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纪家是崔尔庄的大户门,有九套九进院落,号称“九门九关厢”。九扇朱红大门朝北,面向后街,门口有石狮子、上马石。南边中街还有九扇中门,门内各有一条小巷直通后街,小巷里又有六扇朝东的小门通向每套院子。整个建筑群落青砖碧瓦,长檐斗拱,院内古槐参天,很有气势。当地民谣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数了北京数崔尔庄。崔尔庄哟崔尔庄,九门九洞九关厢。十字街头跑开马,南花园子立沙场。”大户门人多规矩也多,格外热闹。光是过年的鞭炮,都得用马车拉。

明永乐二年(1404),“迁江南大姓实畿辅”,纪氏家族从江南应天府(今南京)迁到献县,到了纪晓岚这一代,已历十四世。

献县隶属河间府,地处京畿,列国时期(前475—前221)筑城池,名为河间。先后属燕、赵、秦三国所辖。西汉初年设乐城县,明洪武元年(1368)并乐寿为献州,洪武八年(1375)降献州为献县。纪晓岚《滦阳消夏录》曾记:“余家距海,仅百里,故河间古谓之瀛州。地势趋东以而高,故海岸陡,潮不能出,水亦不能入。九河皆在河间,而大禹导河,不直使入海,引自北行数百里,自碣石乃入。”河间因九河在其间而得名,“九河”说法不一,据《尔雅》,当是鬲津、胡苏、覆釜、钩盘、絜、简、马颊、太史、徒骇这九条河。这九条河除马颊河、徒骇河外,都已不复存在于今。当然九河也不一定指这九条河,是一个泛指,形容河流之多。献县又是九河下梢,是清代的“钦定泛区”——皇帝亲自划定的水灾区域。

纪晓岚为日华书院所撰写的《碑记》中又说:“献县于河间为大邑,土地沃衍而人多敦本重农,故其民无甚富,亦无甚贫,皆力足以自给。又风气质朴,小民多谨愿畏法,富贵之家尤不敢逾尺寸,或遇雀鼠之讼,惴惴焉如临战阵。”同时,献县又是京畿人文渊薮,西汉初年,汉景帝刘启之子刘德封邑于此,称为河间王。从西汉到北朝时代,献县一直是王封之地,在这里封王的有十多人。至今,献县有着中国最为集中的汉墓群落。

刘德是一位一直被纪晓岚崇敬的人物。史称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被服儒术,六艺俱举。平生致力搜求古书,网罗儒生。刘德所在的时代,中国学术文化刚刚经历了秦始皇文化禁毁的扫荡,刘德有感于三代之书焚于秦火,他从民间得到先秦旧书,必精心誊写,留下原本,而以抄本归原主,并加金帛酬谢。消息传开,有祖传旧书者便不远千里竞相献书,因此刘德得书最多,几乎与汉朝廷相等。他多方招致儒生,在封国内筑“日华宫”,用来安置学士,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由毛公、贯公等讲授先秦典籍,毛传《诗经》由此从河间传出。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儒学复兴运动,就是从纪晓岚家乡这块土地上兴起。

当地民间盛传,纪晓岚的高祖纪椒坡当年从应天府上元县北迁时,中途曾遇到一个算卦先生告诉他们走到了牛上房、车上树的地方就是安身立命之地了。他们走到献县东九十里的景城村,这地方的屋子依河坡而建,都是平顶房,牛上了河坡,也就轻而易举上了房顶。纪椒坡果然看见有小牛在房顶上吃青草,又见一个农妇把纺车挂在树上,他眼前一亮,纺车也是车呀,于是就在这里安家了。这个故事其实说明献县早就是泛区了,它的民居风格和生活习俗,也全跟水灾有关系。

纪氏在当地落籍时,刚刚经历过近四年“靖难之役”的河间、沧州一带已经十分荒凉。那场皇权争夺战,“纵横河北数千里,杀戮几无孑遗,为前所未有之奇劫 。”沧州河间一带庶几变为无人区,十室九空,郊原废耕,狐兔出没,大片土地荆棘丛生。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就在这块战争的废墟上建起自己新的家园,开始了筚路蓝缕的拓荒。

纪晓岚家族,本族人自称“景城纪氏”。纪晓岚修的《景城纪氏家谱》载:“明永乐二年(1404),自应天府上元县迁献县,入安民里四甲籍,始居县东九十里之景城。”又载:“椒坡公卜居景城,籍则隶诸安民里。然景城是宣化一里,安民屯乃留福庄地也。《献县志》曰,邑有里有屯,民屯亦里也,以处客户。然则始为客户,故注籍于安民屯,厥后定居景城,而已注之籍不复改,虽子孙沿至今也。”

景城原本是一座县城,汉高帝五年(前202)时所置,那一年置渤海郡,渤海郡的治所叫浮阳,领二十六县,景城是二十六县之一。当时称为“景成”,隋时改“成”为“城”。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封河间献王刘德之子刘雍为景城侯,景城从此成为侯国,存四世七十八年。侯国废除后,并入成平县。到了北魏延昌二年(513),成平县治移景城,四年后,即北魏熙平二年(517),分瀛、冀二州之地置沧州。隋开皇十八年(598),成平县又改为景城县,归河间郡所辖。唐贞观元年(627),景城归属沧州。大历七年(772),再归瀛州,瀛州即河间。到了宋熙宁六年(1073)景城降县为镇,并入乐寿,即今献县,旧城址仍在。纪晓岚《滦阳消夏录》卷六记:“余族所居曰景城,宋故县也。城址尚依稀可辨。或偶于昧爽时,遥望烟雾中,现一城影,楼堞宛然,类乎蜃气。”今天景城之地仍沿旧名,只不过已成为隶属于沧州市沧县崔尔庄镇的一个行政村了。

张鹏翮曾撰纪晓岚曾祖纪钰墓志,纪其家世,略谓:

前明永乐间,迁大姓实畿辅,椒坡公自应天府迁河间之献县,是为纪氏之始祖。历七世而为庠生廷相,生廪生尧卿,生庠生坤,娶董氏,继娶宋氏。有丈夫子五,钰最少,娶河间增生王云鹗女,为王安人。生男二,长天澄,次天申。女三。孙男六:长策,次容舒,次符,次容雅,次容恂,次容端。

(张鹏翮《太学生纪公润生墓志铭》)

纪氏在景城注籍后以农为务,辛勤耕耘,繁衍生息,生齿日繁。到了纪晓岚这一代,已历十四世。明崇祯十五年(1642)河间兵燹,谱牒失传,二世至七世皆无考。八世以下可考者,定著四房。自纪晓岚的八世祖纪廷相(字柱石,明正德、嘉靖时人)后别为东门,纪晓岚十一世祖纪灏(字光吉)、纪钰(字润生)始迁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纪晓岚曾说:“今士人以宦科第皆在崔庄,故皆称崔庄纪,举其盛也。而余族则自称景城纪,不忘本也 。”

纪氏家族中第一个读书人就是纪晓岚的八世祖纪廷相,为诸生,著有《友于小传》二卷。该书所记述,皆为普通人家之家庭琐事,从细务琐事中阐述做人的道理和亲朋间的友情。成书于明万历十二年(1594)。

九世祖尧卿,是明廪膳生,亦有著述,惜已失传。

十世祖纪坤(字厚斋)为明廪膳生,“少有经世之志,谈兵说剑,恒从诸家侠游,然不欲以他途进 。”曾一生立志科考,屡试不中,直到六十四岁还奔波于科场。他一生参加了多少次科举考试,已无从考证,万历二十八年(1600)第四次科考落第时,他已经年满三十岁了。终究青云无份,以一介书生,息意逃禅,归隐田野。晚年隐居时,自伤文章无用,如同牡丹花一样华而不实,遂将所居取名“花王阁”。纪坤平生感遇,托之于诗。曾亲手编定六卷诗稿,后毁于兵燹之中。顺治年间,其妻翻检什物,在自家地窖的一口破箱子里检出纪坤手写草稿一束,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纪坤之子纪钰访到当时献县擅长草书的五公山人王余佑,经王余佑仔细辨认,整理经年,才梳理出一百多首诗,取名《花王阁剩稿》,藏于家中。或许是他的精神对纪氏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之后,纪氏家族科第蝉联,成为望族。

纪晓岚的曾祖纪钰,字润生,附监生,考授州同。纪坤第五子,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卒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享年八十五岁。纪钰幼时即才智过人,有“神童”之称。“于顺治壬辰(1652)岁贡入比监,斯时也,先帝临雍,严天威于咫尺,誉髦进讲,刻性命之精微,四库之旁,横经者十九,六馆之侧,负笈者三千,莫不听臣,对之如流。知天颜之有喜,固已名高珠树,望重瑶林矣 。”顺治皇帝定都北京,立国子监,设太学,纪钰以才学出众,被选送到京师国子监深造。一日顺治皇帝到国子监讲学,以《四书》《中庸》中相关问题提问,纪钰对答如流,颇受天语嘉赏,纪钰因此在国子监声名鹊起。《献县志》载,“钰即卒业,可推迁得仕进,以母老决计归养。母卒,事季兄终身翕好无间,从兄子破产,罄其田千亩鬻诸人,钰归自外,为赎归之,由是兄之子孙赖以存济。”

纪晓岚的祖父纪天申,字宠予,景城纪氏十二世祖,康熙四年(1665)生,卒于雍正十年(1732),享年六十八岁。以监生考职县丞。

纪家的家业,在纪天申这一代达到了极盛,纪家在周边村庄拥有大量土地,在淮镇有当铺,沧州运河畔上河涯有别墅,在银子旺(现属沧县的一个行政村)一带也有很多田产。

纪钰和纪天申,都是乡间乐善好施的士绅,《献县志》中多处记载他们的善举。康熙三十五年(1696)献县大饥,纪钰出谷二百斛为粥食,全活甚众。有负赀百余家,贫不能偿,“钰检券凡千四百金,召诸负户悉免之,因焚其卷,众泣谢去。”康熙四十二年(1703),献县一带遭受严重水灾,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纪天申和从兄纪天植开仓放粮,又在献县设粥厂,救活了很多百姓。康熙六十年(1721)、雍正元年(1723),先后捐粮一万数千石赈饥;雍正四年(1726),献县又连续发生水灾,纪天申一次捐出粮食六千石,开设粥厂,赈济灾民,救活灾民达三万之众。时任直隶巡抚的沈朝聘和布政使德明亲自为之悬匾表彰。纪天申还在淮镇创办义学,使穷苦百姓子女有书读,每年都要拿出一笔可观资金对学堂进行维护,深受百姓赞誉。

纪晓岚的父亲纪容舒,字迟叟,号竹崖,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是纪氏家族第一个踏入官场的人。他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举人,历任户部四川、山东二司员外郎、刑部江苏司郎中、云南姚安府知府,加三级纪录,后来回京做官,任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他又是一位精于考订、博闻强记的学者,著《唐韵考》五卷、《玉台新咏考异》十卷,俱录入《四库全书》。又有《杜律疏》八卷,载入《四库全书总目》。纪容舒一生三娶,元配安氏,生子纪晫;继配张氏,是沧州候选州同张棻(字雪峰)第二女,没有生育,年纪很轻就因病去世;又继配张棻第三女。他的第三任太太张氏生纪晓岚。

纪晓岚的伯父纪策、二叔纪符、三叔容雅、四叔容端也全是监生或廪膳生。 6LeAMKe92RU9jzh0lgRbOS9mkmrHFajyRqoTVVjxzuPRbJJIo20wwv3yh4W6yO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