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仁义军

公子目夷回到都城睢阳(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和司马公孙固商量怎么去抵御楚国人。公孙固说:“请公子先即位,才能号令全国,安定人心。”大臣们向来佩服公子目夷,就立他为国君。公子目夷也不推辞。他们两个人计划停当,赶紧派兵把守睢阳城。没待多大一会儿,楚国的大军到了城下。大将斗勃大声对宋国人说:“你们的国君在我们手里呢!杀他、放他全看我们的了。赶快投降,还能保住他的命!”公孙固站在城楼上,说:“我们已经有了新君了,那位旧君就送给你们吧!要我们投降,你可别想了!”楚成王就下令攻城。可是城上的箭和石头就像暴雨夹着雹子似的打下来,打伤了不少楚国的士兵。楚国人一连打了三天,睢阳城还是打不下来。楚成王弄得没有主意了。他说:“宋国人不要旧君,把他杀了吧!”成得臣说“大王曾经说过宋公不该杀害鄫子。要是大王杀了他,不是跟他学吗?再说,宋国已经有了新君,那么杀一个宋公,就像杀一个普通的俘虏一样。还是放了他吧。”楚成王说:“打不下他们的城,还放了他们的国君,这太不像话了。”成得臣觉得随随便便地把宋公放了也不好,就说:“办法倒有一个。这回开会,齐国和鲁国没来。齐国跟咱们多少有点来往,齐侯也挺尊敬咱们。只有鲁国向来瞧不起咱们。咱们不妨用软中带硬的手腕,请鲁侯来开会。比如说咱们从宋国那儿得来的东西,送一部分给他,请他来处治宋公。他害怕咱们,不敢不来。国书上还得写些咱们尊重鲁侯的话。他一定会替宋公求情。咱们做个人情,就把鲁国拉过来了。这样一来,中原的大国都归附了楚国,大王就是霸主了。”楚成王连连点头,就这么办了。

鲁僖公果然赶来了,先和中原的诸侯见了面,和大家谈了一会儿。郑文公曾经受过天王的嘱咐去归附楚国,就提议请楚成王做盟主。别的诸侯心里不乐意,嘴里可说不出来。鲁僖公开口说:“做盟主必须注重道义,才能够叫人佩服。现在楚国凭着武力,拿住了宋公,谁能服呢?要是他们立刻放了宋公,大家订立盟约,我也就没有话说了。”大伙儿全赞成鲁僖公的主张,向楚成王替宋襄公求情。楚成王就“顺水推舟”地让宋襄公去跟诸侯们相见。宋襄公受了一肚子的委屈,眼泪往肚子里咽,脸上还得装着乐,谢过他们,跟他们订了盟约。楚成王和诸侯们才各自散了。

宋襄公放了出来,命是保住了。可是他听说公子目夷已经做了国君,就觉得不好再回睢阳去,还不如跑到别国去吧。他哪儿知道公子目夷是为了救他的命才那么办的。宋襄公正在纳闷儿,公子目夷已经派人来接他了。他又是喜欢,又是害臊,好像败子回家似的回到睢阳,重新做了国君。可是他这回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羊肉没吃上,惹了一身臊”,这份委屈太大了。受了委屈要是不去报复,还像个大丈夫吗?可是向谁去报复呢?当然不能向楚成王去报复,因为这种蛮子,反正没法治。还是把楚王当作不懂事的野兽,饶了他吧!那么谁是该受责备的呢?他又想起滕子和鄫子来了。他以为强国欺负弱国,还能说“情有可原”,小国欺负大国,简直是“罪该万死”。比如说,郑是小国,按理应当尊敬宋国;可是那个该死的郑伯竟敢胆大妄为,提议请楚王为盟主。宋襄公越想越气,不由得一肚子的闷气全要发在郑文公头上了。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要带着公子目夷和大司马公孙固去征伐郑国。满朝文武全不同意。宋襄公生了气,说:“大司马也不去?好,那我就一个人去吧!”他们只得顺了他。郑文公急忙打发使臣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派成得臣和斗勃带领着大队兵马直接去打宋国,急得宋襄公连忙赶回来。大军到了泓水(在今河南柘城一带;泓:hóng),楚国人已经在对岸了。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国的兵马到了这儿,是为了咱们去打郑国。现在咱们回来了,还可以跟楚国讲和,何必跟他们闹翻脸呢?再说,咱们的兵力也比不上楚国,怎么能跟他们打呢!”宋襄公说:“怕他什么,楚国兵力有余,仁义不足,咱们就是兵力不足,仁义可是有余呀!兵力怎么能抵得住仁义呢!”他一直想要做霸主,上回叫楚国人开了个玩笑,受了一肚子的气。宋国的兵力既然不是楚国的对手,他就想出一个打胜仗的法子来,那就是用“仁义”去打倒“武力”。可是“仁义”是个摸不着边的玩意儿,总得做出点东西来,人家才能够瞧得见。宋襄公可有这种聪明劲儿。他用一个极简单的法子把那摸不着边的想头做成一个符号。他做了一面大旗,上面绣着“仁义”两个大字。在宋襄公心里,好像有了法宝就能降妖。万没想到那批妖魔鬼怪不但没给吓跑,反倒从泓水那边渡到这边来了。

公子目夷瞧着楚国人忙着过河,就对宋襄公说:“楚国人白天渡河,明摆着料到咱们不敢去打他们,咱们趁着他们还没渡完的时候,迎头打过去,一定能够打个胜仗。”宋襄公一想,这是一种考验,考验他能不能坚持信念。他早明白武力是武力,仁义是仁义。既然要用仁义去打败武力,就不该取巧。要是他取了巧,他的信念可就破了,仁义的法宝也不灵了。他指着大旗上的“仁义”两个大字,说:“哪儿有这理呀?敌人正在过河的时候就打过去,还算得上讲仁义的军队吗?”公子目夷对于那个符号可不感兴趣,一瞧楚国人过来,乱哄哄地正排着队伍,心里急得跟什么似的,又对宋襄公说:“这会儿可别再待着了,趁他们还没排好队伍,咱们赶紧打过去,还能够抵挡一阵。”宋襄公骂他,说:“呸!你这个不懂道义的家伙!别人家队伍还没排好,怎么可以打呢!”

楚国的兵马排好了队伍,就像大水冲塌了堤坝似的涌过来。宋国讲“仁义”的军队哪儿顶得住哇!公子目夷、公孙固、公子荡拼命保住宋襄公,可是宋襄公的大腿上早已中了一箭,身子也有几处受了伤。那面“仁义”大旗委委屈屈地给人家夺了去了。公子荡不顾死活,挡住了楚国人。公子目夷保护着宋襄公赶着车逃跑。公子目夷瞧着愁眉苦脸的宋襄公,又是恨他,又是疼他,问他说:“您说的讲道义的打仗就是这个样儿的吗?”宋襄公一边理着花白的头发,一边揉着受了伤的大腿,说:“依我说,讲道义的打仗就是以德服人。比如说,看见已经受了伤的人,可别再去害他;头发花白了,可别拿他当俘虏。”公子目夷说:“如果怕打伤敌人,那还不如不打;如果碰到头发花白的就不抓他,那还不如让他抓去呢!”

宋襄公逃回睢阳,受了很重的伤,不能再起来了。他嘱咐太子说:“楚国是咱们的仇人,千万别跟他们往来。晋国的公子重耳挺有本领。要是他能够回国的话,将来一定是个霸主。你要好好地跟他打交道,准没错儿。”

宋襄公为了帮助齐国,吃了不少的苦头,可是齐孝公反倒归附了楚国。这叫那一伙子跟着公子重耳待在齐国的晋国人大为抱不平。他们觉得齐国的黄金时代已经跟着管仲、齐桓公一同过去了,新君没有多大的能耐。他们就是再待下去,也没有什么指望。赵衰他们就打算离开齐国,投奔别的国去。

古籍链接

襄公曰:“楚兵甲有余,仁义不足;寡人兵甲不足,仁义有余。昔武王虎贲三千,而胜殷亿万之众,惟仁义也。以有道之君,而避无道之臣,寡人虽生不如死矣。”乃批战书之尾,约以十一月朔日,交战于泓阳,命建大旗一面于辂车,旗上写“仁义”二字。

公孙固暗暗叫苦,私谓乐仆伊曰:“战主杀而言仁义,吾不知君之仁义何在也?天夺君魄矣,窃为危之。吾等必戒慎其事,毋致丧国足矣。”

至期,公孙固未鸡鸣而起,请于襄公,严阵以待。

且说楚将成得臣屯兵于泓水之北,斗勃请“五鼓济师,防宋人先布阵以扼我”。

得臣笑曰:“宋公专务迂阔,全不知兵,吾早济早战,晚济晚战,何所惧哉?”天明,甲乘始陆续渡水,公孙固请于襄公曰:“楚兵天明始渡,其意甚轻,我今乘其半渡,突前击之,是吾以全军而制楚之半也。若令皆济,楚众我寡恐不敌,奈何?”

襄公指大旗曰:“汝见‘仁义’二字否?寡人堂堂之阵,岂有半济而击之理?”公孙固又暗暗叫苦。

须臾,楚兵尽济,成得臣服琼弁,结玉缨,绣袍软甲,腰挂雕弓,手执长鞭,指挥军士,东西布阵,气宇昂昂,旁若无人。公孙固又请于襄公曰:“楚方布阵,尚未成列,急鼓之必乱。”

襄公唾其面曰:“咄!汝贪一击之利,不顾万世之仁义耶?寡人堂堂之阵,岂有未成列而鼓之之理?”公孙固又暗暗叫苦。

楚兵阵势已成,人强马壮,漫山遍野,宋兵皆有惧色。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四回》 +cjfYApT9+aTbOtsAtFQe2DuKIIf6U35see17soAKpqhqKiaCqTALDHat3ad9Ge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