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能力与职业生涯探索

学习目标

1.了解能力的概念和能力的分类。

2.重视对个人技能的剖析,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所欠缺的技能。

3.能列举自己的五项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

4.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为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案例导读

我怎么这么笨

高磊是某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从小父母对她要求严格,除各科学习之外,又报了钢琴、篮球、口才等各种兴趣班。高磊也一直很努力,很想把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父母总喜欢把他与邻居家小孩对比,每当她犯点小错,父母都会数落说:“你怎么这么笨,我们为你付出那么多,你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高磊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也不擅长和他人交流,班里的活动她也不敢去参加。高磊为此很苦恼,她想全方位提升自己,想提升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想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但是她不清楚怎么去提升。进入大学后,在老师的帮助下,高磊发现了自己做事认真、肯吃苦、爱钻研等特点,并不断总结学习方法,慢慢地学习成绩上来了,自信心也增强了。

问题与思考:

(1)你认为困扰高磊的原因有哪些?高职生的能力包括哪些?

(2)如果你是高磊,你觉得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知识详解与能力训练

“你的能力如何?”是每位应聘者都需要心中有数的问题,也是一个人能否从事某个职业的先决条件,即个人素质的核心。当人的能力能适应所从事的职业时,人们往往“成竹在胸”,否则,即便达成目标的意愿很强,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地“望洋兴叹”。发现、培养和展示自己的能力是谋得理想职位不可或缺的。

一、能力概述

(一)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是和具体活动紧密相连的,离开了具体活动,能力就无法形成和表现;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直接而有效的心理特征,不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全部心理条件;能力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能力是综合的心理条件,必须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并且表现。

(二)能力的分类方法
1.按倾向性划分——二因素论

(1)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它是有效掌握知识和顺利完成活动所需的心理条件,能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世界,又称智力。一般能力包括常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社交能力、言语能力等。一般能力是正常人都应该具备和拥有的。

(2)特殊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如计算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空间判断能力等。

2.按发展趋势划分

(1)流体能力(智力)。这是一个人的先天禀赋。

(2)晶体能力(智力)。这是后天习得、不断积累的能力。

流体能力与晶体能力的发展趋势如图2-2所示。

图2-2 流体能力与晶体能力的发展趋势

3.按信息加工及能力表现划分

(1)认知能力:是指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操作能力:是指肢体运用能力,如跑步、机械操作、手眼协调等。

(3)社交能力:是指社会交往能力。

4.按创造性大小划分

(1)模仿能力:是指效仿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的能力。模仿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基本历程之一。

(2)创造能力: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产生新思想、新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5.按获得方式划分

(1)能力倾向:是指每个人被先天赋予的特殊才能,如音乐、运动、空间感等。

(2)技能。具体到职业技能,又可分为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

1)专业知识技能。知识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专业知识技能就是一个人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名词表示,需要通过背诵、记忆获得,不仅要全面,还要系统。

2)可迁移技能。即个体所能胜任的活动,具体表现为一个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内容,通过观察、实践、思考、熟练等过程掌握,用动词表示;因其往往具有通用性,所以被称为可迁移技能,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部分。

3)自我管理技能。这是一个人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品质,通常通过认同、模仿、内化等途径获得,用形容词和副词表示。自我管理技能有时候又被称为职业素养,是影响职业生涯的关键。

课堂活动

主题:模拟面试

目标:自我技能澄清

活动时间:10分钟

材料准备:提问清单、笔记本

活动内容:

假如我是一名人力资源经理,我可以给你任何你想要的职位,和其他几万名求职者一样,你有幸来到我的面前,在给你理想工作机会之前,我必须问你以下三个问题,也请你如实回答我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请你用3~5个名词概括你所学习过的专业理论知识,它们都属于哪些学科?请告诉我,能精确到学科更好(如民法、刑法、职业心理学等)。

第二个问题:假如我可以满足你期待的薪资要求和福利条件,请用3~5个动词描述你所能做的事(如写文案、咨询、培训、整理、讲课等)。

第三个问题:假如和你应聘同一个职位的人,他们也有着和你一样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你身上有哪些优秀的特点和品质让我有充分的理由选择你而不选择他们呢?请用3~5个形容词或者副词描述这些特质(如乐于助人、耐心、仔细等)。

上述三个问题的漏斗法则:

假如你要找到一个相对专业的工作,那么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基本划定了行业和领域,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基本划定了工作内容和岗位,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基本告诉你在这个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或者职位的高低。

清晰地看到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学习专业知识对当下的工作岗位不一定有用,但是到一定程度和高度,就一定需要专业的理论框架。专业工作与非专业工作要素比较如图2-3所示。

图2-3 专业工作与非专业工作要素比较

课堂活动

主题: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目标:寻找核心竞争力

活动时间:8分钟

材料准备:提问清单、笔记本

活动内容:

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并填入图2-4中

第一个问题:你知道什么?(你懂什么?)或者,相对其他人而言,你可以称为专业的领域有哪些?(用一种笔的颜色填写)

第二个问题:如果我雇用你,你会做什么?(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笔填写)

第三个问题:对于刚才你知道且会做的事情,你做得怎么样?(用第三种颜色的笔填写)核心竞争力就是三者交会的地方。

图2-4 寻找核心竞争力

课堂活动

主题:证明你自己

目标:展示你的能力

活动时间:5分钟

材料准备:提问清单、笔记本

活动内容:

对于毕业生而言,就要出具证明:

(1)请出示你的学历、学业、培训等相关证明。——专业知识能力

(2)请出示你的成绩单。——专业知识能力

(3)请提供相关的职称、技能鉴定、组织证明等资料。——可迁移技能

(4)你的老师、同学、朋友、家人如何评价你?——自我管理能力

二、职业技能与生涯发展的关系

职业技能与生涯发展的关系如图2-5所示。

图2-5 职业技能与生涯发展的关系

(一)适配

一个人不仅要知道自己拥有哪些能力,还要深入了解环境(公司的基本岗位有哪些、岗位要求的基本能力是什么),这样才能寻找到适配的岗位。

(二)行动

如果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怎么办?回到技能的概念——去行动、去学习。

学习分为三个层次:专业化(学习专业知识技能)、职业化(练习可迁移技能)、事业化(领悟自我管理技能)。

(1)区别专业学习与业余休闲。

(2)进行职业化训练。

(3)提升职业素养。

(三)平衡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充实生活。

能够平衡自己的生活是一种智慧。

(四)接纳

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包括技能的学习。只要你熟练掌握了一项技能,并踏实肯干,就能做得很好。要善于接纳自己当下的状态,接纳真实的自己。

能力训练

撰写成就故事

应用STAR法则写下生活中令你有成就感的具体事件,然后对其进行分析,看看你在其中使用了哪些技能(尤其是可迁移技能)。只要符合以下两条标准,就可以被视为“成就”:

(1)你喜欢做这件事时体验到的感受。

(2)你为完成这件事感到自豪。

说明:

STAR代表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四项,其具体含义如下:

Situation——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Task——任务是什么;

Action——针对这样的情况分析,你采取了什么行动;

Result——结果怎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学到了什么。

简而言之,STAR法则就是一种讲述自己故事的方式,或者说,是一个清晰、条理化的作文模板。熟练运用此法则,可以轻松地向面试官描述事物,表现出自己分析阐述问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实例:

这学期,职业生涯规划课要求我们在学期当中必须自选题目并用PPT进行一次演示讲解。在此之前,我没有学过如何制作PPT。我请同宿舍的同学用了大约二十分钟的时间教我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我又在学校的机房琢磨了一下午,并向机房的管理人员请教了几个不明白的问题。选定了我要讲的题目以后,我上网搜索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然后制作了十分钟课程的辅助教学PPT。在课堂讲解演示中,由于我制作的PPT图片精美、文字与内容搭配得宜,我获得了95分的高分,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称赞。

此实例展示了我的如下能力:面对新情况,表现出灵活性和很强的适应能力;敢于迎接挑战;快速学习能力;善于利用人际资源;清晰地沟通;积极主动;搜索信息;图片文字的处理、编辑和组织;耐心;关注细节;克服压力等。 oFsT5lvxEXZsOMEOSNWwwhcGYElFS9qnOtXdK+W8qsDzitlVjTZwFqjH7QTozc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