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岁孩子特点须知

身体发育同样意味着心理发育

从出生到1岁,孩子会经历惊人的成长过程。经过只具备反射反应的新生儿期以后,孩子开始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能够翻身、独坐、爬行、行走。

孩子自出生到1岁是身体和意识合为一体的时期。因此,这个阶段的身体发育是与心理发育密切相关的。这个阶段最佳的育儿方法包括:有规律地喂食,按时换纸尿裤,按时哄睡觉,孩子哭的时候哄劝,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情等,从而使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开朗的性格。

通过刺激实现智力和情绪的发育

6个月以下的孩子并不是通过眼睛观察和大脑思考来认识世界,而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由于听觉和嗅觉非常敏锐,孩子能通过声音和气味认出妈妈。因为听觉是从胎儿时期就开始发育的,所以婴儿一降生,就能在听到妈妈声音的时候把头转向相应的方向。

如果每天都能听到同一个人的声音、闻到同一种气味,孩子的听觉和嗅觉就会更加发达。特别是嗅觉,它是与负责情绪发育的脑组织直接相关的,如果每天都闻到同一种气味,将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发育。

因此在这个时期,放任很多人在孩子周围走来走去、让孩子听到各种声音是不对的。更换主要抚养人,使孩子闻到不同的气味同样也是错误的。周岁前,让孩子每天都能听到同一个人的说话声,闻到同一种气味,用同样的方式吃饭、睡觉,形成有规律、有安全感的生活,对孩子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规律的生活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孩子因为肚子饿而哇的一声哭出来的时候,妈妈应该温柔地抱起他并喂他食物。当这种情形反复出现,孩子就能知道自己的举动所带来的结果,从而有所期待。但是,如果肚子饿了一直哭都没有人来喂,纸尿裤湿了也没人给换,孩子会因为没有出现自己期待的结果而感到慌张。这样不仅会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造成影响,还会让他对这个世界和父母产生不信任感。

刚刚出生的婴儿用哭泣来表达自己感受到的所有不适。对于曾在妈妈肚子里作为妈妈身体的一部分的、一直舒舒服服的孩子来说,这个世界是又冷又可怕的地方:曾经不间断供应食物的“餐厅”打烊了,自己有可能好几个小时忍饥挨饿;温度还忽冷忽热,再加上湿乎乎的纸尿裤……一天当中没有多少舒服的时间了。因此,只要孩子一哭,父母就应当知道他是在表达“我不舒服”的意思,要立刻帮助他解决问题。

母子关系就是整个世界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和妈妈之间形成母子依恋关系”这一重要课题就产生了。当然,这指的是妈妈作为孩子主要抚养人的时候。

当孩子哭泣时,妈妈会跑过去抱起他;孩子肚子饿了,妈妈会给他喂奶;此外,妈妈还会及时给孩子换纸尿裤,按时哄孩子睡觉;等等。这些温暖的关爱比什么都重要。

但是,有的妈妈并不把满足孩子的需求放在首位,而是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典型的例子就是患上抑郁症的妈妈。孩子哭泣的时候,患有抑郁症的妈妈有时会跑过去安慰,可有时却任凭孩子哭泣,怎么也不去抱,也不经常和孩子说话。对于这种不正常的做法,孩子是能够感觉到的。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出现晚上闹觉或者不爱吃饭等各种问题。

当妈妈们带着孩子来到医院问诊时,为了给她们解释原因,我总是这样问:“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出生没多久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是用感觉来认识并用身体来记忆的。此外,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分不清自己和妈妈的,他会认为妈妈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妈妈。当妈妈情绪不好时,孩子也会不高兴;当妈妈开心时,孩子也会快乐。因此,妈妈始终要面带笑容、言语温存地对待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信任妈妈,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温暖的地方,也才能够健康成长。

如果妈妈是上班族,孩子更喜欢主要抚养人才正常

很多妈妈在孩子出生不久后就必须返回工作岗位,只好把孩子交给奶奶或保姆来看护。此时,孩子的主要抚养人就从妈妈变成了其他人。

当把孩子交给别人看护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人自始至终地照顾孩子。看护孩子的人经常变更或按时轮换会使孩子在气味、声音等感觉方面得不到规律性的刺激。这样不利于其情绪发育。

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无法正确分辨出谁是妈妈,只会喜欢和自己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因此,如果和妈妈相比,孩子更喜欢追随其他主要抚养人是非常正常的。妈妈虽然心里有些难过,但对于主要抚养人能够很好地照顾孩子这一点,还是应该心存感激的。

相反,如果妈妈一出现,孩子就跑过来找妈妈而不想回到主要抚养人身边,这就说明主要抚养人没有给孩子提供安定的养育环境。如果奶奶带孩子的时候让孩子整天看电视,或者带着不喜欢陌生环境的孩子在社区里走东家串西家,让孩子接触到许多人,就很难与孩子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

孩子的天性气质各不相同

不同的孩子对各种不同感觉的反应都各不相同。比如,感觉“肚子饿了”的时候,有些孩子的表现是愁眉苦脸,有些孩子的表现是大声哭闹,这些差异源自孩子不同的天性。这是遗传和生物学的天然基础。在这里,我们称之为“气质”。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有的很烦人,有的很听话,就是因为气质各不相同。对气质的研究由来已久,据最新综合研究成果表明,孩子的气质大体可分为三类。

1.温顺的孩子

这种类型的孩子在吃饭、睡觉、排泄等方面的生理规律稳定,很容易适应新环境。因为这类孩子有充足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所以大多数父母会觉得这类孩子很好带。具有这种特点的孩子虽然容易抚养,但家长也不要忽视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刺激和爱护。

2.乖僻的孩子

这是指那些生理周期不规律、对外部刺激敏感的孩子。他们对新环境很敏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因此,很多父母都感到抚养这种气质的孩子很困难。对待这样的孩子,重要的是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反应。

3.迟钝的孩子

这是指那些虽然很听话,但对新环境适应很慢的孩子。他们在情感表达上不积极,会拒绝接受陌生事物,但一旦适应就会有很积极的反应。对待这种类型的孩子,父母不要失去耐心,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逐渐适应。

气质温顺并不一定是好事

一般人都认为温顺型的孩子气质好,乖僻型孩子的气质不好,事实并非一定如此。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看,气质温顺的孩子更容易抚养,但正如前文所说,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关心和爱护,也会出现问题。特别是抚养双胞胎的时候,如果一个孩子很温顺,另一个孩子很乖僻,那么父母就容易对温顺的孩子放任不管。

此外,即使孩子的气质很乖僻,如果身处适合的环境,孩子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假如孩子天生就是乖僻气质,又不停地更换主要抚养人,或者由于父母每天争吵而受到惊吓,那么孩子气质引发的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考虑孩子气质的同时,父母也要关注自己的气质。如果父母和孩子的气质不协调,同样会出现问题。例如,妈妈自身比较敏感,如果孩子的气质也类似,妈妈是不可能好好对待孩子的;相反,如果妈妈敏感,而孩子温顺,孩子就会得到充分的关心和爱护。因此,父母首先要判断自己的气质如何,并努力不要让孩子因为父母的气质而受到伤害。

孩子天生的气质会受到环境的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如果想抚养好孩子,父母需要适当地改变环境以适应孩子的气质。

过度的视觉刺激阻碍大脑发育

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中,孩子一直通过听觉和嗅觉感受世界。在此之后,孩子的视觉开始发育了。孩子能用眼睛来分辨事物,并将父母和其他人区分出来了。了解孩子的视觉发育特征后,有些父母会买来适合这一年龄段的教学视频给孩子看,但这样做会阻碍孩子的大脑发育。一般来说,孩子大脑发育的顺序是情绪首先发育,然后才是社会性以及认知机能的发育。因为从脑部的构造看,调节情绪和社会性发育的部分是边缘系统,只有这两部分组织发育好后,控制认知机能的大脑皮质层才会发育。

在边缘系统发育的时期,如果刺激尚未发育的大脑皮质层,会造成大脑无法正常发育,并导致脑部发育障碍。孩子处于需要情绪和语言刺激的时期,如果家长不和孩子进行情感和语言交流,只是让孩子坐在电视机前,会导致孩子脑部机能低下,从而出现语言障碍等各种问题。如果把孩子比作电脑的话,就等于硬件被损坏了。

这个阶段的育儿原则应该是宁缺毋滥。也就是说,过度的刺激还不如少刺激。孩子会自己寻觅需要的刺激,例如从厨房的水池里拿出碗碟到处乱丢或者胡乱敲打电话机等。此外,孩子会自己调节刺激强度,以达到期望的程度。乖僻敏感的孩子在面对自己难以应对的刺激时会躲避,而喜欢探索的孩子则对什么都感兴趣,会跑过去摸一摸。这些反应都符合孩子自身大脑发育规律,父母只要接受就可以了。如果父母为了帮助孩子树立好习惯而对其严加管教,或者时时刻刻给予孩子超过其接受能力的刺激,都会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

喂辅食也要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

当孩子过了百日之后,妈妈可以添加少许辅食;孩子出生6个月以后,妈妈就可以正式给他提供辅食了。孩子出生以后,妈妈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精神上都感觉很紧张,因此希望到了这个阶段可以轻松一些,不需要每天都对奶瓶消毒,也不用在孩子啼哭的时候匆匆忙忙地冲奶粉或者撩开衣襟喂奶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情况下,妈妈会变得更加吃力。因为孩子是在接触一种和奶不一样的味道,也不能再像吃奶那样咕咚咕咚地大口吮吸,而必须慢慢尝试用牙或牙床咀嚼食物并慢慢吞咽下去的新方式。尽管有些孩子可以毫不费力地适应辅食,但嗅觉和触觉敏感的孩子大多会吐出嘴里的食物,拒绝辅食。

从这时起,妈妈和孩子便开始因为吃饭问题而相互“较劲”。如果不能顺利地渡过这一难关,孩子长大以后也会讨厌吃东西,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吃饭问题。精心制作的辅食,孩子只吃了两口就闭紧嘴巴,这当然会让妈妈伤心甚至生气。但是,在孩子面前发火并强迫孩子进食,只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烦恼。严重的话,孩子可能会从此不吃某种食物,甚至演变成厌食症,母子关系也可能变差。

当妈妈觉察到孩子不喜欢吃辅食时,就要想到“孩子现在还不爱吃辅食啊!还是再等等看吧。”更聪明的妈妈会进行一些尝试:“孩子不爱吃这个,那就换成其他的试试吧!”“喂的方法是不是有问题呢?”通过这样的分析,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如果孩子爱吃蜂蜜却不爱喝粥,可以偷偷地在粥里掺一点儿蜂蜜再喂。这样的话,无论多让人伤脑筋的孩子都会慢慢适应辅食的。

保护好认生的孩子

6~8个月大的时候,孩子已经能够区分自己的妈妈(照顾自己的人)和除妈妈以外的“陌生人”,于是就开始认生了。哪怕只是和妈妈分开一小会儿,孩子都会变得不安;即便是妈妈背转身子,孩子也会大哭,弄得妈妈动都不敢动。更有甚者,当路过的大人夸孩子可爱并多看几眼时,都会把他惹哭。认生意味着孩子的智力已经发育到能区分不同人的程度,对于陌生人的不信任则说明孩子的社会性还没有发育好。因此,当孩子认生时,为了尽快克服认生而让别人把孩子抱来抱去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不但会加重孩子认生的程度,而且会对原本牢固的母子依恋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从孩子的角度分析,他会想:“妈妈对我来说就是整个世界,可为什么妈妈总想把我推给别人呢?”

所以,当孩子认生的时候,妈妈要经常抱一抱、背一背,始终在孩子的视线范围以内,让孩子放心。只有在妈妈充分关爱的基础上,孩子才会觉得“这个世界挺好啊!”,从而对外部世界产生基本的信赖。

对于能够自由活动身体的孩子,安全最重要

原来只能躺着的孩子会坐、爬、站了,在1岁前后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活动身体了。从这一刻开始,妈妈能够轻易判断出孩子的意图了,看到孩子做出可爱举动的时候,妈妈也体会到了养育孩子的乐趣,会感到很幸福。

但是,孩子此时的活动量也在增加。孩子开始东跑跑西跑跑,四处搞破坏,要求越来越多,耍赖的次数也逐渐增加,让妈妈感到越来越吃力。

此时,最让人操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这个阶段的孩子总喜欢模仿别人,无论看到父母在干什么,自己都想跟着做,还把能够看到的一切物品都当作玩具。因此,要把危险的物品藏到孩子看不见的地方。特别要留意的是孩子进屋后,经常会莫名其妙地按下门把手上的按钮,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大宝在1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进屋后自己把房门锁上了,一个人在屋里害怕得直哭。最后我们只得破门而入。为了防止发生类似的情况,父母最好把每个房间的钥匙都收好,并妥善保管。

没有安全意识的孩子经常会因为到处乱跑而被撞伤或擦伤,也可能会被火意外烧伤。这么小的孩子如果受伤,孩子和妈妈都会很麻烦。治疗或处理伤口的时候,孩子会发脾气,妈妈会很疲惫,容易因忽视对孩子的充分关心和爱护,而导致孩子无法达到这个阶段应该达到的发育水平。所以,必须特别注意孩子的安全。 iQekc3gkznWFOEhzz9wgWJYqWnZZ4db5Txza2f78tyK/bBq9+pnTrQzkl6EHR3Z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