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再版前言

2018年,我出版了人生中第一本新书《你来人间一趟,你要发光发亮》。那段时间,我最喜欢听到编辑跟我分享加印的悦耳喜讯。直到现在,我仍喜欢看到读者在微博上告诉我,这本书是他们难受时常放枕边的读物和速效救心丸,让我觉得自己何德何能又何其有幸。

这本书集结了我过去四五年的文章,集结了我的青春和年少时光,给我第一次出书的梦幻心情,我至今想起来仍然雀跃不已。

三年后,当编辑找到我商量打算再版这本书的时候,希望我再补充几篇新文章。

我先放下手机,一本正经地走向家里洗手间的镜子,关起门来充分释放自我:“谢谢CCTV,谢谢MTV,谢谢Channel V,谢谢我的爸爸妈妈,谢谢我的爱人孩子,没有你们,就没有这本书的出版和再版……”

戏精表演完毕,我再次一本正经地拿起手机,利落地回答:“好的,那我准备几篇新文章。”

我仔细重读第一本书,回忆和感受着很多有意思的过往,比起我此后心态更稳重、内容更具干货的书,这一本观点更强,文笔更爽。

我试着带入过去的心境,写了几篇文章,比如《逼自己一把,也放自己一马》《我无法再年轻,所以要主动地活》《“15分钟行动派”品尝到的人生果实好甜》和《我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机器人”策略》。

这本书里的文章,大多完成于我30岁前,如果要让现在的我带给过去的自己什么经验教训的话,我拿起纸笔开始列。

我可能会希望过去的自己早点儿买房,不要买公寓,因为升值空间基本忽略不计;过户之前查清楚户口情况,不然此后几年不得安宁;要把珍贵的首房首贷资格留给值得的房子,甚至想建议还在读大学的自己,假期就去房地产中介公司实习。

我可能会希望过去的自己更加开心,那些当时让我掉头发、睡不着的事,到现在我一件都记不住了,想报仇都找不到目标。那些当时让我很生气、很愤怒的人,确实不值得大动肝火,毕竟自己的肝很宝贵。

我可能会希望过去的自己早点儿行动,早点儿开公众号,早点儿尝试做视频,不要畏首畏尾、患得患失。过去十年,时代发展剧变,造成现在种种差距的原因未必在于能力,更在于对时机的把握,那些热衷于“试试看,改改看”的人,更可能刮中时代的刮刮乐。

我可能会希望过去的自己更有远见,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小范围里,不要只接触三观相似的人和事,不要打着“我不合群我真酷”的旗号独来独往,应该开放心态,脑子活络,多交些朋友,多出去见世面,多探寻现实游戏的玩法。

我可能会希望过去的自己注重身体,早点儿养成健康的饮食、健身、作息习惯,多提高审美能力和美商,好好修炼皮囊,为悦己而容。

话虽如此,我也没有真正后悔,上面的那些事情我都做了,其实我很喜欢现在的自己,以现在的自己为豪。

我和爱人生活在喜欢的城市里,从无到有地拥有了自己的家,去年有了我们可爱的女儿,我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也在工作之外把写作这个爱好发扬光大。我这个草根写作者,凭着热忱和自律,后续出版了《当你又忙又美,何惧患得患失》和《当你自律自控,才能又飒又爽》两本畅销书。

我最该感谢的,是过去那个会逼自己一把,也会放自己一马的自己,因为这样的自己,既让我感受到内心的安稳有力,也感受到世界的灿烂盛大。

谢谢你们一路的见证和支持,我会再接再厉,祝阅读愉快,人生畅快。

梁爽
2021年6月 ohMCVvT/soS2Vvc1x7plHNtsRGvCr5EpsAranmKboIcOV78rSR3WntxYYkZbFTJK



第一章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发光发亮

NsMIbOqiWu117KMUO7Og6zNTbtZIgH/kZjfamG4gPyzbPeJwXYpMgz+NFr/T2OY6

致我们总在复制粘贴的生活

如果回忆不起来昨天吃了什么、前天做了什么、周末玩了什么,我体内的预警系统就会亮起红灯——最近状态太差劲了。

我曾经有过那样的体验,把每天过出雷同感:浑浑噩噩地醒来,匆匆忙忙地出门,左手摸右手的工作闭着眼睛也能完成,公司附近的饭馆的商务套餐已经吃到腻烦,每天乘坐同一辆公交车听着烂熟于心的报站声,每天接触同一拨熟人聊着老生常谈的旧话题。

这就好像是把昨天的日子Ctrl+C过来,保留原格式地直接Ctrl+V在今天的空白文档上。

日子过得没有地标建筑,没有回忆索引,没有参差不齐,看似风平浪静岁月很静好,其实慢性消耗没有记忆点。如果这是个《天天爱消除》的游戏,我压根不用手指操作,相同的日子就自动一连串被消除了。

在我看来,总是自我重复建设的工作很无趣,总在自我复制粘贴的生活真无聊。

每天重复性的工作如有雷同,纯属正常。我以前做过文员,接手之初,觉得操作繁复,熟练之后发现这只是份体力活。单调、乏味、机械的工作让我意识到:产业升级和业务细分,使人只能从事漫长产业链中一小个环节的工作,囫囵吞枣、墨守成规的白领,和生产线上那个自带固定程序的工序没有区别。

其实得过且过也能过,但我不想将就着过。我拒绝停留在昨天的延长线上,立志要把每个工作日都过得宛若新生。

当我试着对业务合并同类项归纳经验时,脑子里问号的吞吐量大得惊人,从不同角度答疑更让视野像是开了广角镜;当我负责接听部门的客服总机电话时,接触到更多行业社区的成员,反思自己的操作对上下游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当我培训部门的新同事时,用新颖的方式分享案例,只有新人迅速上手,我才有精力去辞旧迎新。

能中和职场上类似疲惫和损耗这种“酸”的,唯有诸如好奇心、探索力、创新感那些“碱”。

工作之外的生活,我当然更不能过成一个像刘瑜说过的连指纹都找不到的犯罪现场。

自我重复算不算抄袭?当然算,今天抄袭昨天是种劣质抄袭。

于是,我很早就开始实践“让每天生活都不一样”的生活专题,美好生活,有“技”可循:

1.生活中多安插一些稳中求变的伏兵

消灭一部分身体和意识里的维稳部队,对一成不变的生活揭竿而起吧。

吃喝方面,经常更换蔬果荤菜,连主食都争取成为百变星君;出行方面,每次都走寻常路真没劲,变换路径等于改造心情;穿搭方面,戴上个性的胸花或围上别致的腰带,大同小异的职业服装也能贴上“我”的Logo(标志)。

从小细节切入也有大景观,生活中不缺少乐趣和新鲜事物,别让我们的思维和习惯把身边许多美好事物都雪藏起来。日常的种种小巧思、小仪式、小慧心占据不了你的精力内存条的多大空间,却能大幅度地稀释生活中的同质感。

2.把生活的步调设置成慢镜头模式

米兰·昆德拉在《慢》中讲述了一个人们熟视无睹的场景:当一个人在路上走的时候,如果此时突然要回想什么事情,就会机械地放慢脚步,反之,如果想要忘记刚刚碰到的糟糕事,就会不知不觉地加快步伐,仿佛要快快躲开在时间上还离他很近的东西。

他得出的结论是:慢的程度与记忆的强度直接成正比,快的程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

我的经历多次验证了昆德拉的结论。我清晰地记得自己在舒缓的音乐下练瑜伽时呼吸吐纳感觉到的海阔天空,记得自己零基础地学花艺时调整花叶的聚气凝神,记得自己亲手做蜂蜜腌柠檬时打磨美食的气定神闲。

慢,是对生活的真诚,放慢的姿态让人更加记忆犹新。

3.自己的每一天都要拿出诚意和用心

婆婆是那种岁月经不住她折腾的女人,我最爱听她讲过去的故事。她有一个绝技,几十年前的往事,她也能追溯具体的年月、当天的天气、门票的价格、在场的人物,甚至说过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话。

都说人老记性差,可她居然可以还原现场。经过一番观察,我发现她总在循环的大重复生活中注入小变革,重复的是一日三餐,变革的是菜式摆盘、音乐香氛的运用;重复的是日常聊天,变革的是将心比心、全情投入。

所谓的记性好,是因为她对过去的寻常日子诚恳和用心,当时尽量埋下的惊喜,让日后回忆起来能精准定位到坐标。

总在复制粘贴的生活真没意思,而另起一个新文档,摆脱精神上的闭关自守,乐于尝试新鲜事物,不断探索未知的边界,每天都刷新记忆,这样的日子才值得过。

我觉得“岁月”这个词太过大刀阔斧,“日子”才是时间的基本度量单位,“岁月日”这种表述才够细致贴切。毕竟我们怎么过完这一天,就怎么度过这一生。 NsMIbOqiWu117KMUO7Og6zNTbtZIgH/kZjfamG4gPyzbPeJwXYpMgz+NFr/T2OY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