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平氏、成为左右岛国政局的人物之后,源赖朝并未接管京都政府,而是在当时仍属边远地区的镰仓(今东京南郊)建立了自己的大本营和根据地。
1180年(治承四年),源赖朝在自己的幕府帐下设立了相当于军部的“侍所”,任命亲信和田义盛为长官,平时统领源氏武士集团,战时指挥作战。1184年(元历元年),又设立“公文所”,后改称“政所”,请来京都的政治家大江广元任长官,主理行政事务。同年,设立司法机关“问注所”,请来京都的法律家三善康信任长官,处理司法事务。自此,镰仓幕府的政治班底初步组成。
源氏武装别开生面、另立政权的行为,令后白河法皇及大贵族们深感不安。于是,策划再用离间之计削弱源氏政权,以保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源赖朝的胞弟源义经,曾屡立战功,被誉为消灭平氏的最大功臣。平氏灭亡后,一山不容二虎,源义经离开哥哥到了京都,受到后白河法皇的重用,源氏兄弟也渐行渐远。
1185年(文治元年),后白河法皇发出院宣,命令源义经统率九州、四国的武士征讨源赖朝。但是,各地武士拒绝从命,而源赖朝在得到消息后派遣大军奔袭京都。面对来势凶猛的哥哥,源义经逃离京都,投靠奥州的藤原秀衡。源赖朝的军队进入京都后,后白河法皇心虚胆怯,狡辩称讨伐源赖朝并非自己的本意,纯属被迫。
因为需要继续利用天皇朝廷,源赖朝没有处治被他称为“日本第一号大天狗”的后白河法皇。但是提出条件:要求院政下令追捕源义经;要求朝廷给予自己向各属国派遣“守护”“地头”,以及征收赋税和军粮的权力。经过这一次的战争洗礼和政治交锋,镰仓幕府政权的合法性得以确立,岛国合法的军、政、财权尽入掌中。
1189年(文治五年),源赖朝命令奥州的藤原氏交出源义经。源义经随即被藤原秀衡之子泰衡杀死。但是,源赖朝仍以隐匿源义经为罪名,亲率大军灭掉了奥州的藤原氏,彻底确立了自己的实际统治地位。经过十年的征战,岛国已经没有可与之抗衡的武装势力。
1192年(建久三年)3月,后白河法皇去世,以院厅为首的天皇朝廷的公家势力日渐衰落。同年,源赖朝推举亲镰仓的九条兼实为摄政,并嘱咐说:“这次乃是草创天下。”7月,后鸟羽天皇授予源赖朝“征夷大将军”称号,一个完全独立于朝廷之外的政权——镰仓幕府——正式成立,开启了日本历史上军人专政的幕府时代。
幕府的将军,是武士的首领和利益代言人;镰仓幕府是以将军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军人互惠组织。这个组织的实质是将军与“御家人”的互利关系。御家人是源赖朝的武士家臣,在内战中与源赖朝结成主从关系。这些武士家臣也是各地的领主、庄长或名主,拥有自己的小型私人军队。
为了保证御家人效忠自己,源赖朝宣布“私领本宅,领掌如故”,确认家臣们原有的土地所有权,并根据战功授予御家人新的领地。同时,还将御家人派往各地出任“守护”或“地头”等官职。作为回报,御家人每半年前往京都或镰仓,担任警备任务,费用自理。战时,御家人要率自己的私人武装为将军出生入死。
“守护”和“地头”制度是镰仓幕府的吏治基础。“守护”是派到各国衙领的代表,对该国的御家人进行管理和维持社会治安。“地头”是派到各庄园和公领地的监管人,对辖地有领主权,有镇压反抗、追捕强盗的警察权,负责征收赋税和军粮。
镰仓幕府的统治并未完全取代律令体制,京都皇室政权也依然存在。而且,幕府的统治合法性仍需天皇的精神权威来支持和认可。因此,日本政治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双重政权体制。
镰仓幕府以武力为支柱,在大政方针上迫使皇室服从。在地方上,在皇室、贵族及大寺院、神社名下的庄园领主的势力仍然强大,与幕府派到地方的“守护”和“地头”们分庭抗礼。此后的几个世纪中,双方时常发生权力冲突。
镰仓幕府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将军的直辖领地和封地,即“关东御领”和“关东御分国”。平氏灭亡后,朝廷将平氏的领地赐给源赖朝,加之以源赖朝为本家或领家的庄园和公领地,统称为“关东御领”,在日本各地有五百多个庄园。“关东御分国”是朝廷授予源赖朝的知行国,即封地。最初有伊豆、相模、上总、信浓、越后、骏河、武藏、下总、丰后共九国,后来去掉了丰后。这两部分直辖领地的收入是幕府的主要经济来源。
为增强幕府的经济实力和增进御家人的福利,幕府鼓励开荒,扩大耕地面积,促进了农业生产,产生了大批剩余农业产品,手工业和市场得以充分发展。这一时期的京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不仅居住着天皇和摄关家等贵族权贵们,还聚集着工商民、牛饲童、赌博者及处理牛皮革的河原细工丸等。大街小巷中酒屋鳞次栉比,还出现了鱼铺以及磨针人和铜艺人的作业场所。
源赖朝担任征夷大将军后,有意将女儿嫁给后鸟羽天皇,希望以外戚身份进入朝廷。但是,当时反对镰仓的源通亲掌握天皇朝政,阻断了源赖朝与皇室的联姻之路,维持了朝廷与镰仓幕府的对立局势。
源氏所建的政权独立于王朝国家之外,是真正的武士政权。源氏所走的道路决定了日本历史发展的方向:使日本最终脱离了东亚历史的常规,成为尚武而非尚文的国家。
——沈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