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周易》与理性态度

再说理性态度。

实际上,忧患意识同时也就是理性态度。因为所谓忧患,就是既非盲目乐观,也非一味悲观。可见没有理性,也不会有忧患。没有理性会怎么样呢?要么得意忘形,肆无忌惮,以为天上总会掉馅儿饼。要么提心吊胆,疑神疑鬼,歇斯底里,神经质。

周人有理性,所以忧患。因为忧患,所以《周易》就从巫术变成了哲学。

我这样说,肯定会挨骂。那些“愤青”会跳起来说,你怎么能说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经典是巫术呢?你这不是侮辱中国人民吗?还有,你怎么能说巫术变成哲学呢?你这不是要搞伪科学吗?

对不起,我得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第一,《易经》原本就是巫术。第二,巫术不是贬义词,我这里的说法只是一个客观的表述。第三,巫术也不是伪科学。至少,原始时代的巫术不是。那它是什么呢? 前科学 。或者说, 科学前的科学

这个事,恐怕要稍微说明一下。如果大家有一点文化人类学的知识,那就应该知道,巫术是人类文化最早的模式之一。这么说吧,人类最早的物质文化模式,是工具;最早的精神文化模式,是巫术。然后,才有科学和宗教。科学和宗教都来源于巫术。不过,宗教和巫术,是相反的。科学和巫术,则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有什么相通的呢?就是科学和巫术都相信两点:第一,世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因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第二,人类一旦认识了自然,掌握了规律,就能够利用自然、控制自然、改造自然。

请大家想一想,科学是不是这样认为的?是吧?那我告诉你,巫术也是这样认为的。只不过,巫术掌握的规律,是想当然的,是错误的。科学掌握的,才真是规律。比方说,巫术相信一条,叫作“部分等于整体”。因此,小孩子换牙的时候,那个掉了的乳牙,可要好好处理。处理不好,被坏人或仇人拿了去念咒语,就会生病。这当然是错误的认识。那颗牙齿,谁拿了念咒语也没用,不会生病。但是,巫术的这个用心是好的,方向也是对的,不对的是路径。问题在于,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走路的,谁也不是一开始就能走对的。你不走,怎么知道对不对呢?你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即便是科学研究和科学发明,也要试错嘛! 巫术,就是人类认识的“试错阶段”。

这样试着试着,原始时代的人类,就逐渐地总结出一些真正的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是从生产劳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但也有一些来自巫术。因为巫术认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也有一些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科学就产生了。科学诞生于巫术,所以巫术是“前科学”,不是“伪科学”;或者说,原始巫术是“前科学”,不是“伪科学”。科学诞生之后,如果还要搞巫术,还要说他们搞的是科学,那就是伪科学了。总之,掌握了正确方法和路径的,是科学。方法路径不对头,对规律的认识想当然,却当作规律来用,是巫术。鉴定的办法,就是看在相同条件下的相同操作,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一时半会儿弄不清,就先别下结论。伪科学的帽子,也不宜随便乱扣。

巫术变成科学,是人类认识的进步。可惜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何况原始时代的科学,水平还很低,总会有认识不到的地方、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时候,宗教就产生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办法都用完了嘛!我用过了巫术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我现在用科学的办法,还是不行。那我就只好相信自然界有一种不可抗拒的神秘的力量。我只能拜倒在这个力量前面,五体投地,诚惶诚恐。

由此可见,宗教和巫术刚好是相反的。巫术是征服,宗教是臣服。科学和巫术则是相通的,只不过科学走对了路,巫术没走对。但是,没有巫术,就没有科学,也不会有宗教。所以,世界各民族在其原始时期,都有巫术,都要经过巫术阶段,这是无一例外的。不同的是,在西方人那里,巫术逐渐发展为科学。而在我们这里,在《周易》这里,巫术变成了哲学。 《易经》就是巫术中有哲学,《易传》就是哲学中有巫术。

从巫术变成哲学,这是思想的飞跃,也是理性的胜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巫术虽然可以变成科学或者哲学,却并不一定就变成科学或者哲学。它还可以变成艺术或者迷信。变成艺术,是感性的胜利。变成迷信,是愚昧的胜利。周人把它变成了哲学,就说明周人的态度是理性的。

态度理性,又怎么样呢?很简单,“术”就变成了“道”。我们知道,巫术这玩意儿,原本是一种技术。只不过,是巫师的技术,所以叫“巫术”。但不管怎么说,巫术是很讲究“技术性”的。咒语怎么念,动作怎么做,一点都不能出错。一个字念错,或者一个动作没做对,那事情可能就黄了。《周易》关心的却不是这些。它关心的,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世界为什么会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结论是: 因为阴与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是世界的本质特征,而且就体现在《易经》的符号系统中,《易传·系辞下》概括为八个字: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

理解这句话,要有一点知识。就是八卦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类——阳卦和阴卦。决定它们性质的,是卦画,也就是笔画。卦画为单数的,叫“奇”(读如基)。卦画为双数的,叫“偶”。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比如乾坤两卦之外的六个经卦:

请看,震、坎、艮,都是五画,是阳卦。巽、离、兑,都是四画,是阴卦。但是,震、坎、艮,都是两阴爻,一阳爻,阴爻比阳爻多,这就叫“阳卦多阴”。巽、离、兑呢?却都是两阳爻,一阴爻,阳爻比阴爻多,这就叫“阴卦多阳”。这说明什么?说明 阳性物质或阳性现象,往往阴性成分多。阴性物质或阴性现象呢?反倒是阳性成分多 。大家可能会问:那又怎么样?告诉你:这就 非变不可! 为什么非变不可?矛盾嘛!而且,这矛盾还是内在的嘛!何况要变也不难。比如把兑卦最下面那根阳爻提到最上面,就是离;换成阴爻,就是坎。再比方说,震卦掉个个儿,就是艮;巽卦掉个个儿,就是兑。这叫什么?这就叫 “变卦”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说“你这个人怎么变卦了”,就从这儿来的。

由此可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结果,必然是“你变成我,我变成你”。这就是“道”,即“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把这个“道”揭示出来了,它也就从巫术变成了哲学。这就是理性的胜利。而且,这种理性的态度,还必然会表现为变革的精神。 qf3qtj/dNWVteWxVE9Mr/GUBU80FqXKjlgUEAJ/lYbQs1VbWNq3lkuaQVnw1V4O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