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朱光潜逃难途中夜宿过的天津万国桥(今解放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闻一多、朱光潜等教授们不得不携带家眷,南下逃难。

朱光潜在散文《露宿》中对逃难经历有精细地描写:“由平到津的车本来只要走两三个钟头就可达到,我们那天(8月12日,距北平失陷半月)整整地走了18个钟头。晨8时起程,抵天津老站已是夜半。……马路两旁站着预备冲锋似的日本兵,刺刀枪平举在手里,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我们的命就悬在他们的枪口刀锋之上,稍不凑巧,拨剌一声,便完事大吉。没有走上几步路,就有五六个日本兵拦路吼的一声,叫我们站住。”

闻一多治印(1946年)赵沨 摄

清华、北大、南开三校一千六百多名师生长途跋涉,先到湖南长沙组建临时大学。1938年2月,战火逼近湖南,师生再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战时昆明经济凋敝,联大教授们生活急剧恶化。闻一多全家老少八口,他的薪水不足以养家,生活捉襟见肘。他卖掉皮大衣、书籍换钱买米,最后做起了篆刻生意。篆刻既可增加收入,又不失风雅,很符合他的身份。他说:“我还有一双手,别的劳动不会,刻图章的力气还有呀!”

西南联大教授浦江清用骈体撰写的《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

闻一多挂牌治印前,浦江清教授精心写了一篇文采斐然的骈文《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浠水闻一多教授,文坛先进,经学名家,辨文字于毫芒,几人知己;谈风雅之原始,海内推崇。……”校长梅贻琦获悉,联合冯友兰、朱自清、潘光旦、蒋梦麟、杨振声、罗常培、陈雪屏、熊庆来、姜寅清、唐兰、沈从文等十一位教授具名推荐,完成了一份文化含量极高的广告。

抗战时期的朱光潜(右)

多年后,有学生在回忆录里记载了一件“厚积落叶听秋声”的趣事。一次,几名学生受邀到朱光潜家中喝茶。当时正值秋天,朱光潜家的院子里积着厚厚的落叶,走上去飒飒地响。一名男生见状拿起一把扫帚说:“我帮老师把这些枯叶扫掉吧。”朱光潜赶紧制止说:“别别,我等了好久才存了这么多层落叶,晚上在书房看书,可以听见雨落下来、风卷起的声音。这个记忆,比读许多秋天境界的诗更为生动、深刻。”可见朱先生教学中的诗学,并非仅仅是读读古诗,还要在生活中保持趣味和审美。

(由于年代久远,以上原图均为模糊黑白照,彩色复原效果经由AI技术处理。)

写在“西南联大通识课”丛书出版前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为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辗转南迁,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在极度简陋的环境中坚持办学。近九年的弦歌不辍中,西南联大以文化抗衡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竖起了一座高等教育史的丰碑,为国家和民族留下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的同时,亦为现代的中国在对话世界的过程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在艰难岁月中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赢得世界的认可。

时光虽然过去八十多年,但是西南联大以其坚守、奋发、卓越,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寻求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民族富强的道路上的决心。西南联大以她的方式在教学、科研、育人、生活、服务社会等多维的方面,既为我们记录了他们对古老中国深沉的爱,也以时间画卷展现了他们在民族危亡时始终坚定胜利和孜孜寻求中国现代化的出路,并且拼命追赶着世界的步伐。为此,我始终对西南联大抱有着崇高的敬意和仰望。

我想这套书的出版,既是为历史保存,也是为时代讲述。从书中我们可以从细微处感知那一代人他们是那么深沉地爱着她的国家,爱着她的人民。我们会发现,抗战中的西南联大从历史走来,回归到了百年的民族梦想和现代化的道路中来审视她的价值。我想,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历史从未走远。

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来做引:读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期待读者在选读中,我们一起可以慢慢从历史、哲学、文学、美学等一个个侧面品味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是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这便是我读这套书的感受。是为序。

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
李红英
于西南联大旧址
2022年10月12日

编者的话

西南联大诞生于民族存亡之关头,与抗日战争相始终。前后虽仅存8年多时间,但其以延续中华文脉为使命的“刚毅坚卓”,“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西南联大碑文语),培育了众多国家级、世界级的人才。不仅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伟大奇迹,更引领思想,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绚烂篇章。

弗尼吉亚大学约翰·伊瑟雷尔教授说,“这所大学的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西南联大通识课”丛书,正是我们以虔诚之心,整理、保留联大知识遗产所做的努力。

联大之所以学术、育才成果辉煌,是因其在高压之下仍坚持教授治校、学术自由的校风宗旨,也得益于其贯彻实施通识教育理念。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指对所有学生所普遍进行的共同文化教育,包括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的熏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人皆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完备学生知识结构,让其“通”和“专”的教育互为成就,进步空间更大。

近年来,“通识”学习需求在社会中表现得越来越普遍,对自己知识素养有所要求的人,亦会主动寻找通识读物为自己充电。这让我们产生了将联大教授的讲义、学术成果整理编辑为适用当下的通识读本的想法,也为保留传承联大知识遗产做出一点小小贡献。

通识课得有系统性,所以我们先根据学科框架设定章节,再从联大相应教授的讲义或学术成果中选取相应内容构成全书。

即便我们设定了每本书的主题,但由于同时选入多位教授的作品,因教授风格之不同,使得篇章之间也显示为不同风格。不过,这也正好是西南联大包容自由、百花齐放的具体表现。

联大教授当时的授课讲义多有遗失,极少部分由后人或学生整理成书。这些后期整理而成的出版物,成为我们的内容来源之一。更多教授的讲义,后被教授本人修订或展开重写,成为其学术著作的一部分。其学术著作,就成为我们的又一内容来源。因此,我们的“西南联大通识课”丛书基本忠实于联大课堂所讲内容,但形态已经不完全是讲义形态。

为了更清晰地表现通识课读本结构,我们对部分文章进行了重拟标题以及分节的处理,具体在书中以编者注的方式给予说明。

由于时代语言习惯不同形成的文字差异,编者对其按现今的使用方法作了统一处理。译名亦均改为现在标准的通用译名。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分上、下两编及一堂附加课,上编“中国诗学七讲”由朱光潜先生以艺术、美学、心理学等现代视角全面分析讲解中国传统诗;下编“中国特色之律诗研究”由闻一多先生讲解律诗的知识和艺术特征;附加课“一堂词的赏析课”由浦江清先生讲授词曲美学特征,并重点讲解具有传奇色彩的《菩萨蛮》和《忆秦娥》。 kDoBhqd+/JMFoA8Ki0vUaRhKivu5EI5T3qHpQOfll2exERbgDLn497Z2VQjkybi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