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告别控制欲,化无效冲突为有效的自处

很长时间以来,我对“控制狂”的认识仅停留在一些影视剧或社会新闻中,比如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令人不寒而栗的安嘉和,电影《沉默的羔羊》里读透人心的“食人魔”汉尼拔等。因为我没有“控制狂”倾向,身边也都是正常人,所以我从来没有关注过控制欲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随着自我觉察的深入,我发现,我们总是企图控制别人或者被别人控制,只是我们没有察觉而已。很多人深陷对生活不满和无效冲突的沼泽,因为他们无法识别控制欲的N张面孔。

识别控制欲

控制欲之所以不易被识别,大多是因为我们对它进行了合理化,为它带上了伪善的面具。来看看我们对控制欲的错误归因:

症状一: 易焦虑,经常有“如果不……就……”的想法,这些想法往往是非理性的或毫无逻辑的。比如,“如果这次还不升职,我的职业生涯就完蛋了”“如果孩子不听我的话,他未来就会经历苦难”“如果我不能为家人做到这件事,我就不是好丈夫/爸爸/儿子”。

归因: “我只是有点焦虑,可能是受了环境和其他人的影响。”

症状二: 总觉得自己是为别人好。你总认为自己思虑周全或者善解人意,其他人都应该乐于遵从你的计划,因为那是你精挑细选的方案。别人一旦不服从或不领情,你就会十分失望、委屈或者愤怒。

归因: “圣母”心态或者太为别人考虑了。

症状三: 威胁或恐吓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威胁孩子要剥夺他珍视的东西,好让他听话;威胁伴侣“你要是走,我们就分手”;甚至在工作中经常用惩罚的方式来避免员工犯错。这些情况太常见了,以致我们通常不会把它们和控制欲联系起来。

归因: “气头上的话而已,我只是采取了一些必要手段。”

症状四: 无法等待,因为等待会让你无比煎熬和痛苦。比如,在等待某个结论的过程中,不安到无法做其他事情,体验到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无法忍受一件事有模糊不清的状态,口头禅是“你今天必须把话说清楚”。

归因: “我只是性子急而已。”

症状五: 对别人提出要求和希望时,经常事无巨细。比如,作为上司,在工作中处处进行微管理,不给员工喘息的空间。

归因: “我只是不够放权或者不信任别人。”

症状六: 喜欢评判别人,并且无法把这种评判藏在心里,经常拐弯抹角,看似不经意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事后还表示很无辜:“我不是这个意思,你想多了。”

归因: “我不会说话,情商低。”

症状七: 平时很正常,但如果事情的发展不如自己的预期,就很难适应,希望一切回到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归因: “我适应能力比较差。”

症状八: 用让人不快的话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只考虑自己的想法,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或其他可能性。比如,经常在微信聊天群中怼天怼地,一听到不同意见就跟人吵起来,结果却发现小丑竟是自己。

归因: “我性格太直率,说话不够含蓄。”

以上八种症状,经常被我们归因为性格、心态或者能力等,但追根究底,都是因为我们太想控制事情的发展方向、别人的行为甚至想法了。控制欲落空后,我们就会用一些不那么聪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最后将原因聚焦于负面表达,而忽略了背后的控制欲。

和隐藏的控制欲说再见

控制欲源于人性,是一种强有力的生存欲望。似乎只有一切尽在掌握,我们才有生存的空间,才百分之百安全。很多时候,我们的控制欲都源于缺乏安全感:怕失去,怕得不到,怕被伤害。

控制欲有时会让人走向极端,但更多时候,它是一种隐形的存在。控制欲走向极端的时候,我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会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十分紧张;控制欲隐藏起来时,我们表现得彬彬有礼,甚至善解人意,但内心却处于失控的焦虑中,久而久之,我们也会陷入冲突之中。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我们都无法获得内心的安宁。让我们无法安宁的并不是控制欲,而是控制欲落空后的无法自处。正是这种无法自处,向内变成了痛苦,向外变成了冲突。痛苦和冲突都无助于我们获得内心的安宁,因为它们并非来自关系,而是来自内心深处。这时候,用上帝视角来审视冲突是不够的,只有回归自我视角,从我们的见闻和感受出发,才能把无效冲突转化成有效自处。

想要告别隐藏在关系中的控制欲,你可以把控制欲想象成另一个自己,跟“他”说这么几句话:

第一句话:“你好。”

觉察并且接纳自己想要掌控别人的念头,告诉自己这很正常,没什么好惭愧的,更无须自责。

第二句话:“你想要什么?”

问问“他”为什么想要掌控别人:为了更好的关系、更好的人生,还是其他什么?

第三句话:“我怎样才能帮到你?”

当你知道“他”的目标后,可以问问“他”:除了控制别人,还能通过什么方式达成同样的目标。

第四句话:“即便我们做不到,又能怎样呢?”

问问“他”:即便没有达成目标,生活就无法继续了吗?提醒“他”:放下控制别人的念头,生活还是会继续的。

第五句话:“如果还是放不下,那就搁置一下。”

如果依然放不下,也请容许“他”放空一下。

第六句话:“如果准备好了,我们就说再见吧!”

让“他”来去自由,你也不必再去控制自己的控制欲。

我们不要急着批判控制欲,因为它表明我们在某些方面还没得到安宁;我们也不要急着甩掉它,因为如果它是让船启航的帆,那么突然失去帆的船会迷失在海浪里。

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我们肆意地扬着帆,奋力地掌着舵,努力开好这艘船,也享受每一次随浪而行的旅行。毕竟放眼望去,我们永远都在海上,不曾离开。 24SI/CaPJ0FJFBPverSjB0KErWnxUEZ7ZgaAezmS1mZ5MapHIPKy48bDgoyyjhN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