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四
FOREWORD

我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智能手表显示的静止心率。如果手表显示我的心率在40至50之间,表明我比较放松;如果心率达到了60左右,这提醒我要格外注意,可能我最近的压力有点大。接下来,我便会在洗漱完毕后穿上衣服和跑鞋,出门跑步。

当我跑步时,我会始终监测自己心率的情况。当我的心率变快时,我会把跑步的速度放慢;当我的心率过慢时,则会加快奔跑的速度:我需要始终把心率控制在区间2(Zone 2)规定的范畴以内。我跑完5公里通常需要32分钟,平均心率141(在区间2的底部),最大心率167。

跑步结束后,我一回到家,就会冲上一杯咖啡,以“从心出发—打个心率卡”为主题在手机上写下一段400字左右的跑步日记,分享到千人规模的长寿科技社群。

我一贯是体育差等生,没有任何擅长的运动,大学毕业时甚至需要参加体育补考才拿到毕业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激发了我对运动的热情,我从那年的12月初开始跑步,截至2023年10月,跑步已经陪伴了我15个春秋。从55岁到70岁,我完成了130多场马拉松。目前,我的最大摄氧量是46,70岁的我拥有一颗50岁的心脏、40岁的骨密度,以及6块腹肌。

2023年初,我开始撰写有关长寿科技方面的文章。在我为写文章收集资料时,曾看过一期名为“乔·罗根体验”的播客,在该播客中,乔·罗根与彼得·阿提亚展开了一场以“运动与健康长寿”为主题的对谈。彼得·阿提亚说:运动是最好的良药。

除了外科医生的身份之外,彼得·阿提亚还是一位耐力运动达人,他从小练拳,经常跑步,还在公开水域进行长距离游泳,游泳过后,他还会骑自行车。阿提亚医生的人生目标是在当地的一场20公里自行车个人赛中获胜。

在运动这一点上,我和彼得·阿提亚的理念是一致的。2023年1月15日,我在个人公众号上发表了《看看如何让科技帮助爸妈长寿》一文。随后,在3月下旬的一次活动中,我分享了自己通过运动减缓身体老化速度的故事,引发了很多人的兴趣。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和王煜全老师在2023年4月中旬开始酝酿创办“长寿科技社群”。

非常巧合的是,就在那时我了解到彼得·阿提亚刚刚出版了 Outlive: The Science and Art of Longevity 一书(本书的英文版)。读完之后,我深感这是一本关乎如何延长健康寿命的实践指南,也是长寿科技社群学员必读的指导书。

今年4月21日,长寿科技社群开始招募学员,仅花了一周的时间,500人的社群就招满了。到了9月下旬,社群开始扩容,继续招募新学员。学员在社群里学习与实践的第一模块便是“从心出发—打个心率卡”,我们还借鉴了本书中关于有氧效率2区训练等内容。社群的1000名学员都从彼得·阿提亚在书中的精彩阐释中受益。

这本书的正文足有400多页,分成了3个部分,共17个章节。全书的特点被我概括为9个字:成体系、接地气、真普惠。

1.成体系。

《超越百岁:长寿的科学与艺术》这本书的目标很明确:它绝非长寿宝典,也不是教有钱人如何长生不老,而是专注于帮助普通人延长健康寿命。有预测,到2035年中国大陆地区的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1.3岁。然而,有光的地方必然有阴影,现代医疗在延长年龄寿命(lifespan)的同时,并未显著延长健康寿命(healthspan)。

2019年7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7岁,但健康预期寿命则为68.7岁,也就是说,居民平均大致有8年以上的时间都在带病生存。由此引发的“自己受罪、家人受累、社会医药资源浪费”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如何缩短居民带病生存的年限,是摆在中国社会面前一道亟须破解的难题。在延长健康寿命这一点上,《超越百岁:长寿的科学与艺术》一书给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要建立目标—战略—战术这样的锻炼体系并进行实践,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锻炼和吃补品上寻求捷径。在树立了具体的目标之后,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如何延长健康寿命的整体方法(战略),其中包括有科学依据的概念框架或者心理模型。运动、营养、睡眠、情绪健康、药物和补充剂将成为我们战术的一部分。要知道,延长健康寿命其实就是提升我们的肌肉力量、有氧基础、骨密度、稳定性和平衡能力。每个人都要制定出符合个人目标的训练计划,而不要采用某个通用的标准。

2.接地气。

一方面,《超越百岁:长寿的科学与艺术》是一部非虚构佳作,尽管该书属于科学领域,但读起来引人入胜,故事鲜活、语言风趣。彼得·阿提亚和第二作者比尔·吉福德携手,把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话题写成了一部非虚构畅销书,真的很了不起。另一方面,彼得·阿提亚的临床实践经验丰富,书中的观点和实际操作都来自临床患者的真实经历。同时,彼得·阿提亚还是 The Drive 播客(每周更新一期)的主持人,他通过采访不同领域的专家,在与嘉宾互动的过程中,获得了社会、科技等多方面的最新资讯。

试想一下,如果彼得·阿提亚不是一位临床外科医生、一位著名的播客主持人,也没有和本书第二作者比尔·吉福德进行合作,那么,书中就将会充斥着呆板的数据和令人生畏的专业术语,绝不会以一本接地气的畅销书的面目为我们所知。

3.真普惠。

吴声在“新物种爆炸”的年度演讲中说:“真正的普惠,就是让专业精神抵达日常生活。”在《超越百岁:长寿的科学与艺术》一书中,我见证了本书能够抵达大众日常生活的真正普惠:例如区间2的有氧基础训练。有了可穿戴产品,每个普通人都能像医生一样了解自己的心率情况,通过关注心率的变化进行训练,从而建立扎实的有氧基础。区间2的训练还可以让线粒体更健康,增强人的代谢灵活性,提升最大摄氧量。

《超越百岁:长寿的科学与艺术》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惊涛骇浪中,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掌舵、导航。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增长各方面的见识,掌握一定的医学、运动以及科技知识。明确自己的生命之船将驶向何方,有识别航程中的大小风险的能力,勇于走出舒适区,直面各种挑战。我命由我,不由天!

——田同生,长寿科技社群主理人、完成130场马拉松的作家
2023年11月 IzY4sIlygu0X8QJFWfr3vZ3HJ6vqNoPY7DmdIX6GibQHCVaAHIeE5DEMQKw8kSW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