人变得不太“正常”:悲伤让人意志消沉,恐惧让人畏首畏尾,厌恶让人冷酷无情,愤怒让人失去理智。

然而,哪怕是负面情绪,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存本能。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悲伤可以让我们更容易与他人共情,让我们在合适的时候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以得到他人的信任和体谅;恐惧可以让我们主动远离伤害,在必要的时候更好地保护自己;厌恶可以让我们寻求符合自己品味和喜好的环境,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愤怒可以让我们分辨是非黑白,坚守自己的原则。

如果一个人被伤害时却不懂得悲伤,他会在伤害别人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吗?

如果一个人被火灼伤时不知道恐惧,他会马上把受伤的手缩回来吗?

如果一个人明明不认同某件事却没有厌恶感,他会想清楚该怎样选择和取舍吗?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是愤怒,他又怎么能坚守原则和底线?

在认知三角形中,想法可能会存在偏差,行为可能会有不妥,但 唯独情绪,是最无可指责的。 因为我们体会到的所有情绪,都来自大脑甚至是身体每一个细胞对过往经历的记忆,甚至祖祖辈辈的过往都在以DNA的形式存在并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接收到新信息时,我们的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将它们跟过往经历进行对比,而后向我们输出情绪反应。正是这种持续且稳定的情绪输出,让人类进化到了今天的地步。

情绪健康远比情绪稳定重要

比起情绪稳定,情绪健康更重要。两者是不容混淆的。情绪稳定的人可能是找到了合适的方式去表达或疏导情绪,也可能仅仅是压抑了自己的情绪。前者当然很好,而后者只是看起来很好,并不是健康的情绪处理方式。所谓“情绪稳定”的目标,会让很多人忽视情绪健康问题。

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他从事服务行业,在工作中十分专业且富有耐心,经常用很长时间去跟客户反复解释某个问题。他通常全程情绪稳定,不会让客户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波动。他在生活中也很随和,对朋友很友善。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直到有一次在餐厅吃饭,他一反常态,因为一件小事大发雷霆,跟服务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差点儿动手。虽然服务生有过失,但他确实没必要为此大动肝火。我这才发现,他也有“情绪不稳定”的时候。

后来聊起这件事,他坦言,平时由于工作需要,他压抑了很多委屈、不满和愤怒等负面情绪。久而久之,他把压抑和掩饰真实情绪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这种表面上的“情绪稳定”,其实一点都不健康。负面情绪会在某些场合下毫无预兆地爆发出来。事后,他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甚至责怪自己当时没有控制好情绪。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产生了负面情绪,而在于他没有正确地对待这些负面情绪。我们应该牢记一件事:没有不健康的情绪,只有不健康的情绪观。

健康的情绪观能让我们学会接纳自己所有的情绪,无论是消极情绪还是积极情绪。如果我们片面地追求所谓的“情绪稳定”,只会有意无意地排斥或者掩饰某些很重要的情绪,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真正强大的人不怕表达情绪,不会因为害怕得罪人而压抑自己的情绪。我们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情绪是坏东西,也不要以为压抑情绪就是情绪稳定。相对于表面上的情绪稳定,我们更需要一种健康的情绪观:感受、了解和接纳我们的情绪,特别是那些经常被误判为“有罪”的负面情绪。

那位朋友后来告诉我,他在那次冲突后,开始尝试把被自己压抑了的情绪找回来。他为此做了几件事:

第一件,允许自己去及时地感受心中的不满、委屈和气愤。

第二件,了解自己产生这些情绪的具体原因。

第三件,跟自己说有情绪很正常,没什么好自责的。

他发现,自从接纳自己的情绪后,他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第一,他在工作中更能体会到客户的情绪状态了,因为他打开情绪雷达时,不仅探测到了自己的情绪,还探测到了客户的情绪。

第二,他会偶尔跟客户表达负面情绪,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反而得到了客户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再遇见不合自己心意的服务人员时,他没有那种想爆发的冲动了。因为他在接纳自己的同时,也学会了接纳别人。

我乐见他能重塑自己的情绪观,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迷失自己。

由此可见,保持表面上的情绪稳定,并不表明你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冲突。要想真正学会调整情绪,我们首先要放下“情绪有罪论”,容许任何情绪的存在,学会与情绪和解。“牵起情绪的鼻子”不可能靠刻意压抑负面情绪来实现。我们只有学会正视情绪,挖掘情绪背后的想法,才能调整好自己情绪的走向。

我很感谢自己在冲突里感受到的各种情绪,有了它们的保驾护航,我才健健康康地活到了今天。当我们学会接纳情绪后,就离接纳冲突更近了一步。 BAdOMc09jFf9rVTACJ5E9h48itB6v8KyA+O1xlV9qjzc5tyZOKOj/8OWV49RKMX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