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认错妈妈的孩子
——认知偏差怎样纠正?

可以说,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范畴,也就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标准。那么,这个范畴,就决定了一个人自己的认知能力范围与思想观念。并且,人们也都更容易认可与接受自己原本就相信的观点,而喜欢把刚成立的或反面观点搁置在一旁,如生活中往往有些男性认为女司机不安全。因为相对来说,女性不擅长开车,她们更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所以每当有交通事故与女司机有关的时候,他们的心里便会想当然地认为“果然如此啊”。

男性之所以认为“女司机不安全”,其实就是认知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认知偏差造成的。所谓“认知偏差”,就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与真实世界运行的偏差,是从局部的角度观察真实世界运行而产生的认知盲区。如果说认知决定了一个人的最终成就,那么,巨大的认知差距,则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命运。而认知偏差又与心理学中的“刻板印象”息息相关,在刻板印象的影响下,很多人就往往会产生“以偏概全”的认知观点,下面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这种情况:

小樱是个刚一岁的宝宝,一天姥姥和妈妈带着她去逛商场,妈妈想去试一件衣服,就由姥姥看护着。这时一个与小樱妈妈年龄、身高、样貌相仿,连穿的衣服样式和颜色都很接近的女子走了过来。小樱以为是妈妈回来了,就喊着:“妈……妈。”张开双臂让人家抱。姥姥并未阻止,而是笑着轻声对女子说:“这孩子把你当成她妈妈了。”女子看着她可爱的样子,笑着将她抱了过来。时间不长,小樱的妈妈试完了衣服走了过来,看着自己的宝宝跟一个陌生人那么熟悉,起初还有些纳闷。小樱姥姥小声示意是孩子把人家错认成妈妈了。妈妈笑着与抱自己孩子的女子打招呼,并示意她不必揭穿真相。这时,妈妈也站到了孩子面前,小樱看着站在身边的亲妈妈与抱自己的妈,一下子蒙了。

小樱仔细分辨了一下,最后才搞清楚,原来抱着自己的不是妈妈。终于,伸手向“真妈妈”求抱了。

其实,孩子认错妈妈,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孩子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当他们看到大概相似的物品时,可能就会觉得这是自己熟悉的东西,由于还不懂得再三思考,便产生了熟悉的就是亲近的这样一种错误的概念。

是的,孩子认错妈妈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其实也不怪孩子,毕竟大人也会经常认错人嘛。所以,生活中很多人有“认错人”的时候,怎么会认错人呢?这就是我们的认知能力出现了偏差。并且,认知偏差几乎是人类无法避免的知觉能力,因为人类受自己的生理局限与思维局限而看不到真实的世界。但是,认知偏差却不是完全相同的,它有“认知偏差”程度很低与“认知偏差”程度极高之分。

像马云与股神巴菲特这样获得极大成功的人,他们经常能做出与真实世界的运行规律相同的判断与决定的思想行为,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是很强的,“认知偏差”是很小的;而那些经常做出与真实世界的运行规律相违背的判断与决定的人,他们的认知能力就很差,他们的“认知偏差”也是很大的。由于这种观点只是对某群体的非本质特征做出的概括,因此就会形成偏见。

其实,“认知偏差”很大的人,与他们平时的思维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刻板印象,就是内心有个一贯的看法,不容易打破。

这种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和固定的想法,会不知不觉地将职业、民族等特征在头脑中的轮廓定型,当看到一个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按其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特性对他进行归类,比如,我们通常认为:北方人是豪爽热情的,南方人是灵通精明的;商人是奸诈狡猾的,教授是白发苍苍的,会计是斤斤计较的,教师是文质彬彬的;男人是果断强悍的,女人是温柔体贴的……

但是,这种无知觉地人为定型,只是一个大体情况,包含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它也是极为不准确的,比如:

当我们在网购的时候,大多数人会根据一个商品的销量以及评价来决定是否买这个东西。当看到一种商品销量极高,一个月达到了十多万,而且它还有着清一色的好评,那么,这时候很多人往往就会产生要下单的欲望,且不论这件东西是不是真的好用,自己是否真的急需它,内心就是会涌起一股想购买的冲动。

其实,这种情况就是“盲信大众偏差”,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从众效应”,就是上面的例子,看见大家都在买某商品,于是自己也想买了。这种情况与股市中不断被割韭菜的股民有些相似,在不能正确认知的情况下,不断地购买就为自己带来无止境的损失。而像巴菲特这样“认知偏差”很低或几乎没有的人,他们的每一次高强度的认知产生的判断与决定,都会为他们带来极大的回报,那么,在时间的复利效应下,贫富差距就产生了。

此外,人们大都倾向于捍卫自己现有的观点,而去自觉地抵制那些不同的看法。于是这就产生了另一种认知偏差——确认偏差,它是一种很可怕的认知行为,往往使人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某种错误的认识中,不愿意清醒过来,比如:

女朋友与你分手了,所以你就从心里认为,分手的原因是对方不够爱你。那么,这时候,你往往就会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寻找对方提出分手之前不爱你的“证据”,比如一次约会时,她对你的脸色不好看;一次微信联系时,她没有及时回信息;一次吃饭时,她没有点你爱吃的菜等。而你却不会去想,她的脸色不好看可能是身体不舒服,她没有及时回信息可能是没看到等。因为这时候,你的潜意识里已经认定,女朋友不爱你的“事实”,忽略了其他。

因此,确认偏差会使人去选择只对自己“有利”的事物,而忽略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事物,从而不自觉地去找所有能够佐证自己论断的证据,甚至扭曲事实也在所不惜,只要能用来支持自己的看法就是对的,因为这时的你只愿意看见自己想看见的。如此循环往复,你自然会失去很多生命中很重要的东西,从而影响你的一生。

如果想减少或避免认知偏差带来的损失,降低“认知偏差”的行为是关键。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无知,并要舍弃无意义的傲慢。

一个真正智慧的人,会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且还会拒绝接受使自己陷入自我封闭的知识或思想。平时要使自己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让自己时常打开对外界的知识接口,才能接受新知识,学习新事物,不至于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而忽略一些实际的东西。

此外,敢于舍弃自己骨子里的那种无意义的傲慢,如自负、自恋、狂妄自大等,从而不断获取真实的反馈,以助自己不断地学习成长,从而获得真实反馈与行动的微调效益,来降低或化解自己的认知偏差,从而提高准确全面的认知能力。 fKJ9praEYCe9Aofur6RKEopSW610l3P/f1VuPagYkbiMmLqYjiNm/LjDpAUF0Uq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