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版于2006年6月,转眼便是十五年。
这十五年,于个人、于家国、于世界都发生了出乎预料的变化。
2021年1月,日本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再现恶化趋势,感染人数激增。日本首相菅义伟13日发布“紧急状态宣言”,宣布即日起全面暂停所有外国人入境,计划持续到2月7日。这是近半个月以来,日本政府第二次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采取了入境限制措施。这次,日本彻底封国了!
历史上,日本第一次封锁国门是1635年。
当时,为了禁绝外国教会在日本活动,幕府严令禁止包括特许船在内的一切日本船只驶往海外,海外的日本人不许回国,归国者不问理由一律处死。彼时,只允许中国和荷兰与日本保持贸易活动,对其他国家一概禁绝往来。
给荷兰留一道小门,是因为荷兰商人在日本只关心赚钱不传播信仰。也就是从那时起,江户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对西方近代科学产生了兴趣,便解禁了与天主教无关的汉译西洋图书,日本人开始通过学习荷兰语了解欧洲的先进科技,“兰学”由此兴起。
“兰学”拓宽了日本的视野和见识,也让日本开始向西方文明靠近。
1846年,美国“黑船叩关”,用炮舰打开了日本关闭了两百多年的国门,日本人也开始走出国门。
明治维新,西方世界成了日本学习、超越的目标。
甲午战争后,日本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也加入了世界帝国主义俱乐部,甚至一跃而为远东霸主。日本的野心上演膨胀的戏码,骄横跋扈不可一世,最终被美国投下的“小男孩”刺破泡沫,梦碎“蘑菇云”。
1946年,在美国的监督下,日本制定颁布了“和平宪法”,戴上了“紧箍咒”,埋头发展经济,不问军事。
但是,正如美国日本问题专家肯尼思·派尔(Kenneth B. Pyle)在《日本崛起》中提到的那样:日本之所以能崛起,除了一直受到研究者关注的日本民族的勤奋刻苦和善于模仿等因素外,还存在着一个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战略文化方面的原因,即日本的精英分子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具有的那种强烈的强国意识。
这种强烈的强国意识不仅体现在发展经济上,还体现在心心念念要摘下“紧箍咒”上。让日本“国家正常化”、拥有自己的军队,一直是日本精英分子的强国梦。安倍晋三就是其中一个跳上了台的马前卒。
小泉纯一郎之后的十五年里,日本经历了六年换七位首相的权力纷争。
但是安倍晋三再度拜相之后,政权稳定,且不屈不挠地为日本成为“正常国家”拼尽全力。
同样是这十五年里,岛国日本也离我们中国人越来越近,近到触手可及。
我们来看看一组数据:2006年访问日本的中国游客为81.16万人;2009年日本开放中国游客访日自由行;2010年访问日本的中国游客增至141.3万人;2015年访日的中国人数达到499.4万,约是上一年同期的两倍;2018年访日中国游客达到838万人;2019年访日中国游客达到959万人。若不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估计2020年中国访日人数可突破1000万。
走在繁华的日本都市街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行色匆匆的有活力的社会;游览风光名胜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平静而舒适的国度。
然而,在这看似一片祥和的景象里,谁知道日本精英分子正将他们的国家带向何方,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他们的思想怎么样?他们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在哪里?他们的生活根据在哪里?”
我们希望日本正确对待历史问题,我们中国人也会正确对待日本问题。
“一衣带水”的邻邦,彼此都不能视而不见,我们更不能见而不识。
正如戴季陶所言:“我们只有晓得它的过去如何,方才晓得它的现在是从哪里来的。无论是怎样反对它、攻击它,总而言之,非晓得它不可。”
作者
2021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