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弹眼落睛的译者和笑到最后的投资家

杨天南
北京金石致远投资公司CEO

“笑到最后”,应该是对投资界人士的最高评价。

春天里,满眼望去尽是青葱舒畅的景色。不久前种下的葫芦种子已经发出了嫩芽,看着它们钻出地面的可爱样,希望今年能迎来一个有福有禄的金秋。我对此是满怀期待的,因为今天提到的这位译者名字中也有一个“青”字:他去年埋下的种子如今已经结出了硕果,他就是陶青。

我与陶青初次相见大约是四年前,那天我们在上海的外滩聊了很久,倾盖如故,相见恨晚,故事甚至包括他们夫妇十多年前赢得了外资银行举办的财商大赛的唯一一等奖。这些情节后来被他记录在《读书百遍真的不如相见一面》里,该文后来成为巴芒读友会里的名篇。

年逾不惑的陶青,刚刚完成了自己的首部译作——《投资大师》,讲述的是17位投资大师穿越周期的投资智慧。陶青出身名校,从事金融、咨询行业多年。自称“不擅长写作”的他,后来获得了第一届全国财经写作比赛的优秀奖。据说这是他在写作方面获得的唯一奖牌,但我认为这或许仅仅是拉开了序幕。

自那之后,他便文思泉涌,佳作倍出。例如《为何一万中流的小朋友总能创造顶流时薪奇迹》《全力抓住属于自己的人生机遇》《我的挖井之道》《为什么持续参与现场活动非常重要》《我爱老北京布鞋》等,但陶青对于众多读者贡献最大的,是在一篇文章中使用了一个颇为罕见的词汇:弹眼落睛。

弹眼落睛,乍看之下从字面的意思推断,大约是大吃一惊、拍案惊奇、叹为观止、惊为天人、令人瞠目、目瞪口呆之类。但即便如此,依然令初见之人难免有突兀之感。对于众人的好奇,略显尴尬的陶青解释说,这是从小生活的环境里身边人的习惯用语,原本以为是全国流行语,却未曾想仅限于在小范围内使用。如此真相令他自己也有弹眼落睛之感。

这种美好的小尴尬一直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个大人物的出手帮陶青解了围,这个大人物就是巴菲特。没错,说的就是沃伦·巴菲特。因为在今年发布的巴菲特致股东公开信中,谈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国外发展的可能时,巴菲特提到了“All in all,we have no possibility of eye-popping performance”,这句话翻译成中文就是:总而言之,我们不可能有弹眼落睛的表现。

这里的“eye-popping”翻译为“弹眼落睛”,实在是既形象又贴切。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被记录在他的《Eye-popping!弹眼落睛的故事》中,从此,“弹落眼睛”在读者中成为一个流行词汇。

由此可见,语言文化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演变进化的。例如很多年前,我对于将中文的“龙”翻译为“dragon”十分不解也不满,因为dragon这个词在西方文化中基本上就是一个邪恶的形象、怪兽的代称。例如,巴菲特就曾在致股东公开信中提到“We've done better by avoiding dragons than by slaying them”,翻译成中文便是:我们之所以干得比较好,是因为在遇见恶龙时,我们选择避开它们,而不是杀死它们。

对于“龙”的译法,我曾经认为即便是直接使用汉语拼音“long”,也好过用英文单词“dragon”。可喜的是,从今年春节开始,所有官方媒体首次开始统一使用“Loong”来代表中国龙。看看背后的故事,才知道为了这一天,中国人几乎努力了一百年。

翻译是不容易的,做一个译者也是不容易的。刚刚看了近来重磅出炉的另一本译著,在序言中,其译者自述在大学本科学的就是翻译,但其实并不喜欢做笔译,因为笔译的过程枯燥漫长,而且受制于原著,译者不能有过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无法肆意挥洒,所以在笔译过程中难免感到孤寂。

可见,即便是翻译专业的人士也未必喜欢干翻译的活,这也是我们要感谢像陶青这样一众译者的原因。因为考虑到收入微薄、过程孤寂、发挥受限,如果没有奉献精神,没有热爱,他们就不会在忙碌的人生阶段接手这项工作。谁的人生不忙碌?三十多年前,冯仑曾经说过:“选择就是放弃,自由就是枷锁。”他们选择了牺牲,他们也将终有所获。

陶青的这本新译作《投资大师》收录了17位投资大师的案例,他们中既有人们熟悉的巴菲特、格雷厄姆、费雪、索罗斯、罗杰斯、林奇,也有人们相对不熟悉的T.罗·普莱斯、约翰·邓普顿、理查德·雷恩沃特、保罗·卡伯特、马克·莱特鲍恩、朱利安·罗伯逊、约翰·内夫等。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与巴菲特年纪相仿的约翰·内夫已于87岁时离世,曾经印象中还年轻许多的彼得·林奇已是80岁高龄。

在这些大师中,有的已经离世,有的依然健在,除了一位刚到71岁外,其他均是八九十岁的年纪。本书记录了他们的生平、投资哲学、投资胜出的要点总结。本书的作者约翰·特雷恩是毕业于哈佛的文学硕士,著有多部投资畅销书,以英文文笔优美而著称。

从本书的封面照片中,人们可以看到一群穿越周期的耄耋老人跨越时空的微笑:尽管境遇不同,投资技巧也各异,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点——笑到了最后。

想想历史,看看现实,多少风云随风而去,多少辉煌黯然失色。“笑到最后”,应该才是对投资界人士的最高评价。由此,我想起了巴芒读友会中那张著名的照片——“最灿烂的笑容”,大家应该能猜到笑得最灿烂的是谁,那就是陶青。

陶青要出远门了,对于他,我是很惦记的。不知下次见面是何时何月。希望再见时,他能再次带来弹眼落睛的惊喜,也希望他的读者都能笑到最后。 zD4tCG3ON1PTHSJ+km3voATy51ke80Tc9iv7QAKtzQaI1IFDAbkmQQMp6HJMpY4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