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语言服务高端人才需求视域下的DTI设置构想

李雯 李孟端(海南师范大学,海口571158)

【摘要】随着语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包括口笔译领军人才、语言服务管理人才、翻译技术研发人才、语言服务行业研究人才和翻译专业师资在内的五类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五类人才均以翻译为基础,为翻译服务。本文针对这五类高端人才的需求,并结合国外专业博士的优秀实践,对翻译专业博士DTI的培养目标、入学选拔、学习年限、导师配置、培养模式、学位论文和质量监管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语言服务;高端人才;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

1 引言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自2007年设置以来,培养单位和培养人数持续增长。尽管MTI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口笔译人才,但现有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完全满足翻译行业乃至整个语言服务业对高端翻译人才的需求(穆雷 等,2013)。黄友义(2018)在总结翻译事业服务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成就时,提到目前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专业翻译人才的极度缺乏。语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专家级语言服务人才已经出现了极大的供需不平衡。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国家进一步开放专业博士设置的范围,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正是乘国家全面发展专业博士学位教育的东风而成功设置(穆雷,刘馨媛,2022)。由此,如何设置翻译博士专业学位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已被正式提上议程。

2 语言服务业五类高端人才的需求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步伐不断加快。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中国优秀文化和先进发展理念等“软力量”的“走出去”也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赋予语言服务事业更多的使命,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对高层次专业精英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总体而言,语言服务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五类:口笔译领军人才、语言服务管理人才、翻译技术研发人才、语言服务行业研究人才和翻译专业师资。DTI人才应获取“五能”(能做、能管、能研、能教、能询)中一种以上的能力(王铭玉,2021)。这五类人才均以翻译为基础,为翻译服务,他们或需要丰富的翻译经验和娴熟的翻译能力,或需要熟悉翻译流程和翻译管理,或需要针对翻译行业所需研发相关的技术,或者可以胜任专业翻译教学。对比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反观三次MTI评估的结果可以发现,现有MTI教学难以实现对以上五类高端人才的培养。

(一)口笔译领军人才。语言服务需求近年来从以外译中为主逐步转变为以中译外为主,而且翻译语种不断增多,翻译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根据中国翻译协会的统计,2011年中译外占据整个翻译市场工作量的54%,第一次超过了外译中的比重,使中国翻译市场从输入型为主转变为以输出型为主(黄友义,2018)。在对外输出的进程中,有三类翻译需求的规模和影响较大。一是中央文献和时政类信息,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国家领导人著作等;二是中国优秀文化典籍以及现当代文学作品;三是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化竞争中旺盛的翻译需求,如华为公司产品多语言本地化翻译需求日均约400万字,重要外事活动和发布会笔译需求日均30万字外加120小时口译,年翻译量10亿字以上。无论是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新时代思想,还是助力中国企业国际化行稳致远,都需要大量高端口笔译领军人才。

例如,在时政文献类翻译等著作的外译和每年的两会口笔译实践中,除了对基础翻译团队成员的翻译能力和翻译经验要求很高之外,还需要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等领域相关的专家,以及母语为译入语的语言专家一起,反复多次讨论修改,尤其是对不断产生的时政类新术语译文的敲定。

而对于企业的口笔译领军人才,以华为公司对高级别译员的能力描述为例:

表1 华为高级别翻译人员任职资格要求

(笔者根据华为翻译中心任职资格标准整理)

华为公司对高级别译员的能力描述多维立体地展现了跨国运营企业对高级别翻译人才的具体能力要求,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符合企业文化价值观导向的职业技能。从专业技能方面来看,不仅要求翻译人员有娴熟的双语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翻译/编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翻译/编辑能力不仅是单纯从书本可以获得的静态知识,更多的是需要高级别翻译人员深入一线了解海外用户的需求和反馈,熟悉译入语国家的用户阅读和文档使用习惯,掌握同行业的最佳实践、先进的写作方法论、用户体验设计以及同行业产品资料分析。

王巍巍、穆雷(2018)将翻译人才定义为“掌握翻译专业知识,具备翻译专业技能,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等翻译专业素养,能够从事语言服务行业相关工作的人”。具体而言,口笔译领军人才或能够针对我国传统文化、当前政治术语,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专业翻译中疑难问题的解决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或个人翻译交付质量持平/超越领域同行精品水平,推动企业快速优质化发展。由此可见,翻译是一门“技艺性”、“专业性”和“跨学科性”较强的学科,这也意味着高层次人才的成才周期较长。然而,两到三年的MTI教育除去投入公共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写作的时间,实践的时长远达不到成为翻译“工匠”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建设符合人才成才规律、适应学科发展特点及满足社会各层次需求的学科设置,需要完整的递进式教育体系来激发学科的活力。

(二)语言服务管理人才。随着语言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满足指数级增长的语言服务需求,我国语言服务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根据截至2019年6月底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中国营业范围含有语言服务的在营企业369935家,比2018年6月底增加了近5万家;2018年底,语言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在营企业9734家,比2018年6月底增加了82家。语言服务总产值为372.2亿元,单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382.3万元,分别比2017年增加了12.9亿元、10万元。语言服务企业的蓬勃兴起需要大量语言服务管理人才,如企业级管理者和项目级管理者。企业级管理者需要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决策方法,了解并预测国内外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动向,具备对前沿的语言服务业态、不同文化的客户要求、最新的翻译技术发展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领导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能力和知识。项目级管理者能够主导或主力参与大中型口笔译项目,通过有效的项目管理保证成功交付,能够准确把握客户或用户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进行项目策划,建立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制度,能够熟悉前端产品的开发模式并构建适配的翻译流程(如敏捷翻译流程),通过有效沟通和建立流程约定及时解决跨项目组的问题,主动管理和引导需求,有效地管理利益干系人。

然而,语言服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是现有翻译教育体系中的空缺,现有语言服务管理者大多依靠自身在行业多年的摸爬滚打,可谓自学成才。若一个行业的人才培养完全依赖于个人经验,没有可以复制的体系化的培养模式,行业就难有可持续性、稳定的人才培养途径,成才的偶然性也就难以转化为必然性,这必将影响语言服务行业的稳步发展。DTI的设置可以将语言服务管理人才作为其中一个培养分支,从一定程度上填补这个空缺。

(三)翻译技术研发人才。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翻译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机器翻译产品的开发方面,以英语或西方拉丁语系为源语言翻译到其他语言的服务处于领先地位,而在中国,更大的需求是以中文为源语言翻译到其他语言,机器翻译技术还有较大差距(中国翻译协会,2016)。除了机器翻译技术,能够满足翻译人员和项目经理多样化需求和场景、为企业节约成本、缩短服务链长度的技术和平台都有待突破。

目前,翻译技术的研发出现了两个断层。其一,国内科研机构或高校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未能有效转化为企业和社会所用的应用,研发与应用出现了断层;其二,从事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或翻译软件/平台开发方面的研发人员缺乏语言服务行业的实践经验,对语言服务行业实际复杂的应用场景和翻译利益相关人的诉求把握不够,导致计算机和翻译两个学科出现了断层。换言之,翻译技术研发人才必须深入了解口笔译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同时具有技术研发能力。DTI可以为有语言服务从业经验又对翻译技术有浓厚兴趣和研发潜质的人才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切实从自身经验反思,开发或设计语言服务行业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弥合研究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促进知识创新及技术成果的转化。

(四)语言服务行业研究人才。语言服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缺乏成熟的法律法规,缺乏国家层面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缺乏明确行业归属的相关政策,导致语言服务市场管理混乱,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翻译价格恶性竞争,翻译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的发生。从宏观层面来讲,语言服务行业的标准化建设、行业类别和行政归属的明确、翻译立法、语言服务体系以及相关的语言服务行业的仲裁制度的丰富和完善、语言服务产能的提升、语言服务商业模式的变革、运营模式的创新等一系列战略性问题都亟待解决;从微观层面来讲,语言服务企业和人才的评定标准、语言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客户教育、语言服务前端的质量推动等实践性问题都有待科学论证。

同样,行业研究人才需要从语言服务行业自身从业经验出发,洞察国际行业和协会优秀实践,加强与国际行业和协会的合作,建立相应机制。目前,国家翻译相关规范的起草主要依赖于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如果能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研究方法加以验证,规范将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DTI的设置可以为行业研究人员开辟一条分支,行业研究方法与实践结合,互相借力,为语言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五)翻译专业师资。截至2022年底,全国高校MTI授权点达到313个,授权高校数316所。面对开设翻译专业院校数量的快速增长,翻译专业师资的缺乏已成为影响翻译教育质量的一大重要因素。根据中国翻译协会2016年的问卷调查,翻译专业师资有许多是从外语专业转型而来,至少有1/4以上的教师缺少一线语言服务工作经验,从事过语言服务类工作的也多集中于笔译和口译,本地化、技术写作、项目管理、术语管理等其他语言服务经验较少,现有的师资队伍尚不足以支撑完整的翻译教育需求。

高校对师资学历有严格要求,在语言服务行业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往往因为没有博士学位无法进入高校任教,现有的MTI和翻译与口译学士学位(BTI)的师资都是学术型博士硕士往往又缺乏实践经验,从而陷入用人两难。部分有行业经验又有意愿进高校的应聘者只能选择攻读学术型博士,却没有能够发挥个人优势的深造渠道。DTI的设置正好能打破长久以来僵化的机制,吸引有行业经验的人继续深造从而服务高校教育,也可以激发没有博士学位的翻译专业师资回炉深造,倒逼翻译专业师资走出校门深入一线积累实践经验,为MTI和BTI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同时也能促进政产学研的落地,推动翻译学科的发展。

目前语言服务行业对这五类高端人才的需求,如果完全是靠从业者在社会的相关行业中摸爬滚打、自我培养而成,语言服务业的发展失去了可靠的人才依托,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发展,更谈不上中国文化走出去等一系列远大目标的实现了(柴明颎,2014)。如果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心放在企业,也将消耗企业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弱化高校培育人才的职能。因此,有必要设置DTI来培养人才,满足社会对这五类高端人才的需求。

3 关于DTI设置的构想

国内外其他专业博士学位的设置可资借鉴。随着全球对高层次实践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据英国研究生教育委员会(UK Council for Graduate Education, UKCGE)每五年一次的专业学位授予情况统计,截至2015年,90%的英国大学已开设了专业博士项目并且数量已增长到320个(姚林,王建梁,2018)。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在2000年修订了学科专业目录(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 CIP),把美国的高等教育学位划分为学术型、应用型与专业型(包括原先的第一职业学位FPD)、其他博士学位类型三类。美国专业博士学位涵盖教育学、医疗卫生与临床科学、工商管理学、艺术学、外国语言文学、法学与法律职业、神学、工学和交叉学科等9个学科群,共18个专业领域,近50年来授予专业学位的博士数量始终高于学术博士(吴敏,姚云,2018;张炜,2018)。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专业博士学位也方兴未艾(王世岳,沈文钦,2018)。我国自1997年在临床医学领域首次设置专业型博士以来,截至2019年,已开设教育、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和工程博士六种类型,累计授予专业博士学位4.8万人(王坦,2021)。国内外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已积累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可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培养手段等各个方面,为我们提供可资借鉴的教育经验。

(一)培养目标:通过对英美两国教育学、医学等专业博士培养目标的文献梳理,提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能力培养目标,如表2所示:

表2 英美专业博士对比

从表2中可以发现英美两国有共性的能力目标,如: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能力、领导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结合语言服务行业对五种高端人才的需求,不妨将DTI的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具有娴熟的双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专业领域知识的口笔译领军人才;能够主导大中型项目、掌握先进企业管理和决策方法、准确把握国内外客户需求、创造性解决复杂实践问题的语言服务管理人才;能够设计或开发满足语言服务利益相关人多样化需求的软硬件设施的翻译技术研发人才;能够对语言服务行业提出科学的决策性对策和标准规范的行业研究人才;能够促进校企深入合作、激发学术创新的高校翻译专业教育带头人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骨干教师。

(二)入学选拔。国外专业博士的入学考核方式严宽相济,大多重视学科背景与实践经验。如英国爱丁堡大学规定该校工程博士申请者至少是在工程学科或相关学科中获得过英国二等荣誉学位 中较高级的学士学位,或取得国际同等学力;如果申请者在相关学科方面获得过英国一等荣誉学位或国际同等学力,被录取的概率更大;鼓励其他学科知识背景的学生提交入学申请,注重申请者的实际经验(宋雪梅,耿有权,2018)。同样,英国美术专业博士的申请者也需要持有一等荣誉学位,最少也需要二等以上荣誉学位,还需要提供专业水平和持续专业实践的证明(戴文莲,王宁逸,2017)。美国理疗专业博士申请者在入学时必须具有100小时及以上的理疗实践经验(赵世奎,郝彤亮,2014)。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01年创办的高等教育管理博士项目,主要招收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大学高级管理人员,被录取者基本都是各知名高校的副校长。澳大利亚教育博士的招生对象为担任管理职务或有志于教育管理事业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王正青,鲍娟,2016)。国内专业博士的培养也有类似的要求,如教育博士与工程博士要求有五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临床医学博士和兽医博士需要有三年以上的从业经历。

DTI的入学考察也可以参照国外的做法,采取以专家组面试为主,结合对考生以往实践成果和经历评价,全面考核考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鼓励非外语专业(如计算机、网络、软件、人工智能、电子机械、自动化、管理、法律等专业)的硕士学位获得者报考,报考者可以根据从业经验和个人兴趣任选一个培养方向。报考者需有三年甚至五年以上行业相关的专职工作经验,并提供近三年或五年工作或成果证明(如翻译资格证书考试一级口译/笔译或同声传译证书或相应级别的相关国际认证、语言服务行业研究论著/产品/专利证书、客户服务的合同或证明、教学或科研成果等),择优录取。

(三)学习年限。国外的专业博士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年限,通常全日制攻读3~4年,业余时间攻读为4~6年,但实际上大部分业余攻读的博士生按期毕业率较低,大部分需要6~7年(姚林,王建梁,2018)。DTI可以实行弹性的学期制,允许全脱产和半脱产的考生报考,基础学制四年,最多不超过七年。学习时间灵活,但严格以结果为导向。

(四)导师配置。国际国内专业博士的导师多为导师组,包括校内知名学者专家、行业指导学生实践的专家、雇主等。由于翻译具有学科交叉性的特点,DTI也需配备导师组,包括具备翻译学术型博导资质的教授、跨学科方向的有博导资质的教授(如计算机、管理学等学科),能够指导实践的行业专家等共同组成导师团队。明确导师团队的负责人和各导师的具体职责,对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负责。导师团队结合学生的学缘结构、实践经历进行个性化培养,组织制订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监督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跟踪学习效果。加强导师团队的职能,强化过程管理。导师团队确保定期开展工作会议,研究并明确下一步指导计划。

(五)培养模式。英国专业博士培养模式通常包括两个阶段:课程学习和研究工作。课程学习的内容包括理论、研究方法、评估、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工作包括独立研究、学位论文和考试。在课程设置方面,以教育博士为例,英国教育博士强调以专业实践为中心,交叉整合学术知识、技能知识、跨学科知识和批判性知识方面的课程。美国受实用哲学的影响,注重专业知识及实物教学,按照专业要求和学生兴趣设置核心课程,以拓展模块课程为主题,结合案例分析和在场学习;澳大利亚教育博士课程也体现了鲜明的“混合课程模型”特征(王正青,鲍娟,2016;魏玉梅,2016)。

国际国内专业博士的教学方式也积累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优秀实践。譬如,(1)工场式案例学习:实地观摩学习再回所在工作单位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把实践领域的真实案例纳入主修课程中,使课程的讲授基于实践领域的真实案例。(2)项目导向型教学方式:投入实际的项目,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供方案、提交研究成果。(3)群组学习方式(cohort):创造一个高效、富有内聚性的学习共同体。(4)“尖峰体验”:学生在第二学年开始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符合自身兴趣与职业目标的实习单位,第三年就要进行为期一年的“尖峰体验”,以提高学生的领导技能、培养学生高度责任感、践行合作组织的使命以及提升项目战略价值(魏玉梅,2016)。

国际国内专业博士的优秀实践可以取其精华、拿来所用。DTI第一年或者第一学期可以设置为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群组学习方式及探究式教学方式,如专题研讨、实地观摩、现场研究、案例分析及社会调查等,促进学生之间的经验共享交流和合作反思。课程体系要求体现系统性、实践性和前沿性。对课程的考核注重创新能力,从多角度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第二年或第二学期开始在实习单位开展实践和研究活动,为期至少两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了解语言服务行业,寻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问题。

DTI教育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建设联合培养的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单位包括外文局、中央编译局、各省市外事部门,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等。高校与联合培养单位的合作需有明确的职责与义务。学生在实践期间,需参与真实的语言服务项目,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了严格落实实践要求,联合培养单位应主动把学生纳入人力资源管理范畴,合理利用资源优势,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学位论文课题研究项目。

(六)学位论文。美国一些专业博士学位的毕业考核没有博士学位论文的必须要求,如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博士项目取消了毕业论文,第三年要求学生在合作组织接受严格的挂职锻炼。取而代之的是“档案袋(portfolio)”毕业考核模式,“档案袋”包括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论文、毕业设计、实践活动、研究项目一系列能证明能力水平的成果都给予认可(李云鹏,2018)。美术专业博士把能够证明其高水平专业实践、研究和创作的原创作品展览展示作为毕业成果。

我国DTI的毕业论文要求不一定与翻译学博士相同,定在10万字左右,形式可以多样化。论文选题可以来自重大项目或有应用价值的项目、企业或行业面临的难题、翻译技术的创新、语言服务企业发展的革新等。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案例分析、决策咨询报告、翻译技术产品研发设计或报告、语言服务相关问题研究等。论文要求针对行业实践和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可行性强的、科学的解决方案或决策咨询,能够推动翻译教育改革、语言服务业发展和翻译技术进步。

(七)质量监管。培养质量直接受市场和社会的评价,所以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加强质量监控,对学生的入学招生、课程学习、实践、中期考核、毕业论文等环节进行全面考核,在考核的各环节均实行学生自评、高校考核、社会评价等多维度评价,确保培养质量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4 结语

设置DTI并不否认MTI设置的初衷,而是更加明确两者培养的目标和对象。翻译专业博士培养需要以服务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卓越人才为目标导向,弘扬“工匠”精神,对接语言服务的人才发展需求,促进翻译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强化“政产学研”的协同融合递进式育人模式,实现“从实践经验出发—高校学习—行业见习—解决实际问题—助力高校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培养模式,推动翻译专业教育在新时代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柴明颎,2014.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师资[J].东方翻译(6):4-6.

戴文莲,王宁逸,2017.国外美术领域专业博士学位设置研究——以英国东伦敦大学为例[J].艺术教育(Z8):150-151.

黄友义,2018.服务改革开放40年,翻译实践与翻译教育迎来转型发展的新时代[J].中国翻译(3):5-8.

李云鹏,2018.百年来美国博士教育的转型发展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4):132-136.

罗英姿,李雪辉,2018.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路径依赖及其优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5):55.

穆雷,王巍巍,2018.翻译专业人才抽样调查报告——兼论翻译人才发展现状与对策[A]//外语教育现状与规划[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58-71.

穆雷,仲伟合,王巍巍,2013.从职业化角度看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J].中国外语(1):89-95.

穆雷,刘馨媛,2022.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看翻译博士专业学位[J].当代外语研究(6):22-29+161.

宋雪梅,耿有权,2018.爱丁堡大学工程博士培养经验与启示——以“传感器和成像系统”专业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4):104-107.

王铭玉,李晶,2021.关于DTI的思考[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8(5):1-8+158.

王世岳,沈文钦,2018.教育政策的跨国学习:以专业博士学位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4):94-100.

王坦,2021.专业型博士“热”背后的“冷”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1):55-62.

王正青,鲍娟,2016.国外高校实践创新型教育博士培养经验与借鉴[J].教师教育学报(4):90-94.

魏玉梅,2016.美国教育领域专业博士学位制度设计及其启示——以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博士”专业学位项目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85-90.

吴敏,姚云,2018.美国专业博士学位的学科与规模特点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8):73-77.

姚林,王建梁,2018.三重视角下的英国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发展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4):81-86.

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2016.2016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R].

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2019.2019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R].

赵世奎,郝彤亮,2014.美国第三代专业博士学位的形成与发展:以理疗、护理专业博士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4):34-47.

张炜,2018.中美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比较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5):9-17.

UK Council for Post Graduate Education(UKCGE), 2002. Report on professional doctorates(Dudley, UKCGE).

On the Setting of the Docto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Program from the Requirements on Language Service Professionals

Li Wen Li Mengduan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 Haikou 571158)

Abstract: The remark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anguage service sector impose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five categories of language service professionals, that is, leading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language service managers, translation technology developers, industry researchers, and MTI teachers. Based on the good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doctorate educ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n these language service professional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how to set the DTI program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objective, enrollment, period, curriculum, faculties, and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 Language Service; Professionals; DTI

作者简介: 李雯,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教育、语言服务。李孟端,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传播、外语教育。

基金项目: 该文为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海南自由贸易港语言服务研究”(ZDA145-5)的阶段性成果以及2021年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贸港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管理优化研究”(721RC5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QftZ55Aa2N9eZ5BkUMp3w0bzV7JRSupf5Jx6F2QlK3gs5HL3c8skTwWK/SZliLT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