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刘文辉写下座右铭:“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清明前三天,刘文辉收到了大邑县安仁镇老家大哥刘升廷的来信。想到大哥,他心中好一番感叹。大哥刘升廷可以说是他们家的“异类”,在家境好起来后,年龄已经不小,过了学习最佳期的大哥奋起直追,认真做学问,真正是三更灯火,五更鸡,食不甘味,品德自律也严。最后大哥成了一介真正的文人,满肚子的学问,诗词歌赋都是上乘,品性也端正清廉,在地方上素有声名;是安仁刘氏一族族长。接到大哥的信,他先没有忙着折,而是将信拿在手上,反复玩味了一番。大哥不愧是秀才出身,很雅,用的信封都是特意在成都春熙路上那家有名的“诗婢家”定做的。信封是方形,比一般信封大,用纸也好,中间印套一个瘦长的红方格;几乎顶天立地,左右两边留的空白多些。

“成都督院街四川省政府  刘主席 自乾先生收  大邑安仁 刘升廷缄”是从右至左竖排的三行毛笔字,最后一排用的是小楷字,前两排用的是中楷。

大哥刘升廷的字写得很好。大哥学的是赵体,却又有自己的发挥,这些字写得胖胖的显得墩厚,却又内含风骨,墨饱字酣。大哥明明知晓他大多数的时间都在玉沙街家中,却把信写到省府去转了一圈,明知这样要眈误时间。原因不是别的,大哥这是冲着省政府和省政府主席这个头衔来的。大哥这样,感到光彩!大哥常说:“我们大邑县出了三个军长,其中两个就出在我们安仁镇,一个是我的亲兄弟刘自乾,一个是我的侄儿刘甫澄……”其得意之情、欣慰之意溢于言表。这也难怪,大哥是个功名心很重的人,在国学上下足了功夫。如果不是清廷崩塌,旧学中断,赶上最末一班“车”,只中了个秀才的大哥,焉知不会通过学而优则仕这条道路攀登上去。一辈子想当官的大哥,纵然现在只是在地方上区区一个族长,但他也是把族长当成官来当的;有没有俸禄倒还在其次。就像现在有些乡下的绅粮,城里的有钱人,宁肯花一大把钱来买个少将虚名,再给自己置身少将行头不时穿在身上,再花钱设法买来两只手枪,花钱雇一个弁兵,一只枪别在自己的武装带上;一只交弁兵背上,跟在后面招摇是一样的。他们不图别的,就是为了满足一分虚荣,拿拿排场。

年前老五刘文彩荣归故里后,新公馆落成之时,他回去住过两天。在同大哥、老五一起喝茶闲聊时,他曾经问过大哥还想不想到外面做事当官?大哥显得很旷达很清高地说:“我才不想到外面去做什么官呢?家乡太好。陶渊明当年向往的那种‘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生活,我是过上了,过上了还有余。离我们大邑县不远的眉山苏东坡苏大诗人,他一生诗书画三绝,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天才全才。最后又怎么样呢,苏东坡在官场中屡屡败北,最终穷愁潦倒,客死他乡。苏老夫子一生向往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生活,在我们四川乡间可算是最基本的生活他都没有过上,一生也真是可惜可怜!”说时,吁嘘长叹,以手抚髯,又即兴背诵了苏东坡两首词。一首是苏东坡缠绵婉约的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来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另一首是苏东坡雄劲豪放的代表作《赤壁赋》:“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背完,大哥又很满足地说,“我现在青堂瓦舍住着,生活无忧无虑,悠哉游哉,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此乐何极?哈哈,自乾六弟,大哥不怕你多心,你现在就是拿你的省主席兼24军军长这两顶乌纱帽来同我换,我还不肯换哩!不然,咋个老五,”大哥指了指坐在旁边的刘文彩,“连那么多顶官帽子都不想戴了,要解甲归田!”当时大家也就哈哈一笑了之。他知道大哥的心,大哥是个很矛盾的人,也是一个虚荣心很重的人。大哥这话半真半假。官,大哥是想当的。不过,大哥想当的官,不是现在的官,他是想当戏台上演的那种古时候的官。当那种官威风。哪怕就是七品芝麻小县官,击鼓升堂,“明镜高悬”的大堂上一坐,有模有样的官服一穿,衙役两边一站;上下班,官轿上一坐,衙役手拿“迴避”大牌走在前面吆喝开路,贫民百姓见之,要不低头让路,要不就是赶紧迴避。纵然是有小民百姓拦路喊冤,或是到衙门前去击鼓鸣屈……那是多么威风啊!那时当官,必然是锦衣玉食,妻贤子孝。到夜晚,要不是院中赏月品酒赋诗,要不在书房看书写文章,红袖添香……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官,才是大哥心中追求想往的生活和官。而现在的官,纵如他当上了省主席,也是大哥心中不屑的。当然,大哥也当不了现在的官,这一点,他和大哥都心知肚明。现在当官最大的学问就是要学会并善于处理、调动各种各样复杂的人际关系;官当得越大,就越要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如他刘自乾,就是这方面的高手。而说到过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大哥就烦。就从这一点看,大哥的文人特色非常明显,文人总是清高、孤傲。所以,当他同老五在私下谈到大哥时,他们在表现出对大哥的尊敬之外,也都认为,大哥是家中的“异类”。

大哥现在虽说是一介布衣,区区一个安仁镇的刘氏族长,但因为地位、关系特殊,却连县长也得随时去问候巴结的。想到这里,心中一笑,这就拆了信,将信纸抖开来看,大哥的信写得很简洁,也很亲切,只有寥寥几行——

自乾贤弟如晤:

后日即是清明。目今乡下杨柳青青,景色宜人。菜花金黄,春风轻拂,牧童歌起,纸鸢飘飞。弟为川政之夙夜操劳实可想象,兄时常挂念于心,望弟注意劳逸结合,保重身体。清明时节望弟拨冗回乡祭祖,既洒扫父母坟莹,顺道也可略作消遣。甫澄电来,即日也归。你叔侄连袂而归,是我刘氏族脉荣光,也是我长眠地宫之祖宗期盼。

我已扫榻以待。不尽之意,见面详叙。

愚兄刘升廷。

刘文辉是个很看重乡情,手脚之情的人,看了大哥这封纸短情长的信,很有些感动。坐在书房中的他,不禁抬起头来,目光透过窗棂,朝外看去,不由心馳神往。

天气很好。一早就出了太阳,湛蓝湛蓝的天上,有一缕透明的白羽,在轻轻翻腾。

触景思情。“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他不由得又想起了小时的一些情景。而今却已是人去物非,父母亲都已经相继去世了,而父母养育之恩尚未好好报答。父母亲养育了他们兄弟六人,辛苦了一辈子,因积劳成疾,都过早地去世了。父母的音容笑貌宛若眼前,父母的坟莹就在老家刘氏墓地。清明扫墓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他,当然要回去,无论如何他都要回老家祭祠父母坟莹,洒扫双亲墓地。今年更要回去!因为大哥信中特别提到,刘甫澄也要回去。正好!他买的那一大批军火,已经由日本运抵了上海,马上就要装船入川。为此,他一直担着心。虽说现在川局走势,任何人都看得出来,他同刘湘早迟要决一雌雄,有我无他,有他无我,争个高低。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想绕都绕不过去的事。不是说嘛,一山难容二虎,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同刘甫澄之战,是早晚的事。就连时下同他“三军共管”成都的原保定军校同学,先前好得要命的田颂尧,邓锡侯这两个人,最近同他扯怪叫,尤其是田颂尧同刘甫澄勾扯得紧,他马上就要动手收拾他们。

刘甫澄会让我批日本军火过来么?让我的军火来过来,岂不是让我如虎添翼?但于今幸好大家还没有摆明叫阵,这样,刘甫澄又有什么理由,怎么好意思把我的军火打来吃起?再说,据他多年的观察,刘甫澄是个有相当胸襟的职业军人,不会做这些偷鸡摸狗事的吧?况且,我还是他幺爸嘛,历史上,我也没有做过什么大的对不起他的事。再有,刘甫澄特别尊敬大哥刘升廷,这绝不是表面上的敷衍,而是真正的尊敬。他们两叔侄的关系,不自今天始,刘湘从小就得大哥对赏识,反之,刘湘对大哥也相当尊敬,从来是说一不二。如果真的在这个事上遇到麻烦,请大哥出面调停,总该捡得顺吧?不是说嘛,打狗还得看主人。虽然从情理上推论,刘湘不至于扣下自己从日本购买这批军火,但自己这一大批军火,毕竟要经过人家刘甫澄的地盘,这就是下的一步险得不能再险的险棋。虽然私下他在同军参谋长田北诗谈到他的这个担心时,田北诗也说不会,但这批军火一天不过来,他就一天眈着心。

他真想现在就立刻见到刘甫澄,探明刘甫澄在这事上的态度,能放心就收下心来。发现有什么地方不对,也好早打主意,这样整天悬吊吊的,简直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想到这里,他伸手按了一下桌上的暗铃,副官李金安随即出现在面前。

“金安。”刘文辉吩咐:“后天就是清明节了,我要回老家扫墓,你准备一下。”说着指了指自己:“我,你再通知田参谋长,”又指了指李金安:“还有你,你们一起跟我回安仁镇。”

副官心眼很活,眨了眨猴子眼:“军长!”李金安请示:“我想带几个伺卫陪军长回去。虽说军长是回的老家,安全上不会有啥问题,老家还有五爸的团丁保卫。但,这样打双保险,万无一失,总要好些。”

“好吧。”对李金安这些地方的把细,他是欣赏的,不过又嘱咐,“你最多带两三个伺卫去就够了,人多了打紧打张的,而且也不必。就去两部小车。”

“是。”看贴心副官要走,刘文辉又叫着他,让他把下面的柜子打开,把夹江宣纸拿出来,说:“我要写一副字。”他要宣泄心中的块垒。

李金安俯下身去,从红木书柜里取出下一迭四川夹江宣纸,放在一边,从中抽出一张,铺在桌上。并在桌子与宣纸间垫了一张比宣纸还大的吸墨纸,事情做得很细。这就开始研墨。闲睱时,刘文辉爱写几笔毛笔字,他的字写得也还不错。在四川,不仅是刘文辉,还有诸多军阀,他们大都出身于清末年间,除少量绿林出身者而外,都是读过书的。他们大都从小念私塾,以后上新式学堂,初级中学,再以后上军校,有相当的国学根基。字,更是从小在私塾里受过先生夹磨,大都能写一手好字。刘文辉人长得瘦小,一手字却写得相当雄浑有力。他写的是一手“我体隶书”。年轻时,他佩服康有为,康有为当时被人称为“康圣人”。博学多识,在戊戍变法中差点成功,以后又差点被慈禧太后杀头,不得长时间流亡海外的“康圣人”,对写字也有一套独到的看法,他最为推崇隶书,认为隶书最为雄浑有力、大气磅礴,最有男人气。刘文辉受此影响,曾经长时间练隶书。其实,不管练任何一家书法,只要练到了一定程度,大都就会在原先的基础上或多或少显示自己,张扬个性。因为人不是机器,不可能完全照搬、复制。刘文辉就是这样,他练出了一手“我体隶书”尽传其个人的精神气质。

刘文辉觉得,练字写字有多功能的作用:写字时凝神、静气、悬肘,将心中所念在纸上笔走龙蛇定格完成。其间的过程,就是心灵升华的过程,还可以健身。

刘文辉是个地方观念很强的人。宣纸虽然出名世所公认,可他用的纸却指定用川省夹江县出的宣纸,他认为夹江宣纸的纸质并不比宣纸差,之所以不够出名,是因为“藏在深闺人未识”。又比如端砚,也是有名的,他却要用苴却砚,他认为苴却砚比端砚要好得多。苴却砚产于川滇交界处金沙江畔四川一侧大涼山的一处不毛之地,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南征七摛孟获前,率军五渡泸水之地(今工业重镇四川攀枝花市)。苴却砚产量不多,很为珍贵,夏天盛墨,无论几多时日,都不干不馊,殊为难得。名贵的苴却砚的砚面上,嵌有多颗绿色的天然“猫眼”:一颗颗晶莹剔透,像是在暗夜中闪烁,“猫眼”越多的苴却砚越是珍贵。民国初年,苴却砚被送巴拿马博览会参展,很是轰动。不过,因为产量少,终是未能流行。

副官李金安将香饵墨在苴却砚中研磨好了,摆在桌上,站在一边伺候。只见刘文辉走上前去,袖子两挽,站在桌后,顺手从山字形的笔架上提起一只中楷狼豪,伸进苴却砚中发笔、蘸墨。香饵墨又黑又亮,闻起来很香。蘸足墨,他提起笔来,左手按纸,提笔的右手悬肘;略为思索,刷刷刷,一股作气间在纸上落下这样一行大字:“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写完后,刘文辉轻轻放下笔,偏起头,东看看,西看看,颇为自得;他不仅是得意他写下的这笔字,更主要的是得意他书写的内容:“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三句话十五个字,字字珠玑,是他半身人生经验的体会总结,是他全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体现,也是他处事为人奋斗的座右铭。任何一个能办成些大事的人物,必然都有他们的独到而又精到的思想。他们的思想远比一般人深刻精髓,且富有相当的哲理。比如中国历史上最早一批农民起义领袖人物,秦末动乱年间的陈胜。当他还在家乡当农民挖地时,荷锄看天上飞过的鸿雁,他就能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叹,表达了他的豪气;陈胜甚至还能穷极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深度思索和考问……刘文辉也是这样。从他的这副座右铭中可以看出,他不信天不信地,不囿于前人设下的任何框框套套的约束。刘文辉是个传统的中国军人,他是在历史厚重的程朱理学的乳汁喂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个人物。他的思想行为方式,都浸润了传统的儒家精神,程朱理学。可是,他又能在这个基础上脱颖而出;将传统的孔孟之道,程朱理学拿来为我所用,并有所发挥。由此,充分表现了他的才华,他的识见,他的抱负;表现了他的过人之处,确实难得!

刘文辉问站在一边看他写字的副官李金安,他这一笔字写得如何?

“军长的字写得实在太好了。”李金安认不了几个字,让他评论字,实在是难为他了。李金安说不来别的,只能说:“军长的这些字,一个个写得又黑又亮,就像军长一样,很有精神。”刘文辉听后哈哈一笑。

“金安!”刘文辉高兴地说,“你现在就把我的这幅字拿到春熙路‘诗婢家’去精裱,然后给我挂在书房里。”

“是。”李金安走上来,小心翼翼揭下这幅字,按刘文辉的吩咐办去了。 Wq8vB6Y8jcQja4DYrdxxOpxNXJp2UwC/VtE7+xOtx70NFM1GD05nFwjpfbzil8e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