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Case

有几位家长和我联系,说自己的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他们的孩子有的是小学生,有的是初中生,还有的是高中生,这些孩子的共同特征是无目标、状态不佳、情绪低落、成绩下滑。家长非常急切地想让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或者找心理老师聊一聊。这些家长认为,只有解决了心理问题,孩子的成绩才能提高。家长希望孩子去找心理老师聊一聊的想法,有的孩子可以接受,有的孩子却非常抗拒。在家长与孩子的“拉锯战”中,孩子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有时还会加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最本质的原因在于,家长无法做到对孩子的接纳,包括无法接纳孩子出现的偶然性或阶段性偏离状态,无法接纳孩子出现的问题行为。甚至有些孩子已经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家长仍想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让孩子回到家长心中的“正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总是希望有一个“速效万能药”,包治孩子“百病”。结果事与愿违,孩子的行为越来越偏离家长心中的愿景,家长会越来越焦急,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孩子出现行为或心理偏差,家长该如何应对?

家长必须接纳孩子。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对于偶尔出现行为或心理偏差的普通孩子和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家长的接纳方式应该是不同的。对于后者,家长必须无条件地接纳,在接纳的基础上去治疗、调整才会有作用。在本书中,我们仅谈一下如何接纳在现实生活中偶尔出现心理或行为偏差的孩子。

家长要非常清晰地知道 接纳孩子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接纳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可能会出现心理或行为偏差这种现象。 这种现象是孩子成长中的普遍现象。

任何一个孩子的考试成绩都会起伏变化,他会开心,也会不开心。德国医生菲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斯瓦波达发现了人的体力周期为23天,情绪周期为28天;奥地利泰尔其尔教授发现人的智力周期为33天(见图1-1)。因此,孩子的情绪、智力、体力出现波动与变化一般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家长不要大惊小怪。一旦家长过于在意,正常的波动就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很多孩子成绩的波动是正常的,但是家长太在意了,孩子在高压之下就很难调整好自己。

图1-1 人体生物节律示意图

资料来源:王俊人.重视人体节律,合理安排作息[J].现代职业安全,2005(02):63.

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一直目标坚定。他们会迷茫,会经历内心挣扎,这些都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经历。孩子只有自己经历了心理上的阵痛与自我调整,才会蜕变与成长。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孩子都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最佳状态。

第二步,当孩子出现行为或心理偏差时,请接纳孩子的情绪与心理感受。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情绪发生变化或学习状态发生改变,会马上做出反应:有些家长表现明显,把失望与愤怒写在脸上;有些家长表现得比较隐晦,但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尽快恢复。

孩子情绪变化有些是外显的,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但是有些是我们看不到的。在平静的外表下,孩子内心可能正经历着痛苦、伤心、生气、失望、没面子,甚至耻辱感。成绩下滑时,孩子往往比家长更焦虑,他们由于没有解决的方法才会产生各种情绪,才会茫然,才会自我否定,才会怀疑目标。孩子出现的这些外显行为是一种求救信号,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与帮助,借助成年人的理性与经验获得一个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家长的正确做法是,要表达出接收到了孩子发出的信号。家长接纳孩子的情绪与感受——这样的态度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是在告诉孩子:家长已经收到信号,会和他站在一起。当孩子情绪变化,成绩下滑,行为或心理出现偏差时,家长要这样接纳:“我感觉你这一阶段心情不好,看上去好像特别难受,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家长的“感觉到”与“看到”对孩子来讲就是疗愈。但是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情绪变化、成绩下滑,第一反应是“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你的成绩为什么下滑”。这种不接纳的反应就像软刀子一样扎向孩子的内心,让本就束手无策的孩子更加焦虑难安。

第三步,要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与感受,并不是接纳孩子的所有行为,也不表示我们认同孩子的所有想法与做法。

接纳孩子的情绪与感受,是为了在亲子之间建立内心的连接。家长接纳孩子的情绪与感受,才能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在此基础上,孩子才会认同家长的分析,才有可能接受家长所提出的解决方法。

接纳孩子的内心感受,可以让孩子的情绪得到疏解,孩子才能逐渐地用理智代替感性。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孩子的情绪过去之后,他可以非常理性地分析自己的现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家长可以让孩子感知到,无论何时,父母都可以无条件地接纳他们,但是这种接纳并不代表认同他们的所有思想或行为,要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有些想法与行为必须改进。

第四步,在接纳的基础上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解决问题才是家长的目标,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大多马上焦急地四处寻找方法,希望借助外力解决问题。其实,孩子才是解决问题的主体,只有孩子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之前我倡导接纳就是为了让家长与孩子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坐下来一起分析事情、商讨规则、明确底线,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家长接纳孩子的感受,孩子才能接纳家长的建议。成年人之间也是如此,当你接纳一个人,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真心为你好时,无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你都可以理智地进行判断;当你不接纳一个人时,他说的每一句话你都不想听,更不会采纳。接纳是亲子沟通的基础,是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的方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更代表着家长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调整。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要接纳,给孩子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一个情绪疏解的过程、一个自我反思与调整的过程。静静地等待,温暖地接纳,让孩子知道,这只是他成长中的一个小插曲,而不是一个不可修复的bug(错误)。在家长的指导下,孩子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可以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的。

“欲速则不达。”接纳孩子、信任孩子,不要功利,更不要急于求成。 2xFZVuo+DlEbbM+w3rf5q+m9pgro3FEZV3WYHxoi/BPHcafuRsEeFHHDFg4FbK4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