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真有其事
《刑警本色》是根据本书改编的。现供职于《警探》杂志的作者张成功前天对记者说,无论书还是剧,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真人真事。
据介绍,1997年,公安部组织10个作家和10个省市公安厅刑警总队负责大要案的有关人员,筹划挑一些有影响的案子成书发行。张成功挑上了发生在四川内江(电视剧中的江洲)一起犯罪团伙特大枪杀案,并赴当地进行大量采访,包括省刑警总队副总队长刘长朴(剧中改名为王昌蒲,即王处长)。1998年1月,根据实地采访和大量案卷内容为基础的《刑警本色》出版。
张成功说,虽然与原著相比,电视剧《刑警本色》已有不小变化,但基本情节仍是真实的。例如,杀手罗阳、陈树明、郑海就用的是真人真名,剧中马卫东的原型是江卫东,刑警“萧文”的原型是熊小华,“张平”的原型是魏常平。现在他们仍在内江市警方工作而“潘局”的形象是由两个原型合成的,在原著中名为“大A”,现实中并未自杀。“万哥”也有原型,不过真名不叫“周诗万”,也不是原著中的“刘诗万”,据说,此人现已离开内江。
对有部分观众认为“萧文”“太纯粹了,现实中是否真有这样的人”的疑问,张成功特别说明,现实中的“萧文”(即熊小华)当时所处环境的压力比剧中所表现的还要大,冲突也更尖锐激烈,“熊小华当时‘枪不离身’。”
对此,张成功和导演张建栋解释说,一是担心会影响当地有关部门的工作,二是因为剧中也加进了一些发生在安徽省的案例,例如,“肖丽萍”的原型实际是在安。颧原名钟XX“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复杂的背景”,张建栋说。
正在上海家中准备和家人一起过年的王志文对记者说,本来没想到自己会出演“萧文”这个警察形象。
剧组找王志文时,他正在拍《找不着北》。“当时,我想,得找一个办法处理‘萧文’这个角色,他得不像警察。因为一来我本人外形就不像警察,二来呢。过去警察形象太多了,观众也可能有换换形象的要求。”王志文这样说。
定下来要演萧文后,王志文根据自己对角色的想法找编导,对剧本进行了逐场修改。王志文说:“对于一个执法者,一个道义上应公正的形象,应该让他纯粹起来,应该从正面弘扬一种精神。”
李幼斌说:“万哥,我也不知道‘老大’什么,要是一上来把周诗万往坏里演,可能就不成功了,”李幼斌说,“从艺术上说,周诗万这个角色有他自己的合理性,有他出现、成长的逻辑,不能简单地演绎。我也不知道‘老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但我抓住他成长的过程,抓住他的性格特点,就会演得比较舒服、顺畅了。”
王奎荣说‘潘局”:软变欠些层次。
王奎荣说,现在自己回过头看“潘局”,觉得不太满意:“他一开始非常正,后来到了这种地步,中间是怎么一步一步地转变的?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缺少了层次,缺少了转变的‘台阶’,形象就不那么合理了,观众也会挑毛病。我这样说可能有点求全责备,但演员就应该尽力诊释好人物形象。”
段龙是剧组从40多名青年演员中选了3次才选准的“罗阳”。
段龙现住在东四附近一座显得有些破旧的楼房中。“我刚从中戏毕业不久,说实话心中没底。别人拍戏时我就在旁边边看边学。拍过罗阳第尸场戏后,剧组在一起看效果,我只敢坐在最后一排。结束时刚要溜走,被导演叫住了,他对我说,你没问题。王志文也对我笑着点头。我一下子兴奋得出去跑了一大圈。”段龙对当时许多细节还记忆犹新。
段龙说自己人戏慢,但“一旦进去就让角色长在我身上”。拍戏时他经常琢磨角色,体会罗阳转变的生活和心理轨迹,“不怕想得多,就怕没多想。”段龙说,剧组中导演和那么多大牌演员对他帮助非常大。
——据《北京青年报》2000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