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鸟笼逻辑”
——惯性思维的四种类型你占了哪种?

有人可能不知道,人类的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东西,它会让你开心、让你快乐,尤其是在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它会促使你经过不断的练习和努力,获得好的成绩。那么,当你下次再遇到试题的时候,就要用应试的这种思维来解决,以获得更好的成绩、鼓励和多巴胺,从而形成一种习惯。

那么,这就是一个循环,周而复始,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也就形成了惯性思维。其实,惯性思维无处不在,它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缺点,比如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情时有些盲点,且经常使用惯性思维的话还会使人们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就像“鸟笼逻辑”: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美国物理学家卡尔森是好朋友。卡尔森是个不喜欢鸟也不打算养鸟的人,但是詹姆斯却打算利用心理学的方式让好友养一只鸟,于是詹姆斯与卡尔森打赌,詹姆斯信誓旦旦地对好友说:“你信不信?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以为然地说:“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要养一只鸟儿的。”

几天后是卡尔森的生日,好友詹姆斯送给他一个特别的生日礼物——一个漂亮的鸟笼子。卡尔森笑了,他仍旧不以为然地说:“你以为有了鸟笼我就会养鸟啊?我劝你就别费劲了!我只会把它当成一件精致的工艺品罢了。”詹姆斯却说:“这话别说得太早,你很快就会养一只鸟儿的。”

卡尔森不置可否地摇着头,但是,从此以后家里来访的客人,只要看见那个空鸟笼,几乎都会问同一个问题:“教授,你养的鸟儿是死了还是飞走了?赶紧再买一只吧。”这时候卡尔森只好不断地向客人解释:“那只是一只空鸟笼子,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儿。”

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为什么不养一只呢,您很讨厌鸟儿吗?”等类似的话语。终于有一天,卡尔森实在不想再这样无休止地解释下去,只好买了一只鸟儿养在了那个笼子里面。

詹姆斯的“鸟笼逻辑”奏效了。它给卡尔森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使其主动买来一只鸟与笼子相配套。其实,养鸟并不是卡尔森的本人意愿,他是厌烦了每次要解释鸟笼空着的原因。那么,问题就来了,虽然买一只鸟是可以更快地解决他人总是询问问题的方法,那卡尔森为什么不选择把鸟笼扔掉,这个更加直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这就是引人深思的地方,与我们的惯性思维息息相关了。要知道,“鸟笼逻辑”至少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惯性思维:一是人们一看见鸟笼,就觉得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养鸟儿的;二是当我们拥有了一件物品之后,必然也就想再拥有一个与之相配套的物品。于是在这两个惯性思维的驱使之下,卡尔森在既迫不得已又顺其自然的情况之下,掉进了“鸟笼逻辑”里。

其实,“鸟笼逻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人们在偶然获得一件物品后,会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的物品。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买了一件漂亮的上衣后,就会习惯性地想到:搭配什么样式的裤子更适合呢?于是便买了一条裤子,而买完裤子后,我们又会习惯性地想到:搭配一双什么样式的鞋子合适呢?于是便会不知不觉地陷入了“鸟笼逻辑”之中。

一般来说,这种惯性思维有四种类型:

一、归纳型。这种思维类型被称为经验型,也是最常见了的惯性思维模式。遇到问题时它会让你直接参考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而不是运用所学或者智慧来推理出更适合的结论。因此,这种思维就是不懂得灵活变通的主要体现,因为它过于刻板化了。

二、溯源型。这种思维方式与第一种有些不同,它是让人习惯性地去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一种顺藤摸瓜的意思,而不会去直接面对问题,这是一种探求本质的习惯,却给人一种较真的印象。

三、偏执型。有这种惯性思维的人,喜欢主观臆测,遇事常常以偏概全,缺乏逻辑性,所以他们往往是一个比较情绪化和自我化的人,做事情容易走极端。

四、单向型。单向型惯性思维,是一种比较简单和直接的模式,有固守的一面,他们总是认为只有一种解决方案,从来不去想其他方法。

总的来说,这四种惯性思维,可以理解为一种匹配和追求完美的心理。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就会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一些没有多少实际作用的东西。于是在这种内在惯性思维和追求完美的心理驱使下,我们便会不知不觉中进入“鸟笼逻辑”之中。因此,只有敢于跳出惯性思维的方框,我们才能给自己一个发展的机会,如下面这个例子:

一家知名连锁酒店的总经理,准备再开一家分店。他想在现有的三个部门经理中挑选一个去负责新酒店的管理工作,三个人谁更合适呢?他决定在三人中进行一次测试:

他拿来三张纸,分别在上面写下同样的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然后,分别送给三个部门经理,让他们来回答这个问题。

半小时后,三个部门经理的答案出来了:第一个部门经理的答案:先有鸡。第二个部门经理的答案:先有蛋。第三个部门经理的答案:客人先点鸡,就先有鸡;客人先点蛋,就先有蛋。看了三个部门经理的答案之后,酒店老总指着第三个部门经理的答案说:“就他了!”

很明显,前两个部门经理之所以落选,就是因为他们的惯性思维害了他们。而第三个部门经理之所以被选中,则是因为他能够跳出固有的方框,让人眼前一亮,自己换个角度看待老事物,就得到了总经理的重用。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这种“鸟笼逻辑”的枷锁呢?这就需要一定的自觉性与认知能力,如当你察觉到自己就要成为笼子的俘虏时,一定要及时地试用以下这三种方法,以免自己被困在“鸟笼”里:

一、勇于断舍离。当别人送我们一只“鸟笼”时,我们往往会有两种选择,一是把鸟笼丢掉,弃之不理;二是买一只“鸟儿”回来,养在那个“鸟笼”里。但是,就一般情况来说,大多数人会选择买一只“鸟儿”养在“鸟笼”里。因为如果拒绝了别人的“鸟笼”,怕得罪了对方,同时觉得把鸟笼丢了是一种损失。殊不知,拥有“鸟笼”才是一种最大的损失,因此只有勇于断舍离,把心中的那只我们不需要和不适合自己的“鸟笼”果断地丢掉才是明智的,才能及时止损。

二、小心直线思维。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倾向于简单的直线思维。直线思维思考的是事物的本质,人们在这种思维当中受情绪的影响较大,如此一不小心就会被“鸟笼”套牢。这种看似最简单、最本能的思维方式,往往忽视了我们真正要的是什么,是否适合自己等一些实际的问题。因此,我们做事的时候要以结果为导向,在方法思考上一定要避免这种直线思维,不要只盲目地寻找方法,而是让自己的思维有方向。先想想事情的结果,就不会误入“鸟笼”了。

三、不要好高骛远。生活需要理性的对待,无论何时都不要好高骛远,拼命地谋取利益,无限地追求更多高档的东西,为自己当下负担不起的东西买单。殊不知,如此做法往往有百害而无一利,不是惹上了祸事,就是影响了健康。因此生活需要理性的对待,只有简化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枝叶,才能真正提升自己。 mrEBnTEer/S4bXFKMZVrT6sKEqODTxaC5554ke26o1uaCiw9K32dqGtuNb252Nq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