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周”。
周 ,它的第一个意思是 周代 ,或者说周人、周民族。《周易》是周人的作品,这一点没有问题。第二个意思是 周遍 ,或者说周到、周密、周全。它的意思,就是说《周易》讲的事情无所不包,严丝合缝,非常全面,什么都讲到了。第三个意思叫作 周转 ,也就是周而复始。就是《周易》讲世界宇宙的原理,从一个起点出发,讲了一圈后,又回到这个起点,一切从头开始。周人、周遍、周而复始,这就是“周”字的三个意思。
再说“易”。
易 ,也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 简易 ,就是它非常简约,也很平实,还很容易。是不是这样呢?也是也不是。《易经》的内容,只有六十四个符号,再就是这六十四个符号的名称和解释,分别叫卦名、卦辞和爻辞,确实简易。但要说容易,就不好讲了。不过,简约平易,倒真是《周易》主张的风格,提倡的精神。《易传·系辞上》说: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这样:乾,是很平易的。因为平易,所以充满智慧。坤,是很简约的。因为简约,所以富有能力。平易,就容易知晓;简约,就容易遵从。容易知晓,就有亲和力;容易遵从,就有创造力。有亲和力,就能长久,成为永恒真理;有创造力,就能壮大,成为发展动力。天长地久的永恒真理,能够成就贤人的品德;不断壮大的发展动力,能够成就贤人的事业。《易》虽然简约平易,却囊括了全部真理啊!
这未免夸大其词,但有道理。什么道理?简约平易,确实是真理的特征。我赞成这样一种观点: 越是高级的东西越简单,越是真理越明了。 一种观点,一种学说,如果不能用简约平易的方式去表达,不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那它还是不是真理,就值得怀疑。真理一定是简约平易的, 《易》就是简约平易的真理。 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 变易 。其实,易,就是变。易这个字,它的起源也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上面是一个日,下面是一个月,日月为易。白天太阳,晚上月亮,走了太阳,来了月亮,变嘛!第二种,说是蜥蜴,就是变色龙。蜥蜴会变颜色的,易就是蜥蜴,所以也是变。第三种解释,可能更靠得住一些,就是倒水。请看易的字形图:
很清楚,甲骨文的“易”,最早是两只手抓住一个杯子,把这个杯子里的水倒进另一个杯子里去,也是变;或者说,易位。后来,省掉了手和另一个杯子,只有倒水。再后来,就变得很像现在的字形了。总之,日月、蜥蜴、倒水,意思都是变。易既然是变,那么, 《易》就是关于变易的真理。 这是第二个意思。
第三个意思是 不易 。不易不是不容易,是不变。也就是说,易是变,同时又是不变。这也是中国古文字的一个特点,往往同一个字,代表着正反两个方面的意思。比方说“亂(乱)”,在上古就同时是“治”。《书经》的《泰誓篇》讲,周武王伐纣的时候发表演说,说“受(纣王)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这个“亂臣”,就是“治臣”,不是“乱臣贼子”。这话的意思是说,殷纣王那边人很多,但不跟他一条心;我虽然只有十个人,却都能治理国家,而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际上,治理的“治”,本来是“亂(乱)”这个字,这个字(亂)的本义也是“治”。这一点,看看字形就知道:
很清楚吧?亂的字形,是上面一只手(爪),下面又一只手(又),中间是丝。丝容易亂(乱),所以必须用一只手在上面抓着,又一只手在下面托着,才有可能“理顺”。理顺就是“治”,不顺就是“亂(乱)”。所以,亂(乱),本义首先是“亂(乱)”,其次才是“乱”。现在我们写的治国的“治”,三点水那个“治”啊,原本是治水的“治”。治丝的治,治国的治,都是“亂”。后来,大家觉得治和乱都用一个字,也太乱了,这才用治水之“治”,代替了理丝之“亂”。
治就是乱,乱就是治。没有乱就没有治,没有治也没有乱,这就是中国文字表现出的辩证法。同样,易,就是变,也是不变。没有变,就没有不变;没有不变,也没有变。不过这样一说,很多人就会犯糊涂,就会问,那你这个“易”,到底是变还是不变呢?这一点,《周易》的思想也非常明确。《周易》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有变有不变,也变也不变。什么变,什么不变呢?事情变,现象变,事物和现象背后的规律不变。也就是说, 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 而且, 现象不断变化,也是规律。 因此, 我们这个世界,永远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变是不变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变),也是不变的。
变(易)既然是不变(不易)的,那它就是可以认识,可以掌握的。《周易》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这些规律找出来,然后告诉我们。告诉了没有呢?古人认为告诉了。而且他们认为,《周易》告诉我们的这些规律,也是不变的。因此, 《易》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这就是所谓“周易”了。它是简约平易的真理,关于变易的真理,永恒不变的真理,同时还是周遍周全的真理。或者说, 所谓“周易”,就是要用最简单的符号和系统(简易),来认识、概括、掌握和阐释不断变化的现象(变易)背后永恒不变的本质规律(不易)。而且,这种把握,还是周遍、周到、周全、周密,可以周而复始(周)的。 这就叫“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系辞上》)。当然,是否真“得”,也不敢说。但至少,有这个追求。
这就不是巫术了。或者说,不简单只是巫术了。因为它已经有了哲学的意味,甚至有了哲学的精神。它成为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并不奇怪。
问题是,《周易》的这个追求,又是怎样做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