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认生与分离焦虑

有了孩子哪儿都去不了

有一个8个月大的孩子,总是哭,让妈妈非常发愁。“只要我离开一会儿,他就会放声大哭,我上卫生间他也哭。我只好掩着门,露出一道缝隙,让他能看见我。”对这位愁眉不展的妈妈,我的忠告是:“不用担心!8个月大的孩子在看不到妈妈时大哭是非常正常的事。”

人生的第一次考验:与妈妈分离

8个月左右的孩子开始变得爱憎分明,只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只接触自己经常见面的亲人,而遇到不喜欢的东西就会哭或发脾气。这证明孩子的大脑在逐渐发育成熟。

然而,问题也出现了,孩子会因为极度害怕而讨厌与妈妈分离。孩子在刚出生时,认为妈妈是自己的一部分,到6个月左右,逐渐认识到妈妈和自己是不同的个体,并意识到妈妈有可能与自己分离——焦虑感由此产生。这种焦虑感会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即使只是独处片刻,孩子也会号啕大哭。这种在与妈妈分离时感到恐惧和焦虑的症状被称为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

孩子刚出现分离焦虑的时候,一刻都不让妈妈离开。妈妈因此感到疲惫和苦恼。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分离焦虑的产生恰恰证明妈妈和孩子之间已形成牢固的依恋关系,孩子的发育已经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相反,如果孩子没有分离焦虑,则说明母子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依恋关系,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一些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情绪障碍。

分离焦虑是孩子出生后要经历的第一个难关,如果顺利渡过这个难关,下一阶段的发育任务就会水到渠成地完成。虽然不同的孩子会有所差异,但分离焦虑会在孩子3岁左右慢慢消失。3岁的女孩已经能够适应离开妈妈,与其他人一起生活;男孩则要晚一些,一般到4岁左右才能克服这种焦虑。孩子发育的速度有快有慢,大人没必要为此太过担忧。但当孩子到了入托的年龄还是害怕和妈妈分开,或者在妈妈不在的时候变得抑郁、对什么都失去兴趣的时候,家长就有必要考虑孩子的这种分离焦虑是否有问题了。

孩子为何忍受不了分离焦虑?

8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能区分亲疏关系了,如果看不见妈妈,他就会用大声啼哭等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焦虑。

当妈妈生了第二个孩子、与父母产生争执、搬家后环境改变等情况发生时,孩子的分离焦虑会愈发明显。分离焦虑超过正常水平的根本原因是气质性焦虑和不稳定的父母依恋关系。正如前文所述,出生后24~36个月期间,孩子的焦虑感会逐渐减轻。但在不同情况下,因为情绪发育迟缓或疾病影响,有的孩子会长时间地感到焦虑。这样的孩子多数都不太适应幼儿园或学校生活,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也会表现出消极态度。

很多经常与父母分离,或因为父母过度溺爱几乎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孩子,即使上了小学也无法适应新环境。他们与同龄人的交往能力很有限,只能和一两个人交上朋友,玩耍的场所也只能是家里或熟悉的地方。有的孩子甚至会以身体不舒服为由,逃避去幼儿园或上学。

故意置之不理,会让问题更加严重

有的妈妈由于担心孩子变得过于依赖,或是觉得和孩子突然分开后孩子的反应很有趣,而故意对孩子要和妈妈在一起的要求置之不理,或藏到孩子看不见的地方。孩子本来已经因为看不见妈妈而感到不安了,妈妈如果这样做会加重他的焦虑感。妈妈有时候会把孩子放在学步车中,自己则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忙家务,这同样会让孩子感到不安。这种不愉快的经历会停留在孩子的记忆深处,并使他产生更严重的焦虑感。

最早从2岁起,健康的孩子会逐渐体会到外部世界比妈妈更有趣,开始主动离开妈妈的怀抱。但在这之前,妈妈要用温暖的怀抱和爱抚来对待焦虑的孩子,要花更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让孩子确信无论何时妈妈都在他身边。这一点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万一妈妈有事,迫不得已要离开孩子,也必须明确地告诉他:“妈妈永远爱你,一会儿就回来。”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孩子1周岁左右的时候,在与父母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之前,妈妈要尽可能多地与孩子在一起,尤其是在孩子生病的时候,无论多忙也一定要守护在孩子身边。当孩子最需要妈妈的时候妈妈却不在身边,孩子会下意识地感到绝望,对妈妈产生仇视心理。这会对母子依恋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孩子特别认生有问题吗?

孩子太认生的话,妈妈会很辛苦。无论爷爷、奶奶,还是姑妈、舅舅,孩子谁也不让抱。更有甚者,爸爸换了副眼镜孩子就不认识了,撒泼打滚地哭闹,整天都要跟妈妈在一起,妈妈真是连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了。带孩子去爷爷、奶奶家,孩子耍赖哭闹弄得妈妈很狼狈。朝思暮想的孙子哭闹着表示不喜欢自己,爷爷、奶奶的心情自然不太愉快,妈妈也会因此感到自责。

认生是孩子大脑发育的表现

孩子认识世界的范围不断扩大,会对不同于自己的外部世界感到恐惧,这就是“认生”。认生的对象可能是陌生人,可能是动物或声响,也可能是孩子凭空想象出来的事物。

虽然不同孩子有所差异,但大部分孩子都是在8个月前后开始认生的。无论多温顺的孩子在这个阶段都会对陌生人保持警惕,有时见到陌生人,甚至会抽搐或啼哭。这是孩子能够区分妈妈和其他人以后的自然现象。在这之前,孩子并不能区分谁是熟悉的人、谁是陌生人。正是因为能够进行这种区分,孩子才会感到害怕。认生意味着孩子的记忆力正在发育,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体系。

尽管每个孩子因为气质不同而有不同的认生反应,但对于这个时期的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会觉得看到的、听到的一切新鲜事物都很可怕。而对客体产生恐惧,就说明孩子正在经历适应世界的过程。虽然妈妈会因为孩子认生而觉得有些难堪,但这恰恰说明孩子已经能认出谁才是最亲的人,所以妈妈要积极地看待这个现象。

认生与分离焦虑

认生和分离焦虑的共同点在于它们的产生都和母子依恋关系有关,但两者的本质截然不同。认生是孩子在8个月大的时候,除了妈妈,对其他人表现出的一种嫌恶;而分离焦虑则产生于6~12个月大的时候,是对与妈妈分离的事实本身感到害怕而做出的反应。

认同孩子的恐惧

消除孩子认生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孩子慢慢地适应,让他相信自己是安全的。另外就是要认同孩子的恐惧。刚刚开始认识世界的孩子,自然会对所有的东西都感到害怕,妈妈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孩子内心的恐惧,以及由此引发的哭闹行为。当孩子看到陌生对象而感到害怕时,妈妈最好以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这没什么可怕的。

另外,父母要在能够提供保护的范围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给孩子创造机会,充分满足他的好奇心。如果父母总以保护孩子为由,对孩子的方方面面进行管制束缚,那么孩子的认生会更加严重。

认生阶段的关键在于“孩子对妈妈到底有多信任”。只有彻底信任妈妈,孩子的恐惧才会慢慢消失。在孩子认生的时候,妈妈关心他、爱护他,孩子对妈妈的信任感逐渐增加,认生现象会慢慢好转;反之,如果妈妈没有这样做,孩子的认生就会更严重。

敏感的孩子

敏感的孩子即使度过认生阶段,也会因为个人气质的原因拒绝别人触摸自己,有时还会害怕别人靠近自己的身体。有的时候,孩子会因为周围人看自己的眼神和别人的话语受到伤害。因此,对于还离不开妈妈的孩子,要想减轻他的认生程度,就要宽容地对待他的行为,给他充分的爱。

此外,如果孩子的认生还在延续,也要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去适应。不要催促,也不要发脾气,要以一颗宽容的心耐心等待,并相信他总有一天会克服认生。

不要总带孩子见陌生人

有些父母为了克服孩子的认生,会强制性地把孩子带到陌生人面前。我就认识这样一位父亲。当他发现自己15个月大的儿子经常认生时,他就故意带孩子去拜访所有的亲戚,还强迫孩子坐在大人中间。这位父亲认为男孩子不应该这么胆小。可是他的这些做法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使孩子越来越焦虑,以至于晚上无法入睡,只好来接受治疗。

像这样因强迫孩子克服认生反而导致焦虑障碍的例子举不胜举。把孩子放在妈妈不在场、全是陌生人的地方,这种做法要绝对禁止。遇到陌生人时,为了不让孩子感到焦虑,妈妈最好陪伴在孩子身边。孩子只要认识到别人也会像妈妈一样善待自己,他认生的程度就会慢慢减轻。与陌生人见面时,第一次见面的时间要尽可能短,以后再逐渐延长,让孩子慢慢适应。依恋关系不是只和妈妈才有的。爷爷、奶奶等亲近的人也要经常和孩子在一起,这样才能培养和孩子的感情。

大部分孩子的认生情况会在3岁左右有所好转,但因孩子的气质不同,好转的程度也会有差异。对那些特别认生的孩子,与其强迫他克服认生,不如理解并尊重他特有的气质。

完全不认生也有问题

有一次在做报告的时候,我和一位妈妈聊天。这位妈妈说她的第二个孩子才出生不久,非常乖,谁抱都行,她非常自豪。我问这位妈妈:“孩子都快1岁了,难道不认生吗?”她这样回答我:“他一点儿也不认生。即使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人来抱他,他也不会哭。”

这就是那种一点儿都不认生也不怕陌生人的孩子。也许在妈妈的眼里,气质温顺的孩子更可爱些吧!但孩子如果真是一点儿都不知道认生的话,妈妈反倒要认真地找一找原因了。

不认生可能意味着依恋关系出现了问题

如果孩子非常认生,妈妈自然会很担心;要是孩子完全不认生,妈妈往往会觉得“我的孩子真乖”“他性格温顺得可以随便让别人抱”。然而,完全不认生可能是比特别认生更为严重的问题。

孩子谁都让抱,说明他和母亲没有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也就是说,孩子有可能出现了婴幼儿时期最让人头疼的状况,即“依恋障碍”。

在正常情况下,孩子最喜欢妈妈,也最愿意让妈妈抱,对其他人则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但是如果孩子完全不认生,可能是因为孩子不信任社会,对身边的其他人没有任何感觉。因此,妈妈应该反思母子依恋关系是否存在问题。

智力水平低下的孩子不会认生

在不认生的孩子当中,有一些是患自闭症的孩子。由于患自闭症,这些孩子不能正常地与妈妈互动,也无法正常地认识世界。因为严重缺乏社会性,对其他人的认知不足,所以孩子不知道认生。

另外,智力水平低下的孩子脑部发育迟缓,尚未达到自然区分妈妈和其他人的程度,所以认生情况可能出现得比较晚,而认生的程度也比较低。如果妈妈已经在全身心地照顾孩子,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也足够长,但孩子在8个月前后依然没有任何认生的表现,那么就有必要去诊断一下孩子的发育是否出现了异常。

对陌生事物极度恐惧

很多妈妈向我诉苦,说考虑了很长时间,才下定决心带孩子一起旅行,庆祝孩子的周岁生日。本以为孩子会很高兴,但孩子自始至终都在哭闹,让旅行充满了烦恼。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还记得第一次带大宝外出旅行时,我本希望他能感受一下新鲜的刺激,就带他去看大海,让他听听海浪的声音,在浪花里湿湿脚。但是,从未见过大海的大宝不但不敢把脚伸进水里,而且走到离海水近一点儿的地方就害怕得大声号哭。这次旅行完全变成了烦恼之旅。现在回想起来,对于很难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宝来说,旅行与否又有什么不同呢?何必非要那样做呢?

周岁前的新鲜刺激对孩子不好

虽然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欢新鲜的刺激和体验,但对孩子来说,事实并非如此,特别是周岁以前的孩子。请观察一下孩子适应新鲜事物的过程吧!比如,我们把一个能说话会跳舞的玩具娃娃送给孩子当礼物。起初,孩子表现出的是警惕,而不是喜欢,有的孩子还会被吓哭——即使玩具娃娃会说话、跳舞,但它终究是个陌生的、让人害怕的东西。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会鼓起勇气轻轻触摸这个玩具娃娃并开始研究起来。

孩子接受新刺激也需要这样的过程。因此,在孩子周岁之前,不要带孩子到陌生的地方旅行。陌生的环境只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而不会像妈妈想象的那样,能让孩子积累丰富多彩的经验。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适应刺激

孩子害怕陌生事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先是对新鲜事物感到害怕,过一会儿会觉得好奇,慢慢熟悉后才会开始喜欢,这是一个自然过程。如果家长无视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自然过程,强迫孩子接受,孩子肯定会受到伤害,并因此变得怯懦。尤其要注意的是,孩子如果对新事物过于畏惧,就会丧失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因此,如果孩子害怕陌生事物,家长就要尽量让他放心,让他有充分的时间适应陌生的刺激。

孩子不喜欢爸爸

晚上8点,孩子正骑在学步车上,兴高采烈地在客厅里转来转去。这时传来挂钟报时的声音,孩子突然变得紧张起来。紧接着,爸爸出现了,孩子猛地哭起来,仿佛看到了可怕的大狗熊或老虎,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非常可怜。

“这孩子,每天见到我都是这样,太不像话了!”爸爸被气得够呛,直说狠话。

父子俩到底怎么了?

对爸爸也会认生

从孩子出生到8个月大,毫不过分地说,育儿的首要目标是使孩子形成与妈妈,即与主要抚养人之间的依恋关系。孩子认生可以被看作这门发育课程的成绩单。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完全不是孩子的错。爸爸要意识到,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父子之间没有形成依恋关系。孩子和妈妈之间的依恋关系最为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孩子8个月左右的时候,也要让孩子与每天见面的爸爸、爷爷、奶奶及其他亲人形成依恋关系。

如果平时和爸爸相处的时间很短,没有形成依恋关系,孩子就会在开始认生的时候,变得不喜欢爸爸或者一见到爸爸就哭。不管爸爸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和孩子结成感情纽带,从这时开始必须要努力了。即使爸爸在外东奔西走,忙得不可开交,也要抽时间参与到育儿中来,这样既能帮助因抚养孩子而忙得焦头烂额的妈妈,也能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

要及时把孩子的情况告诉爸爸

妈妈要积极引导爸爸参与到育儿工作中来。孩子和爸爸的亲近不可能在一瞬间实现,所以妈妈要把知道的情况都告诉爸爸,比如怎样和孩子玩、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等等。只有这样做,才有利于促进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谐。

爸爸和孩子亲近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一起玩耍。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玩和身体有关的游戏,爸爸最好和孩子多玩这类游戏。为了促成父子间的依恋关系,当爸爸和孩子高兴地玩游戏的时候,妈妈不要突然加入,不妨当一回旁观者。 RqvNj4/qR9XerygDN8rIIYRmU8jonDFQQh3C+pDH8B8syCIK17fsg36zuKc9RzE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