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节
“波浪式”推进

……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开辟、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站稳脚跟,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不断向外扩展战略空间。毛泽东、朱德这种犹如波浪推进一般的创立中央苏区的战略过程,也成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发展形式。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战争中军事力量对比的突出特点是敌强我弱,敌优我劣。革命力量要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实现解放全中国的目标,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因此,必须反对进攻时的冒进主义和防御时的保守主义。党和军队不能企图通过不停顿的进攻而速胜,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波浪式”推进的战略方针,逐步扩大军队,逐步发展红色区域,逐步形成革命高潮。他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说,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破裂时期,“我们的战略可以比较地冒进”,而在统治阶级政权比较稳定的时期,“我们的战略必须是逐渐地推进的”。

毛泽东认为,革命战争的发展规律同其他事物一样,不是径情直遂的,而是曲折的螺旋式上升的。因此,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不要幻想革命能一蹴而就,在进行军事斗争和建立红色政权时,只能采用“波浪式推进政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主要阵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确立了人民军队由赤卫队到地方红军再到正规红军的“波浪式推进”建军路线,并逐渐形成了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1929年,为实现“波浪式推进”,建立红军更加广阔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将目光投向了赣南、闽西地区。这里山林起伏,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而且因为远离大城市,交通不便,敌军调动困难,反动统治力量薄弱。这些客观条件却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便于形成较大的战略后方和补给基地。

蒋桂战争爆发后,红四军前委决定利用军阀混战的机会,重点建设赣南、闽西根据地,在更大范围的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至1930年5月,赣南、闽西根据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根据地,并为后来形成中央苏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wdgQoHuhO4Azsk1QfFPiUq9Sj3NXy20DXlESwBqFIMyX83okIUVcyuu0Ey5yKc3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