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睡眠问题

什么时候才能让孩子自己睡呢?

很多妈妈都想知道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自己睡。实际上,即使已经给孩子准备好了婴儿房,大多数孩子也无法和妈妈分开睡。时间一长,孩子的爸爸不得不分房自己睡,夫妻关系也似乎变得疏远了。为此,有的妈妈想尽早培养孩子自己睡,却又担心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发育,不敢轻举妄动。

孩子周岁前不宜自己睡

在西方,孩子常常是从出生起就自己睡的。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西方人认为经营好个人生活是人生最大的目标,因此父母自己的生活比养育孩子更重要。根据这种价值观,父母把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作为教育的目标。所以,父母在孩子周岁前会准备好小床,或者安排好单独的房间,让孩子能适应独自睡觉;当孩子哭的时候会哄一小会儿,但不会和他一起睡。

但是这种方式不一定正确。对于周岁之前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培养他的独立意识,而是培养他和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如果让一离开妈妈就会哭的孩子自己单独睡觉,会对孩子的情绪发育带来不利影响。想象一下,在漆黑的房间里,孩子从睡梦中醒来,看不到妈妈,只能仰望黑乎乎的天花板的时候,会感到多么恐惧啊!如果孩子因为害怕而极力坚持要和妈妈一起睡,妈妈就应该答应孩子。

什么时候让孩子自己睡?

孩子长到3岁时,已经知道即使分开,也并不会彻底见不到妈妈了。因此,从这个阶段起就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睡觉了。但是,如果孩子仍然害怕或表示反感,就不能强制性地让他单独睡觉。

孩子长到5~6岁时,基本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应该完全形成了。从这时起,家长就可以正式让他独自睡了,但切记一定要循序渐进,让他逐步适应。打开孩子的房门,让他知道妈妈就守护在门外;把房间布置得温馨一些,或者买一张新床,尽可能让孩子喜欢自己的房间……总之,要让孩子意识到,即便分开睡,他仍然能够感受到妈妈的关爱。

能否让孩子独立睡觉的依据不是年龄,而是孩子的情绪是否稳定。当孩子能够接受和妈妈分开的事实、一个人也能安心睡觉的时候,他就可以尝试和父母分开睡了。

夜里一定醒一回

很多妈妈在养育不满周岁的孩子时,经常会为孩子在凌晨醒来而担心。大家都知道睡眠好有利于发育,“真要是因此影响发育可怎么办呢?”,不过,这并不是多么严重的问题。与成人相比,孩子睡得较浅,在睡着后很容易醒来。虽说在夜里起身哄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总有一天父母必定会告别这种辛苦的日子——既然不得不做,就欣然地接受吧!

孩子不能好好睡觉怎么办?

三分之二的生长激素是在夜间由脑垂体分泌的。这种激素能够激活其他内分泌腺,对孩子的成长和身体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重要过程都是在孩子睡觉的时候完成的。孩子如果睡不好觉,总是惊醒,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问题。

此外,在睡眠不充足的情况下,孩子的抗压力、注意力、忍耐力、好奇心、灵活性等方面都可能表现得不够好。实际上,假如你留意观察那些爱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大多存在睡眠时间不规律的现象。困倦的孩子才会耍性子并哇哇大哭。

与此相反,睡眠好的孩子情绪较好,能够集中精力、富有好奇心、学习能力也比较强。此外,孩子的免疫机能在睡眠的过程中非常活跃,因此足够的睡眠能够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让孩子睡好觉是培养健康聪明孩子的首要方法。因此,即使妈妈觉得孩子在夜里醒过来很麻烦,也要努力哄他继续入睡。

不止一次的反复惊醒

周岁前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作息规律,不但很难哄,而且睡着后会时常醒来。此外,由于睡眠浅、常做噩梦,孩子对外部的刺激也很敏感。敏感的孩子睡不到一两个小时就会醒过来哭,或者翻来覆去地不肯入睡。

孩子醒来以后,如果没有妈妈的帮助,很难再睡着。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不会自己入睡的。从妈妈的角度考虑,哄孩子不容易,但孩子能睡好觉,就可以培养出规律的睡眠习惯,所以妈妈还是要有耐心。

夜里喂奶是孩子熟睡的最大障碍

孩子6个月以前,在夜里也需要喝奶。但是,醒过来以后立刻喂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超过标准量的奶水不但会让孩子的体重急剧增长,而且会使小便量增加、大便稀软,所以纸尿裤总是湿湿的,让孩子很难熟睡。再加上孩子还分不清食欲和习惯的差异,夜里经常喂奶会让孩子习惯性地感到肚子饿而自动醒来啼哭。这点要特别注意。

如果一定要喂奶,就要尽可能安静地、少量地喂,只要喂到孩子不再哭闹,妈妈就可以轻拍着让他重新入睡。

有的妈妈在喂完奶后,认为孩子既然醒了就干脆陪他玩一会儿。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孩子就会养成夜里不睡觉的习惯。因此,在喂完奶后应该立即哄孩子入睡。

开始的时候,让孩子再次入睡可能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妈妈可以尽可能少喂一点儿奶,让孩子在安静的状态下自然入睡。

减少孩子醒来的次数

首先,不要让孩子在睡觉前吃得太多。吃得过多会破坏生理规律。此外,还要改掉孩子入睡前过度玩耍的习惯。孩子在入睡前如果玩得太欢,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就很容易在夜里醒来。同理,让孩子在开着电视或者放着大音量音乐的环境下入睡也是不好的。大多数成人在睡觉前需要看看书、写写日记,让自己的心绪慢慢平静下来。其实孩子在入睡前也需要放松。

回家很晚的爸爸吵醒了孩子

从孩子出生到3~4岁是爸爸最忙的时候。爸爸既要负责家中的开支,又要给孩子买奶粉、买纸尿裤等,除了面临日益增加的经济负担外,还面临着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爸爸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为了多看几眼孩子,有的爸爸即使回来很晚也会叫醒孩子,告诉他:“爸爸回来了!”

如果故意叫醒孩子,孩子的睡眠规律就更容易被打乱,进而阻碍荷尔蒙的分泌,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爸爸故意把熟睡的孩子叫醒是很不理智的行为。爸爸想跟孩子多交流和玩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茁壮成长,请爸爸安静地注视熟睡的孩子吧!

孩子也会做噩梦吗?

“孩子好像在做噩梦,天刚刚亮就哭醒了,好像在梦里看到了什么恐怖的东西,非常害怕呢!”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担心。周岁前孩子做的噩梦和大人的噩梦不一样,与其称之为噩梦,不如说是不愿和父母分开的不安心理引发的一种现象。

孩子做这种噩梦是对父母突然离开自己而感到恐惧的表现。例如,担心父母的爱被夺走、被父母留在亲子班、不得不与父母分离等,都是孩子做噩梦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

孩子从噩梦中惊醒后的举动也会由于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大部分情况下,年龄小的孩子做了噩梦会放声大哭,呼唤爸爸、妈妈来安慰自己;大一些的孩子会自己哭着找爸爸、妈妈;再大一些的孩子已经明白噩梦并非现实,于是不用叫醒父母,自己也能重新入睡。

做噩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发育过程之一,所以父母不必为此过分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做噩梦的情况会有所好转,因此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如果感觉孩子好像被梦魇缠身,妈妈只要把他叫醒并紧紧地抱着他,让他镇定下来就可以了。此外,妈妈要想想孩子在入睡前是不是玩得太兴奋了,应尽量避免让孩子睡前玩太刺激的游戏。

孩子很难入睡

“晚上一让孩子躺下,他就把眼睛睁得圆圆的。”“好像故意不想睡觉似的,有时候真把我气得要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一哄就能睡着。”当妈妈的都有过因为孩子闹觉而发愁的时候。如果总想强迫孩子入睡,会对母子关系造成不利影响。孩子为什么睡不着呢?有没有让他快点儿入睡的好办法呢?

孩子无法入睡时的内心世界

孩子闹觉的原因五花八门。其中一个原因是周岁前的孩子不知道一觉醒来就等于过了一天。虽然学者们的观点各不相同,但大家普遍认为,孩子至少要到3岁才能形成“明天”的概念。

孩子闹觉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当睡意袭来的时候,孩子的感觉会变得迟钝,视线也变得模糊,皮肤的触觉也不敏感了,所以孩子会认为妈妈要和自己分开了。在形成“明天”的概念之前,睡觉意味着要和妈妈分开,所以孩子害怕睡觉,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持清醒,于是就会开始闹觉。

此时,无论多困,孩子也要强迫自己睁着眼睛。为了缓解不安,他还会抱着能给他带来安全感的东西,比如玩具娃娃。在睡意袭来之际,孩子吮吸自己的手指也是为了缓解不安。

闹觉由此产生

闹觉与孩子气质上的差异也有关系。有的孩子生来就有能睡好觉的气质,有的孩子却恰恰相反。即使在相同的时段入睡,孩子们的表现也不同——有的孩子易醒,有的孩子却睡得很沉。当喂奶量不足或过量,或者纸尿裤湿了的时候,孩子也很容易闹觉。而身体上的不适,比如中耳炎或者出牙期的牙床疼痛等也是孩子闹觉的原因。

在排便训练过程中,孩子也会因为感到压力而闹觉。在母子依恋关系形成的重要阶段,孩子如果因讨厌与妈妈分开而产生分离焦虑,那么闹觉现象会更加严重。室内温度过高或者周围太吵、更换了睡觉的地方或者白天睡得过多等原因也会让孩子闹觉。一定要妈妈抱着睡觉的孩子,更容易形成闹觉的坏习惯。

综上所述,孩子闹觉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如果孩子闹觉,妈妈每次都要细心地分析原因并妥善处理。

避免闹觉的三种方法

1.了解孩子的睡眠规律,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这个阶段的孩子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强迫孩子按照大人的生活规律养成睡眠习惯。在孩子百日之内,父母应该去适应孩子的睡眠规律,还要营造出良好的环境,保障孩子的睡眠不会受到影响。

2.在孩子入睡前一直守护在孩子身边

孩子出生后7~8个月时开始认生,变得格外依恋母亲。睡觉会让他感觉是与妈妈分离,从而感到不安。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到孩子36个月大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如果睡觉时妈妈不在身边,孩子闹觉会很严重。为了让孩子放心地入睡和醒来,在他入睡前妈妈最好一直在一旁守护。

3.一哭就哄或让孩子哭太久都是不对的

孩子哭的时候,只是喂奶或陪他玩耍固然不对,为了养成好的睡眠习惯而让孩子长时间啼哭则更是大错特错。大部分情况下,孩子是因为妈妈不在身边而感到不安才会哭的。此时,妈妈应该抱起孩子安慰他,帮他镇定下来。

哄睡前要让孩子放心

如果强迫孩子睡觉或对孩子表示不耐烦,孩子会认为“妈妈真的不想管我了”“妈妈讨厌我了”,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不安感。所以,哄孩子入睡前,妈妈首先要让焦虑的孩子放下心来。我经常说,对待闹觉的孩子要多吸取老一辈人的育儿方法。

过去,老奶奶们在哄孙子、孙女睡觉的时候,会用低沉的嗓音唱摇篮曲。她们从不心烦气躁,总是轻拍孩子的后背,慢慢等着孩子入睡。

妈妈可以一边回想这样的场景,一边抱着孩子轻轻摇晃,让他充分感受到和妈妈在一起的温暖。妈妈是孩子的一切。妈妈要让孩子依偎在自己的怀抱里,帮助孩子进入甜蜜梦乡。

大方地请求帮助

“我必须承担一切责任”的强迫性观念会使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变得更加吃力。对于解决闹觉问题,妈妈的心态至关重要。如果妈妈身心疲惫或者边发脾气边哄孩子睡觉,孩子不但睡不好,还会被妈妈的负面情绪所影响。因此,当妈妈累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就应该请身边的人给予帮助,这才是理智的选择。这样做不仅能减轻妈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能尽快使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

不同月龄孩子睡眠问题的解决办法

孩子从出生到周岁的成长和变化可以用“惊人”二字来形容。这个阶段也是培养孩子睡眠习惯的重要时期。孩子的睡眠习惯会随着月龄的增长和生长发育的进程发生变化,睡眠习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日常习惯的培养也会造成影响。下面将要介绍的是不同月龄孩子常见的睡眠问题和解决方法。特别说明一下,由于每个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的生长发育都存在很大差异,下面所说的不能作为绝对标准。

出生后0~2个月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很长,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几乎整天都在睡觉。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每天要睡20个小时左右。在出生后的几周内,孩子的睡眠时间极不规律,也不分昼夜。在这个阶段,孩子容易患婴儿腹绞痛,而且在夜里醒来后啼哭是很平常的事情。严格地说,这些特征还不能算作睡眠障碍,只能说是在发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为了今后在孩子出现睡眠障碍时能够应付自如,妈妈应该从这时起就尝试用各种方法来哄孩子睡觉。因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在哄睡方面的方法也会稍有差异。所以妈妈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诀窍。

出生后3~6个月

这一时期的关键是调整好夜里的喂奶量。孩子夜里一醒就喂奶,可能并不正确。因为孩子可能并不是饿醒的,或许他只是为了让妈妈哄一哄。这样的话就不能喂他吃奶。一旦让孩子养成夜里吃奶的习惯,就很难培养孩子正确的睡眠习惯。此外,每天夜里都给孩子准备奶的话,妈妈也会很辛苦。当孩子醒来的时候,妈妈最好先抱起他哄一哄。如果孩子还是不停地哭,妈妈可以喂少量的奶,只要让孩子不感到饿就可以了。但是,假如孩子在夜里突然哭醒过来,妈妈就要观察他是不是身体方面出现了异常。

出生后7~8个月

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已经逐渐养成睡眠习惯,但由于进入分离焦虑期,非常害怕和妈妈分开,再加上睡眠浅(孩子的浅层睡眠比成人多2倍),所以会经常醒过来,翻来覆去不肯睡。妈妈要意识到孩子正处于分离焦虑期,会遇到很多睡眠障碍。当孩子从睡梦中醒来或很难入睡的时候,妈妈必须守护在孩子身边。当把孩子交给其他抚养人的时候,主要抚养人要担负起妈妈的责任。

出生后9~12个月

孩子慢慢接近周岁了,白天睡觉的时间大大减少,熟睡后也能好好地睡上很长一阵子了。这时孩子如果已养成了规律的进食习惯,即使夜里不吃奶也能睡好觉。

有很多儿科医生认为,从孩子成长发育的层面来说,不吃奶也能入睡的习惯要好于夜里醒来后吃奶的习惯。为了让孩子能够睡长觉,妈妈不仅要培养孩子正确的进食习惯,还要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在孩子入睡前讲童话故事,或者唱摇篮曲等,都是让孩子安心入睡的好方法。 Qv6Wi17si9DjpUY1GvpSuPgEy9O6jN2HopMMSEwGs2wmSaR+C/dmegVsCtdpjSp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