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与其治愈孤独,不如学会孤独

当今社会似乎开始流行“孤独”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开始崇尚独处,喜欢独来独往。

我认为孤独分为两种:一种是令人厌恶的孤独,也称作消极的孤独;另一种是让人期待的孤独,也称作积极的孤独。关于这两者的区别,我在正文中会为大家做详细的说明。令人厌恶的孤独是一种不被人们认可的孤独,是“被迫居家隔离,减少人际交往,孤苦无助,精神萎靡”的孤独。与之相对的是让人期待的孤独。你不能与其他人见面,会感到些许孤独,但又有自己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这种孤独是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孤独。

孤独会给人一种“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冷清感,但人并非只有在一个人时才会有这种感觉。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即便身边围绕着很多朋友,也会觉得与他人有很强的距离感。

即便我们有父母或孩子,即便我们有配偶或朋友,我们最终也还是会变成孤零零的一个人。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死去。就算是夫妻,也总有一天会失去另一半。在生命的终点,每个人都在单打独斗。这就是孤独的本质。就算有家庭,也无法治愈人类最本质的孤独。新冠疫情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这个一度被束之高阁的问题。

我更主张学会孤独,而不是治愈孤独。我们不要生活在孤独中,而是要学会享受自己的孤独,去追求让人期待的孤独。著名哲学家三木清在他的《人生论笔记》中写道:“孤独须归类于理智,不可归类于情感。”“要想活出自我,就可能会导致孤独。这是一种理智的孤独,一种难能可贵的孤独。”

你越是厌恶孤独,就越会陷入孤独的泥沼;你越喜欢独处,就越不会被周围嘈杂的声音分散注意力,从而能够审视真实的自己,萌生出“想变成这样的人”“想这样做”的想法,从而让自己的面貌焕然一新。我把这种精神上的自立称作学会孤独。

***

独处和独来独往之所以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更喜欢独处,他们正在探寻一种学会孤独的方式。

在新冠疫情暴发前,日本的许多公司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新员工不能比老员工和上司下班早。然而,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理会这条规定了,他们觉得工作都完成了,还待在公司不走没有任何意义。他们不是把工作扔下不管了,而是对“明明没有什么要做的,还要待在公司不走”的恶习说不。

加班应该被看作特殊情况。那些已经完成工作的人可以利用下班时间好好放松一下,也可以看看书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或者去做一些其他喜欢做的事情。这些都是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

在后疫情时代,我们都必须打破迄今为止的垂直社会的规则和假设,思考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做什么。为了弄清楚“为什么不能在整个社会中独立生活”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找到问题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在不依赖和谄媚他人、享受独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与朋友或集体保持良好的沟通。我相信,懂得学会孤独的人会推动社会进步,最终构建出新的社会形态。

***

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和大家一起思考孤独的快乐与精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并不是推崇清高的生活态度。市面上的很多书夸大了孤独的积极面,使用“清高”一词来鼓励大家以超然的态度追求个人理想。我认为,这是一种接近理想的孤独状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过上如此高尚的生活。我认为,只要平时在与别人保持联系的同时,做到想独处时可以独处,享受恰到好处的孤独就很好了。

大家可以好好想一想,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在百岁人生时代,每个人大概都会有很多独处的时间。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你会感到孤独。不过反过来说,你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会孤独。

即使你有家人和朋友,也总有感到孤独的时候。那么,如何将孤独转变成积极乐观的事情呢?简言之,生活快乐与否取决于你的态度。我认为,积极学会孤独的人与消极感受孤独的人,其人生密度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有可完全支配的时间就是恰到好处的孤独。能拥有这种孤独的人无疑是幸运的。读完这本书,我希望大家也能觉得孤独真的很不错。 UXcIFnZfiinNsrmvH8mLVkdxJYtdU4CvAQD0TxnMnjMgqteFfldCpKlFUNPA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