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虫是在超市里就能买到,随处可见的古生物食材。
这次我特地选择了两种易于烹饪的菜品。
但你可别以为三叶虫毫无创意,只要搭配上山药泥,立刻变成你从未尝试过的一道美食。
常见的一类三叶虫——拟油栉虫(左),和是否属于三叶虫仍有争议的球接子(右)。
三叶虫纲共有超过 1 万个物种 ,就算是研究它们的专家,也不能把所有物种的名字一一列举出来。
三叶虫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当中,只要是贩卖海产品的商店,一定都能找到这种食材。三叶虫纲当中,有凭自己的力量游泳的物种,也有只在海床上爬行的物种,所吃的食物也因物种的不同而不同。此外,它们的甲壳虽然基本上都和贝类一样,是由碳酸钙构成的 ,但不同物种的厚度和硬度也不尽相同 。
这次,我们在多样的三叶虫纲中选择了身长约 9 厘米的拟油栉虫来进行烹饪。拟油栉虫是比较常见的三叶虫品种,甲壳也比较软。适用于这类三叶虫的烹饪方法,放在其他种类的三叶虫身上应该也没问题。
一般来说,人们会用渔笼来捕捞拟油栉虫,并会在饵料中掺入鱼肉糜。捕捞拟油栉虫所使用的渔笼是专用于捕捞在海床上爬行的三叶虫的,设置好后,其开口几乎都位于海床附近。
大多数三叶虫在感受到危险时都会缩成一团。但如果让三叶虫维持蜷缩的自卫姿势死掉的话,再来做菜可就难了 ,所以我们就得趁捕来的三叶虫还没死的时候迅速地来一招“断头”,让它们被“一击毙命”。这个动作的要领是抓住三叶虫的头部和尾部,使其背部朝里,用力折弯。拟油栉虫的甲壳不硬,这个动作做起来并不难。我们在店铺里见到的拟油栉虫,基本上也都是这么宰杀的。
当然,光用拟油栉虫当然也是可以制作菜品的,不过这次,我也打算一并使用店铺中同样常见的球接子 。
球接子的大小还不到 1 厘米,一般用船拖网来捕捞。利用网眼较小的渔网,一次就能“大丰收”。
通常情况下,商场都会把球接子和拟油栉虫一起,摆放在“三叶虫”的货架上。然而近年来,学术界有不少学者却认为球接子不属于三叶虫纲,在分类上反而更接近甲壳纲。有的水产店店主知道了这种风向,就把球接子挪到了虾和螃蟹的销售区域。如果在三叶虫的货架上找不到球接子,你也不妨去那里找找看。
球接子的甲壳和拟油栉虫一样,也是由碳酸钙构成的,但却比拟油栉虫的甲壳还软。况且球接子本身也才不到 1 厘米大小,一只一只地剥壳实在太麻烦,所以人们一般也就连着壳一起下肚了。
大家应该都在水产店的货架上见过这样的三叶虫。
不只拟油栉虫,所有三叶虫的虫黄(脑和肝胰脏)都是最大的可食用部位。三叶虫的内脏集中在头部,拟油栉虫等头部偏大的品种,普遍都有不少虫黄。
要取出三叶虫的虫黄,我们不能从背部,反而要从腹部下手。把三叶虫放在砧板上时,要翻过来腹部朝上。它们的头窝底壁附近有一块起保护作用的薄骨板,名叫口下板,只要剥下口下板,你就能看到其中的虫黄,此时用勺子就能盛出来了。
这次,我计划使用拟油栉虫的虫黄,搭配球接子的全身来做成一道山药烧。这是一道使用山药泥作为原料,颇具大阪烧风格的菜品。
首先,我们要将拟油栉虫虫黄和酱油、蛋黄酱、日式高汤混合做成酱汁。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吃虫黄,但这么制作口味会更加温和、适口。
接下来,我们在平底锅内加入食用油,翻炒球接子。
将普通山药和大和芋山药都碾成泥,充分搅拌。补充一个知识:“大和芋山药”是日本关东地区常用的叫法,在全日本更知名的叫法应该是“银杏芋山药”。我们在此处不仅使用普通山药,也加入大和芋山药(银杏芋山药),可以让山药泥的黏性更大。
最后,将炒熟的球接子与日式高汤、小葱一起拌入山药泥,做成糊状,再次倒入加了油的平底锅煎烤。
山药是可以生吃的,而且球接子也已经炒熟了,所以这一步无须把山药糊从里到外全部煎熟。在表面煎至变硬之后,适时翻面,再估算好合适的时机起锅,即可做成这道山药烧,既能保持山药的嚼劲,也能发挥球接子的喷香,简直令人无法招架。出锅后,将鲜香十足的拟油栉虫虫黄酱汁淋于其上,再配上点木鱼花和青海苔即可完成。
大量使用两种三叶虫(?),
伴随着山药的嚼劲、
喷香的风味与酱汁的鲜甜大快朵颐。
“口下板”的里面有美味的虫黄。
❶ 制作虫黄酱汁。将拟油栉虫翻过身来,剥下口下板(头窝底壁的一块骨板)即可取出虫黄。加入A充分搅拌。
❷ 制作山药烧。将普通山药和大和芋山药碾碎、搅拌。
❸ 在②中加入炒熟的球接子和B,充分搅拌。
❹ 在平底锅内加入色拉油烧热,将③倒入锅中,铺成圆形。一面烤熟后翻面,煎烤另一面。
❺ 盛入盘中,淋上①,并加入木鱼花、青海苔即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