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名平,出身于楚国一个贵族的家庭。他受过很好的教育,学识渊博,记忆力强。他的文章写得很好,擅长外交辞令,对当时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十分熟悉。
楚怀王时,他曾做过楚国的左徒(楚国很高的官职),出使过齐国。他在政治上是怀有远大抱负的:他希望能制定新的法令来改革楚国的内政,使日益衰弱的楚国重新像往日那样富强起来。他痛恨那些持权弄柄的守旧贵族,同情人民的艰难困苦。他期望怀王能够亲近贤臣,提拔有才德的人出来担任国家的领导。
在外交上,他坚决主张联合齐国,抵抗秦国。
起初,楚怀王曾一度相当信任他,他的联齐抗秦的主张也一度博得了怀王的支持;但是后来由于怀王听信了奸臣的谗言,加上受了秦国的威逼利诱,便渐渐地和他疏远。当时在楚国,联齐和联秦是两条对立的外交路线,这两条路线斗争很激烈。屈原是主张联齐派的首领。楚怀王的宠姬郑袖和令尹(楚国官名)子兰以及上官大夫(官名)靳尚,是亲秦派的代表。公元前299年,怀王在令尹子兰的怂恿下,到秦国去订立盟约,结果上了大当,被秦扣留,不得回国,最后竟病死在秦。怀王入秦不返的消息传到楚国,楚太子继位为王,就是顷襄王。
顷襄王刚即位的时候,楚国反秦的空气一时十分浓厚,可是过了不久,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顷襄王很快就屈服了,亲秦派的势力大大抬头。屈原遭到了令尹子兰等人的倾陷排挤,被流放到大江以南。
从此,饱受各种政治打击的屈原,怀抱着拯救祖国的无限热情,内心里忍受着无穷的痛苦,开始了十多年的流放生活。
在他六十二岁的那年,秦国派遣大将白起攻破了郢都,楚国已经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屈原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悲痛,正如他自己所说:“旧愁未去,又接上了新愁。想到郢都的收复遥遥无期,就像江水与夏水没有尽头。”他感到悲惨万端,有苦难言。他怀着对故国的满腔赤诚,写下了如此动人的诗句:
啊,我在向四方远望,
要几时才能再回故乡?
飞鸟一定要归巢,
狐死,头向着山冈。
我无罪而遭流窜,
日日夜夜心中不忘。
就在这年,屈原终于以身殉国,投进汨罗江中而死。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写下了许多杰出的诗篇。他的作品流传到现在的有《九歌》、《天问》、《离骚》、《九章》等二十五篇,大部分是可靠的。他在古代中国诗歌创作史上掀起了一次大的革命。他吸取了民间歌谣体的优点,并且发展了这种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形式——“楚辞”,给后世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带来了极其巨大的影响。他在年轻得意时写的作品,大多是一些祭神的歌辞,文字清新、生动,音调铿锵、玲珑。读后令人有一种沐浴在春天的和风之下听泉声、鸟语的感觉。他流放时写的作品,无论在思想性上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内容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感情,悲愤、沉痛、抑郁、奔放,读后会使人产生一种四野茫茫、雷鸣闪电,狂风暴雨即将横扫一切的心情。
他的代表作《离骚》,就是他遭到流放后所写的一篇最宏大的抒情诗。在诗中,他给予了人民极深厚的同情,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我哀怜着人民的生涯多么艰苦,
我长太息地禁不住要洒雪眼泪。
在另一篇流放后的作品《抽思》中,作者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想率性离开故乡跑向国外,
看到人民的灾难又镇定下来。
郢都破后,作者怀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在《哀郢》一诗里写道:
登上大堤,我向远方眺望,
姑且这样,以疗慰我的悲伤。
可爱的国土呵,无边的沃壤,
水乡的民俗这样古朴纯良。
这些诗渗透了作者高洁的情操,说明了作者伟大的人格。中国人民热爱屈原的人格,也热爱屈原美丽雄伟的诗篇。
屈原的作品,在我国诗史上——也在世界诗史上,将永远放射着夺目的异彩。