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支部建在连上

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1927年9月29日,一支约1000人的部队在毛泽东带领下,来到了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9月初,这支由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崇阳农民自卫军,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以及醴陵、萍乡、安福、莲花、浏阳农民约5000人组成的号称“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的武装,进行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遭到失败,总指挥卢德铭牺牲,部队伤亡惨重。此时,作为党中央代表的毛泽东更为着急的是,这支部队的思想基础薄弱,军官军阀作风严重,官兵灰心丧气,士气低落。为保留和巩固这支革命武装,使之成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的火种,毛泽东开始了改造这支军队的尝试。

在三湾村,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前委会议,决定部队进行改编。毛泽东宣布:一、改编军队组织,将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二、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班、排有小组,连设党支部,营、团以上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三、在军队内部废除旧制度,实行民主制度,建立士兵委员会,官长不准打骂士兵,官兵待遇平等。“三湾改编”使党在军队基层建立了组织,从而使党在政治上掌握军队有了基础。

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又一次重申:“每连建立一个党支部,每班建立一个党小组,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党代表制度,经验证明不能废除。特别是连一级,因为党的支部建设在连上,指导民运工作,同时要担任党的支部书记。事实证明,哪一个连的党代表较好,哪一个连就较健全,而连长在政治上却不易有这样大的作用。”1930年底,中共中央颁发《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明确规定连队党支部的性质、组成和任务。1932年,党中央颁发的《关于红军中党的工作的训令》提出,“支部是党在红军中的堡垒,连队是党的基本组织”,强调支部“要以提高战斗力为中心进行自己的工作,要根据战斗力的各种情况,在政治机关的领导之下,抓住工作的中心,以巩固部队的政治情绪,提高部队的战斗力”。1933年,总政治部制定并颁布了《支部工作纲要》,对支部的工作、支委工作、党小组长工作、党员训练、发展党员等做了详细规定,有效地加强了连队党支部的建设。这一根本制度在以后各次政治工作会议中都被强调。

“支部建在连上”,能保证党的领导深入群众。军队中党的任务,就是要团结和带领全军官兵为加强军队建设、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而奋斗。连队是军队的基层组织,是完成战斗和各项任务的基本单位。离开了连队,离开了基层,军队就会失去战斗力。党的支部不建在连上,党就抓不住士兵群众,军队就经不起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支部是党的领导机关和群众联系的桥梁,是团结与领导广大官兵的核心。只有把支部建在连上,才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基层,发挥基层党组织团结教育群众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和组织官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把党对军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变成广大官兵的实际行动。也只有把“支部建在连上”,才能使党的基础扎根在群众之中,倾听士兵群众的意见、要求,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并迅速反映到党的领导机关来,做出符合实际的决定,解决官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紧密团结广大官兵,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lRR5jFOCNBkDejuRF1w00IcxP69NIuE/A/NaqjrLeX3kSUaThOTMzihWEcaPLgb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