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6节
隐形示形

退却的最后一个要求,是造成和发现敌人的过失。须知任何高明的敌军指挥员,在相当长时间中,要不发生一点过失,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敌人会犯错误,正如我们自己有时也弄错,有时也授敌以可乘之隙一样。而且我们可以人工地造成敌军的过失,例如孙子所谓“示形”之类(示形于东而击于西,即所谓声东击西)。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毛泽东认为,战争的双方都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主动或被动是和战争力量分不开的,因而也是和主观指导的正确和错误分不开的。在战争中,要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来争取自己主动和逼敌处于被动的情形。“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因而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

在战争中,毛泽东总是善于充分运用人民战争的有利条件,采取多种隐形示假的方法、手段,使敌人陷于错觉和不意之中,就我范围。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反“会剿”、反“围剿”中,毛泽东首先都要发动群众,封锁消息,掩护我军,使敌无从知道我军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发起攻击。当敌人认为自己的力量强大,采取多路分进合击,企图速战速决时,毛泽东则示形于弱,诱敌一路陷于孤立而歼灭之。如第一次反“围剿”中,当敌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时,毛泽东则以红军一部配合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广泛开展游击战,并使敌人陷于疲劳、饥饿状态,迫敌分散兵力,急于求成而出现为我歼击的战机;第二次反“围剿”中,当敌采取“长驱直入”的方针时,毛泽东则使我军主力隐蔽起来,使敌主力找不到决战的目标,劳师远征,疲于奔命,拉长战线,分散兵力,造成我各个击破的战机;几次反“围剿”作战,毛泽东总是根据实际情况“示形”造势,陷敌于错觉和不意之中,从而丧失其力量上的优势和主动。毛泽东多次强调,弱军同强军作战绝不能搞乞丐同龙王的比宝。“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我们要把敌人的眼睛和耳朵尽可能地封住,使他们变成瞎子和聋子,要把他们的指挥员的心尽可能地弄得混乱些,使他们变成疯子,用以争取自己的胜利。” lmowtOIm1rd1nxL7WRLtu/iB+SlbCg5pyl2UDpLYro1Cm+F0zSz1aZqG9vJ54HA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