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棉袄二棉裤

“皮裤套棉裤,肯定有缘故。不是棉裤薄,就是皮裤没有毛。”东北人说起冬天的冷,总有一种傲慢,傲在自己见多识广,过过那种嘎巴嘎巴冷的日子。

我小时晚儿,为了避免煤气中毒,也为了省柴火,临睡之前,火都要灭掉。北山墙挂着厚厚的霜,空气是凝冻的。炕很热,人躺在上面,就像烙苞米面饼子,冰火两重天。每天萝卜白菜,清汤寡水,缺少荤腥,让我对寒冷异常敏感。

我念高中的时候,家里把一个四平方米的仓库腾出来给我做书房。我在墙上写了一副对联,勉励自己:“半间冻地寒天阁,一位承前启后人。”生在东北,我更加理解什么叫寒门、寒窗、寒士。

早晨起床,离开被窝那一瞬间,要经受一个严峻考验。线衣线裤、毛衣毛裤、棉衣棉裤,一层层地套。妇女穿个大襟儿袄,老爷们缅个大裤裆。高腰的缅裆裤,盖得住肚子和后背,缅裆也让小腹更暖和。棉袜、毛袜、毡袜子套上,最冷的天儿,要靠毡靴才能对付。毡靴硬得像荷兰木鞋,不能打褶儿,走路只能高抬腿,但极保暖。临出门,再戴上棉帽子、棉手闷子。手闷子和手套不一样,手闷子没有手指头,或者只有一个大拇指。这样武装起来,人就成了个蛹,一个灰黑色的蚕蛹。按照今天最时髦的说法,这是对寒冷最起码的尊重。

我的毡靴应该是继承来的老家底。汉族、满族和蒙古族杂居的地方,不缺毡子。

那时的小孩儿,或多或少都有冻疮,脸蛋儿和手背皲裂,从一道道小口子里,渗出紫红色的血迹。

女人爱美,哪怕在最困难的年代,也要给自己织一个长围脖。粉绿色的、湖蓝色的、大红色的、橘黄色的、藕荷色的、纯白色的,都是那个时候的最爱。

最正宗的东北过冬服装都在《智取威虎山》里。土匪的防寒装备都很好。对于老百姓来说,皮毛货是稀罕之物。传说中的狗皮帽子,其实并不都是狗皮的,也有貂皮的、獭兔皮的。一顶好皮帽子、一件皮大氅、一双高腰皮靴,是土豪完美的证明。

但真正的英雄还要有一件虎皮裙。杨子荣、孙悟空都有虎皮裙。这东西很稀少,我没见过真的。

对乡下人来说,一件对襟或斜襟的洋布面皮袄,是他的最爱。纽襻儿是衣服的唯一饰物。

要系好缅裆裤,没有一条像样的裤带不行。裤带是布面儿的,一拃宽,一庹长,系的时候要拧上劲儿,系好后再拧一个劲儿,向里一掖。还有两条细的绑腿用来缠裤脚儿。把裤脚缠上了,风就灌不进裤子里。这才算是妥妥的了。

东北人的日常服装是汉族和满族服装混搭的。可能是受到满族官僚马蹄袖礼服的影响,讲究点的老百姓的袖口,会缝一块毛皮袖头,更多的是两寸宽的浅色布料袖头。它的作用和被头一样,通过浆洗和捶打,就像是熨烫过的西装,非常板正,易于拆洗。

东北服饰的色彩以清灰为主,也有老蓝色的、灰褐色的、黑色的。男女没有多少区别。红配绿的向日葵图案,更多的时候是用来做被单,或者是墙纸,风靡东北半个世纪。

一年四季,女人都在做棉花活儿。棉袄、棉裤、棉坎肩、棉鞋都要做,每家的人口都不少。给每个人做一套,这一年也就过去了。我没见过什么人做棉帽子,棉帽子都是在集市上买的。

冬天过后,羊皮袄要收起来。女主人会找点儿烧酒,喷到油腻的羊毛上,再撒上谷糠,不断揉搓。最后把谷糠拍打下来,羊毛白得就跟刚买来一样。也有人说,最好是用大黄米面揉洗。这种事没有经历过,不敢想象。大黄米面是多么金贵的东西,什么人才舍得这么干呢?

老羊皮袄至少要穿两代人。即便是毛秃了,也还要派上其他用场。东北人不糟践东西。

只有非常讲究的城里人,才会有一件呢子大衣。呢子大衣只在上班路上或某个仪式上穿。早些前如果他还有一顶水獭的桶帽,就可以断定他是一个知识分子,成分很高。

再后来,男人羊绒女人貂儿。

民以食为天。但真排顺序,又说衣食住行,衣排在了食的前头。服装不仅保暖,还把人划出不同的身份阶层。我在东北生活几十年,又到岭南生活十几年,相较之下,南方人好吃,执着;北方人爱穿,讲究! 7WvGvH7EE+kNso0ZEMIx/pxlwFgbHFeUWoRCCd7MtZ70vZCbwCuLIr/v95UNFue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