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冲突不是敌人,偏见才是

自从有记忆以来,我就是一个冲突厌恶者。

我反感、回避甚至惧怕任何可能带来冲突的人际关系。为了不与外界发生冲突,我经常会压制自己内心的需求,做一个妥协者。很多人认为我温柔随和且善解人意,但他们不知道,这主要是因为我对对抗关系有着深深的恐惧。换句话说,比起满足自己的需求,我觉得“相安无事”更重要。

没有冲突,是我在所有关系中最大的需求。

冲突让我惶恐不安,让我质疑这段关系存在的必要性。我甚至不敢直面任何可能引起别人尴尬和不适的状况。我认为,如果我直面冲突,对方的尴尬就会成为这场冲突的起点,而我要为看到了对方的尴尬而负责。

一段不尴尬却很遗憾的回忆

上学时,班里有个男生,经常跟大家说一些特别无趣且不着边际的话。我现在已想不起来,他当时都说了些什么。可是,我记得每次我都面带微笑地听他讲完,甚至会附和一两句。好友因此经常感慨:“你脾气真好,居然每次都能听他说完,还不打断。咱们班也就你能听他聊几句了。”

其实,我根本不是脾气好,我内心也在不停地吐槽“这家伙到底在说什么”。我只是觉得,如果我终结了这一段对话,就会使他感到尴尬,进而引发冲突。

十多年过去了,我对这段关系的印象,只剩下一个模糊的画面:他滔滔不绝地说,我不失礼貌地听。我在他身上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却没记住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试想一下,如果我当时大胆地问他一句“你对我说这些有什么意义”,我们也许会因此展开一段令人不快的对话。但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不快,我现在还会记得他的只言片语,他可能也会改变我对某些事情的看法。甚至,我们可能成为朋友,不至于毕业后再也没有联系。

冲突真的是坏事吗

我一度认为冲突会破坏关系、终结关系,让我陷入人际困境。但我忘了,即使没有尴尬、对抗或冲突,我和对方的关系也会随着记忆烟消云散。

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加深,我逐渐意识到:我在回避冲突的过程中失去了很多关系,甚至失去了自我。我开始问自己:冲突一定是一场灾难吗?冲突一定会阻碍一段关系的发展吗?冲突是否可能成为美好的开始?冲突是否可能成为促进关系的幕后推手?

所谓“避免冲突”,就是要所有人在所有事上都赞同彼此。我们都知道,这根本不可能,但这正是我一直在追求的状态:避免冲突,建立和谐的关系,永远没有对立。

即便能达到这种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关系也是索然无味的。回首过往,让我记忆深刻的,不是那些没有任何争执的关系,而是那些冲突过后依然存续的关系,它们成了我一生的财富。

把视野放得广阔一点儿——我们所处的世界,没有哪种进步不是因冲突而产生的。从某种视角来看,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族群之间的冲突史,科技的发展是以人类欲望和能力间的冲突为契机的,文学作品更是以冲突为主要着力点,所有成功的变革都基于激烈的冲突。可以说,冲突是人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深埋在我们的基因里,延展在我们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里。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冲突

任何关系中都存在不同的、对立的甚至不相容的目标、认识或感情等因素。因对立和不相容而导致的彼此对抗和相互作用的状态就是冲突。

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来面对冲突?是把冲突当作瘟疫,避之唯恐不及,还是把冲突当作战斗,为之兴奋?在“坏”与“好”之间,我们能否找到一个中性的区间来放置冲突?

在思考这种问题时,我们需要打破思维惯性。我们可以借助“隐喻”这一思维方式:用描述一种事物的方式来描述另一种事物。

于我而言,冲突一度像秋天里的山火,会吞噬所有的美好并且无法控制。在山火面前,我是渺小的。冲突具有绝对的力量,而我无法与之抗衡。找到这个隐喻后,我开始问自己两个简单的问题:真的是这样吗?还有其他可能吗?

这团山火,有没有可能是黑夜里的一把篝火、寒冷中的一团炉火,或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呢?

借助隐喻思维,我发现,冲突只是描述了人和人之间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状态,但我却将这种自然状态带来的伤害错当成了这种状态本身。就像山火烧了我家的一亩地,我从此不敢再靠近任何火苗一样。这是典型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现在我已经明白,冲突不是山火,只是被我当成了山火。它只是火,是一种处在“坏”与“好”之间的推动力。我由此明白了一件事:冲突是一切关系流动的前提,甚至是改善关系的幕后推手,它没那么可怕。

如今,我已不再把冲突当成关系的大敌。那么你呢?对你来说,冲突可以被比喻成什么呢?不论你把它看成什么,你都可以试着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还有其他可能吗?”这会让我们看清自己对冲突是否存有偏见,以避免这种偏见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冲突,决定了我们会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冲突。 9cbqtw2kiRmr0lIMrThIsmlbK7f5Ay/+RP25vYtwNcymY9YqH3Qy5MNN3Aj96EX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