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历史的划分

为了便于读者循着时代的发展历程解读本书,在此我想先和大家讨论一下历史的划分。

历史洪流延绵不绝,我们很难明确地划分各个时代。但为了让头脑中的思路更加清晰,本书会效仿近现代世界史中心——欧洲史(欧洲中心论)的时代划分方式,将整个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世”、“近代”以及“现代”。当然,亚洲、中东以及其他地区也会有其他的历史划分方式,但为了避免某些局限性,也为了让历史划分更具普遍性,在本书中我按照西欧历史的观点进行了如下梳理。

所谓“古代”(antiquity),即从早期文明建立到衰败的时代,一般特指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希腊爱琴海文明建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代。在古代文明中,建立起城邦制度、创造了希腊化文化的古希腊,以及在地中海创建了广阔帝国的罗马帝国都是极其重要的地区。

所谓“中世纪”(middle ages),一般指始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终于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的时代。在欧洲大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中世纪国家随之建立,法兰克王国(5世纪下半叶—10世纪)以及后续中世纪国家的诞生相继奠定了国王、诸侯、领主、农奴等阶级分明的封建社会基础。

放眼西欧,整个“黑暗时代”(Dark Ages)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伊斯兰和东罗马帝国,与14世纪左右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之间也存在着断裂。在这段历史中,12世纪开始出现了宗教裁判所,1348年暴发了第二次世界性鼠疫……

但即便是在黑暗时代中,也诞生了“12世纪文艺复兴”这一新兴文化。“12世纪文艺复兴”这个词语是用来描述“即使在12世纪的西欧,也能感受到古典文化的复兴以及文化高潮的星星之火”这一事实。“12世纪文艺复兴论”抛去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既定定义,从强调中世纪与近世、近代的连续性观点出发,谋求对中世纪的重新评价。在这段黑暗时代中,古典文化经由伊斯兰-拜占庭文化再次传入欧洲,并获得了再生。现如今,这一时代的方方面面也都得到了更加全面的评价和定义。

对于西欧历史中出现的“中世纪”一词,其实还有代表其他时代的可能。比如,在其他地区也有将某个时代称为“中世纪”的情况,但那并不一定和西欧历史中的中世纪同属一个年代。而且很多情况下,“中世纪”一词并非用于时代划分,比如在英语表述中,与日本史相关的“中世纪”会使用“feudal Japan”(封建日本)或“medieval Japan”(中世纪日本)的字眼。

此外,在伊斯兰历史上,从7、8世纪到13世纪左右,一直都是伊斯兰帝国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的天下,之后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99—1922年)日渐强大,其统治长达6个世纪之久。阿拔斯王朝虽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民族众多,疆域横跨伊比利亚半岛及蒙古,但随着909年法蒂玛王朝、932年布韦希王朝、1038年塞尔柱王朝的相继建立,其统治逐渐形同虚设。从阿拔斯王朝灭亡到奥斯曼帝国超越土耳其的区域国家建立伊斯兰世界帝国(即1517年马穆鲁克王朝灭亡),这段历史可以概括为伊斯兰历史上的“中世纪”。

所谓“近世”(early modern period),始于15世纪,至16世纪上半叶,指东罗马帝国灭亡、意大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带来新教诞生以及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所处的时代,主要特征是“君权神授说”(认为国王的统治权是基于上帝特殊恩赐的政治思想)、“重商主义”(通过贸易积累贵金属来增加国家财富的经济思想)以及“绝对主义”(专制王权,即君主拥有绝对权力的政治形态)的确立。

所谓“近代”(modern period),成熟于18世纪后期,终结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的签订,象征着欧洲30年战争的结束,也标志着现代主权国家开始形成。法国大革命(1789—1799年)后,市民社会开始成立;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19世纪)后,资本主义(以通过生产资料私有制获得利益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得到迅猛发展;拿破仑战争(1799—1815年)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一系列象征着走入近代的标志开始出现——“国家”“社会”“经济”等诸多新面貌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在这个时代中,继绝对主义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启蒙主义(主张理性思维普遍性和不变性的思想)和自由主义(重视个人权利和自由活动的思想),市民社会成立后促使欧洲各国走向统一,如今的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就在此时诞生。随后,各国开展的国际政策和殖民竞争致使帝国主义急剧扩张,作为其反抗力量,社会主义开始崛起。

在西欧历史上,“近代”和“现代”以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分界,但同时,“近代”一词又蕴含着“当今政体和国际社会的时代(即现代)之前的时代”的意思。所以对于亚洲历史来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才标志着亚洲进入“现代”阶段。因此,西方列强的殖民时代——从鸦片战争(1840—1842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才是亚洲历史上的“近代”。

所谓“现代”(contemporary period),即从1918年第一世界大战结束,一直到现在的时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法西斯联盟和由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国家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国间爆发了战争。日本参战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反法西斯同盟国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随后,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对峙,拉开了近50年的冷战序幕。随着1990年东西两德完成统一,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最终落下了帷幕。

美苏冷战以后的现代,与我们如今生活的时代直接相连。冷战以自由主义阵营取得最终胜利而告终,这也意味着意识形态对立结束,这在东西方学术界也掀起了一轮“历史终结”的狂潮。在经济体制方面,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政策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席卷世界,原东方阵营的俄罗斯和中国也被纳入其中。

进入21世纪后,全新的世界格局逐渐显露雏形,中国作为经济军事大国迅速崛起,“美中争霸”的世界格局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近年,学术界发展起一个名为“全球史”(global history)的新兴研究领域。该领域试图摆脱对某地区历史的纵向把握,不再孤立地研究一个民族或国家,而是以世界整体的连贯性、人类群体的关联性为出发点,通过全球视野来构建全新的世界历史。在此之前,我们可以在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历史研究》(详见第296页)等书中窥见以全球视角理解人类历史的历史认识论,但在全球史领域中,历史研究彻底一改过去的西方中心论,开始着眼于数百年间的长期发展趋势,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考察历史。

彭慕兰的《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详见第312页)通过对比同处欧亚大陆的欧洲和东亚,阐明了欧洲因在煤炭资源方面享有地利而使得经济开始飞速增长(大分流)的原因,并修正了以18世纪为中心的近世世界史。此外,安德烈·冈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详见第310页)认为,无论是近代以前,还是近代以后,全球经济的中心一直都在亚洲,需要重新修正以伊曼纽尔·莫里斯·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详见第302页)为代表的“欧洲中心主义”(Eurocentric)历史观。 evcHHHcDbu5mLRJMh/d/Z8liXa7ELk18RQ9TpglL7B6rFFMY4YH8umDHN/EpYco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