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我站在窗前。窗外,一位母亲拉着孩子的小手渐渐远去。

那对母子刚刚在我这里做完咨询。妈妈身体向前微倾,走得很快。孩子吃力地紧紧跟随。虽然我刚对这位母亲讲过,孩子是因为母子依恋关系不稳定才出现了问题,也曾告诉过她,如果孩子得不到充分的母爱,就会留下心病,但这位妈妈还是没有考虑孩子,只是自顾自地向前走。

看到这个情景,我不禁想,为什么妈妈们大多对孩子的内心一无所知呢?她们总是一边说着自己多么爱孩子,一边却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揠苗助长。

回想一下,在我抚养两个孩子的过程中似乎也有过这样的阶段。

我在做实习医生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因意外怀孕而有了大宝。生完孩子后,我既要拉扯孩子又要努力工作,忙得晕头转向。因此,我曾有好几次因为孩子没按我的意愿行事而对他大发脾气——虽说事后往往追悔莫及。

父母因为育儿感到吃力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并不了解孩子的发育过程和他们的内心状态。虽然很多父母都自认为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其实他们看到的并不是孩子的全部。

如果父母能知道孩子的内心在发生着哪些变化,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已经到了哪一个阶段,那么育儿的困难至少会减少一半。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会以急躁的心态督促孩子,对孩子发脾气。这样会使情况更加恶化,出现恶性循环。

回头想来,我自己也曾经有很多同样的失误。每当在医院的小儿精神科里接待前来咨询的妈妈们时,我都会回忆起一些和她们相似的亲身经历,都会自我反省:“那时,我如果这样做,就更好了。”“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孩子才会那样做啊!”

抚养孩子意味着必须对孩子这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进行充分了解,并以此作为当好父母的基础。在孩子一岁岁长大的过程中,父母其实也在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

给1岁孩子父母的赠言

在怀着大宝的时候,我曾经有过一些非常不切实际的想法。比如,我曾经觉得只要生完孩子,就能恢复自由之身,甚至还曾“雄心勃勃”地计划,在产后调养的日子里一定要把怀孕期间耽误的功课补上。

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生完孩子以后,我比怀孕的时候更累,必须忘掉自己,将一天24小时都用来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时,我才切身体会到,过来人说的“孩子在肚子里时最轻松”是多么正确。

我刚开始进入“妈妈”这个新角色的时候并不顺利。首先,大宝非常敏感,经常啼哭,夜里也又哭又闹,不好好吃辅食,还特别认生——除了带他的人以外,他谁也不跟。那时,我甚至产生了“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生他出来就是为了让他折磨我吗?”的想法。

为了当一个好妈妈,我以非常迫切的心情开始加紧学习。我逐渐认识到,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都与天生气质和发育阶段有关。因此,问题并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我自己——我对自己的孩子不了解,才会为孩子不按自己意愿行事而烦躁。

因此,在大宝出生后的一年里,我一直在努力地尝试掌握并理解他的气质特点。

父母应该了解,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满足孩子所有的生理需求。

此时,孩子的身心还没有分离,身体发育就意味着心理发育。为了让孩子具备对身体最好的控制力,按时喂养孩子、保持相对规律的作息时间、及时给孩子更换纸尿裤等随时满足孩子需求的做法非常重要。

同时,妈妈要和孩子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情感纽带:

当孩子咿咿呀呀地尝试说话时,妈妈即使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也要给予回应,对他说“原来是这样呀”“妈妈明白了”等鼓励孩子的话语,努力和孩子交流;

当孩子露出笑脸时,也要与他一起微笑;

当孩子希望妈妈抱时,即使妈妈的双臂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也要努力抱抱他;

当孩子想出门时,应该带孩子出去走一走。

给2岁孩子父母的赠言

到了1周岁的时候,大宝开始任性耍赖,别提有多么固执了。要是告诉他“不行”或者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他竟然会把手伸进嘴里,强行让自己呕吐。老二在1周岁的时候,只要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就会号啕大哭,甚至哭得背过气去,有时候还会用头撞墙,简直让人忍无可忍。

望着耍赖的孩子,我意识到真正的战争开始了。过了周岁,孩子每天都要摇着头说上无数次的“讨厌”和“不干”。在妈妈看来,孩子是不听话、耍性子,但这种情况其实意味着孩子已经慢慢认识到了“自我”的概念。此时,孩子发现了一个和妈妈不同的、另外的“我”,希望了解“我”生活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因此,无论遇到什么事,他们都要自己试试才会觉得舒服。但是父母却无法对孩子的举动置之不理。由此,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就会不断地产生大大小小的摩擦。

我不禁感叹,如果当时能够把孩子的任性积极地理解为“孩子慢慢开始有自我主张了”并接受它,那么养育孩子的过程该会变得多么幸福啊!然而,虽然我懂得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却一次又一次地对孩子耍赖感到无可奈何、怒火中烧。

但是,即便在怒不可遏的时候,我也努力做到不伤害孩子的内心。在这时,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孩子陷入负面情绪之中。孩子的身体越来越自由,不管对于什么事,他们都希望按自己的想法去尝试一下。遗憾的是,对于小小的他们,能遂心所愿的事情实在不多,甚至连用大型积木玩“码高高”的简单游戏都很吃力。孩子会感受到挫折,于是就用耍性子发脾气的方式表现出这种挫折感。

当孩子因不能如愿而伤心的时候,父母要给他温暖的抚慰。此外,只要确保不出危险,父母就应该尽可能地按孩子希望的方式帮助他。因为,通过自己尝试而积累的经验可以塑造出积极的自我意识,并逐渐发展为孩子的自信心,这对他今后走向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妈妈会感到育儿更加吃力。孩子的自我意识从周岁以后开始产生,到4岁时才能达到一定高度。因此,在此期间,每天被孩子折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孩子年龄越大就越任性,闯祸的次数就会越多。父母会被累得“四脚朝天”,但也别无选择,因为这是孩子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必经过程。

给3~4岁孩子父母的赠言

虽然说妈妈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职业”,但如果当妈妈的经历仅有三四年,在教育孩子方面是远远达不到游刃有余的程度的。我自己也是一样的。虽然能够掌握孩子的气质特点,也遵循了符合孩子气质的抚养原则,但大宝还是每天都会出些让我惊慌失措的新状况。

大宝一过3岁就被送进了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平均不到一周就会打来一次电话告状。我心里很难过,不明白自己生的孩子怎么这样爱闯祸,有时还会委屈地落泪。一直被孩子的问题困扰的我,有一天突然醒悟了:“我这是没把孩子当孩子看呀!”

我总是从自己的判断出发,并且强迫孩子服从。我重新下定决心,要全面认同孩子天生的性格特点,提醒自己,无论孩子发育多么迟缓也绝对不能着急。老师说孩子不爱上课,我就拜托老师“在他不愿上课的那段时间里,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

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像一个四处乱弹的皮球。尤其是他还担负着“形成自我意识”的至高任务,为了圆满完成这个任务,他会竭尽所能:做出越来越多的耍赖行为,变得越来越难管教,自我的主张会比之前更加强烈。而且,伴随和同龄人交往机会的增多,闯祸的概率也大幅提高。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听到别人家的孩子朗读儿歌、数数的声音时,也会倍感压力。这时候,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判断孩子的要求是否可以满足。当孩子耍赖的时候,能满足的就满足他,不能满足的就绝对不能答应。孩子们是认可这种原则的,他们会认为父母制定下与自己有关的规定,并能贯彻执行,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因此,在不让孩子感到困难的前提下,制定规定并持之以恒地执行是这个时期父母的重要任务。

孩子从出生起就具有无限的可能。父母的责任就是要精心呵护好这株幼苗,使其能够自然地茁壮成长。在这个时期,父母要注重“用心灵呵护,用头脑抚养”。

给5~6岁孩子父母的赠言

大部分孩子此时都已经上了托儿所或者幼儿园,妈妈开始体会到“解放”的感觉了。但是,妈妈虽然卸下了身体上的重担,内心却依然不能放松——新的关注点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很多妈妈在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还会经常上网搜索育儿信息。

我虽然反复说要让孩子慢慢成长,但实际上,在抚养自己孩子的时候,却很难拒绝早期教育的诱惑。大宝是个很难适应新环境的孩子,所以我一直认为只要教给他与世界沟通的方法就可以了。但是和同年龄的孩子一比,我就会非常焦虑,觉得他学得太少,比其他孩子落后了。因此,即便大宝顽固地拒绝,我还是让他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

二宝则简直是个天才,在所有方面都表现突出。教他一件事情,他能明白十件事情。我因此越来越贪心,总想着:“要不要让他再学学这个?”但是,这确实是我的贪念。认为孩子会很好地跟上进度只是我的错觉。实际上,孩子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总是在想“学不会怎么办”,觉得只要是妈妈要求的事情就一定要努力做到。甚至,孩子开始因为学习的压力而撒谎。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曾经的那些想法是多么没有意义。

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头脑都非常聪明,情绪异常时知道如何调节,智力发育也达到了可以学习知识的程度。因此,大部分父母会想当然地让孩子接受知识教学。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个阶段重要的学习并不是多说一句英语、学会写字、做加减法。情绪调节能力、冲动控制力、共情能力、道德意识、社会性、好奇心等——这些在今后社会生活中必需的基础能力才是这个阶段应该掌握的内容。

这些东西不是孩子坐下来就可以学会的。孩子要通过和同龄人做游戏、和父母的互动、实践体验各种各样的环境而自然领悟。因此,请不要让孩子埋头学习,牵着孩子的手,走出家门,让他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吧!学习是今后将要持续很长时间的事情,而感受父母的温暖、与小朋友嬉戏玩耍……这些珍贵的瞬间组成的童年如果错失了,就再也不能重来了。因此,父母要铭记,与孩子幸福地度过每一天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

现在,我的大宝正在读高一,二宝也快上中学了。我在写作本书的时候,也在回忆着两个孩子小时候成长的历程,分外地怀念那些让我苦不堪言的瞬间。回想起这几年中我抚养孩子最费力的事情,以及这么多年来在医院里听到无数妈妈哭诉的经历,我自然产生了把答案告诉大家的想法。这本书里凝聚着我几十年来对儿童心理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并且满载着一位两个孩子母亲所积累的育儿经验。

据称,孩子到6岁时自我意识可以形成70%。这就意味着在孩子6岁前,人生里程70%的基础已经打造完成。因此,我写这本书不仅是为了孩子的现在,更是为了孩子20年后的将来。衷心希望父母们从这个意义出发来阅读本书。 wEW3OMzFmzHlKptmztNEe5/ZcsxFbq0hFR8jkMKeKHdvVtwTgojEQ4umEfaChcc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