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5节
“三结合”武装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还由于有人民自卫军和民兵这样广大的群众武装组织,和它一道配合作战。在中国解放区内,一切青年、壮年的男人和女人,都在自愿的民主的和不脱离生产的原则下,组织在……民兵的队伍中。没有这些群众武装力量的配合,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还由于它将自己划分为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两部分,前者可以随时执行超地方的作战任务,后者的任务则固定在协同民兵、自卫军保卫地方和进攻当地敌人方面。这种划分,取得了人民的真心拥护。如果没有这种正确的划分,例如说,如果只注意主力兵团的作用,忽视地方兵团的作用,那末,在中国解放区的条件下,要战胜敌人也是不可能的。

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结合”的人民战争武装力量体制,即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三结合”武装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独创的战争组织形式和斗争形式。

1927年底,毛泽东率领经过三湾改编的部队辗转到达井冈山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力抓好军队和地方的党建工作。毛泽东深知,没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形成核心,军队也好,根据地也好,都会松散无力,难以巩固和发展。到1928年2月,湘赣边界各县党组织初步恢复发展起来,有力提高了根据地人民的政治觉悟和部队的军政素质,使我党拥有了一支比较正规的军队。

1927年11月,毛泽东带领部队攻占茶陵,开始着手进行根据地政权建设,同时将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团体改造为正规红军。这样,到1928年2月,工农革命军由不足1个团发展为1个师2个团,并同当地农民运动紧密结合,摧毁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的旧政权,建立起新的工农政权以及赤卫队、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已具雏形。

为加强各种武装力量之间的配合,毛泽东指出:“现在各县赤卫队的枪支还是很不够,不如豪绅的枪多,红军必须继续在武器上给赤卫队以帮助。在不降低红军战斗力的条件下,必须尽量帮助人民武装起来。”在毛泽东指示下,红军在与敌人作战的同时,帮助地方建立和发展武装,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政权,使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经过一年多时间,创造了富有斗争经验的地方武装,这是十分难得的;这个地方武装的力量,加上红军第四军的力量,是任凭什么敌人也不能消灭的。”“三结合”的军事体制此时已走向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更强调“三结合”,指示要将部队融入人民群众中去,依靠人民群众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根据这个方针,八路军主力兵团主要实施机动作战任务,根据地内的地方兵团则固定在一定地区内执行保卫地方、巩固后方和配合主力兵团作战的任务,民兵游击队通常不远离家乡,或配合正规作战,或单独开展游击活动,保卫生产,保卫家乡。三种武装力量既有分工,又互相配合,机动灵活地打击了敌人,大量消耗、歼灭了其有生力量,确保了抗战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发挥出无穷的威力。1947年10月,晋察冀野战军在石家庄以北的清风店歼敌1.7万余人,“创晋察冀歼灭战新纪录”。此战的取胜,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野战军与地方兵团、人民群众很好地实现了“三结合”。在民兵和人民群众配合下,我军赢得了时间,两条腿的步兵赛过了敌人的摩托化部队,抢先到达清风店,占据有利地势,最终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I3HoN7neSJ7PAahjVpFaR9/sV3X8Zbo3iVqvH5xwT8A1z+dTtfNVQaHSjxzhGQI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